第229頁
因此,兩人便再沒有像這幾日一樣朝夕相處,同吃同住,夜晚還睡在一處的閒暇時光了。安寧的日子總是短暫的。
不過,燕侯命戚然明、韋伯勇等加緊練兵,不是沒有緣由的。
自上個月楚國向鄭國出兵,吞掉了鄭國的一片土地後,作為鄭的盟國的秦國便出兵援鄭,在鄭國的戰場上,與楚國打起來了。
燕侯隱隱預感到,大面積的戰爭快要來臨了,他必須做好準備,方能在這場混戰之中立於不敗之地。
六月初六,楚國宛城。
年初,楚侯便向各諸侯國發出請帖,邀各個諸侯王以及周王於今年夏六月初六,前往楚國宛城會盟。
當初的晉國並沒有搭理,但現在晉國已經分裂成為趙石兩國,姜羽聽到消息,是趙國派了人去,石國則沒有。秦國也沒去,不過齊國去了。而小國基本上都去了。
經過近年來的幾場戰爭,楚國已經初步展露出了他的實力以及野心。大周朝國土廣袤,大小諸侯國十幾個,能與如今楚國的軍隊想抗衡的,還沒幾個。
至於周王,他當然沒去。
但周王派了姬重帶著人,到宛城北部的葉城狩獵,葉城離宛城不過幾日路程。明面上是狩獵,實際上卻是示威,是對楚國的警告,及對楚國動向的監視。
第134章
盟會準時在宛城召開, 具體談了什麼, 姜羽暫且不知道, 不過他可以確定的是, 這場盟會必定會引發什麼。要麼,便是楚國以絕強的實力, 震懾其他諸侯,讓他們認可楚國第一諸侯國的地位, 要麼,便是其他諸侯國不服楚國,進而成為楚國下一個攻打的目標。
六月十日,姜羽官復原職,並被賞賜了無數金銀珠玉,用來安撫他這些日子受到的委屈。
由於荀書離世,申大人被流放, 董熊又被革職,這三個燕國朝堂上的三個重量級人物一下子都折了, 許多政務便沒有合適的人來處理, 亂成一鍋粥。燕侯讓他們的副手暫時先頂著, 但卻沒有一個能挑大樑的人。
為此, 燕侯考慮了許久, 決定讓年僅二十六歲的姜羽接替他的舅舅荀書, 來繼任燕國的執政。
執政便相當於一國宰輔,但與宰輔不同的是,執政還掌管著一定的軍權, 同時執掌軍政大權,地位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因為現在是軍政不分家的,不像後世那樣分為文官武官。
姜羽臨危受命,不敢推辭。況且,他成為執政之後,再推行起新政來,也比之前便宜很多。手上權力愈大,遇到的阻礙便愈小。
自燕侯按照姜羽的諫言,建造黃金台起,確實從各國來了許多有才之士,他們都在推行新政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一批人都與陳腐的貴族們不一樣,他們奉行的是「治國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精神,常常能產生許多奇思妙想,且還更能從更客觀的角度看出燕國的弊病。
隨著變革逐漸推進,觸及到的舊貴族們的利益也愈來愈多,就拿土地來說,最初只是試探性地鼓勵墾荒,荒地歸墾荒者個人所有,到後來又變成個人所有的土地可自由買賣。再後來就開始直接分掉分封下去的貴族原有的土地。
這樣循序漸進,一步步推進,取得的效果要比直接大刀闊斧的分土地要有效得多,受到的阻力也小很多。
暑氣越來越重,天氣日漸炎熱,各宮殿府邸都不得不從地窖里取出儲存的冰塊,用以消暑。炎炎烈日高懸于晴空之上,將這人間曬得都蔫頭耷腦的,街上行人都變少了。唯有滿樹的知了不知疲倦,聲聲叫著夏天。
姜羽不常在府里,不是在宮裡和燕侯稟報並商討與變革有關的事,便是在與改革派們商議。政令一道接一道從姜羽手上發下去,雪花似地飄到燕國各個地方。
至此,從薊城到整個燕國的貴族與平民們,都意識到,燕國要變天了。
這消息也傳到了其他的諸侯國,在那些已經經歷過變革的諸侯國內,有識之士都能看出來,燕國將要崛起了。未來幾十年,燕國絕不再是一個龜縮的東北苦寒之地的諸侯國,絕不再仰人鼻息以存活。
眼看著七夕將至,姜羽於百忙之中,也想抽個空與戚然明一起,過他們倆第一個七夕。
姜羽孑然一身,從春節到其他各種節氣,都不怎麼過,並沒有什麼儀式感。而今年的七夕,姜羽也想感受一下這種節日的儀式感,將二人因各自公務繁忙而缺少的相處,通過七夕彌補起來。
姜羽這幾月忙得對戚然明有些虧欠感。
但時局卻愈來愈緊張了。
七月初,燕侯收到了來自宋國的求救信。這封求救信將姜羽的計劃打破,將所有恩愛繾綣的計劃打破。
他的將軍啊,就要出征了。
——原來六月初,因宋侯在盟會時對楚侯不敬,楚侯出兵攻打了宋國。
由於楚侯正在與西邊的秦國打,這時又要分出兵力攻打宋國,不免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楚侯向年輕的齊侯去了信。
如今的齊侯是去歲才即位的原三公子姜平,母親是楚國人。在燕齊高陽之戰之後,原二公子因在高陽之戰中慘敗,被迫割地求和,致使威信受損,國內許多人反對,那位置便沒坐牢。
在那之後,姜平便在楚國的扶持下,順利除掉二公子姜固、文姬及她的兒子四公子子裕,登上諸侯之位。因此齊國在這以後,便一直與楚國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