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頁
這邊的種植其實比想像中的還要順利,沒有過於寒冷的氣節,一年三季完全是可以實現的,主要擔心的就是大風大雨天氣,很容易發生倒伏水淹等問題。
古青婭慶幸的是,藏書閣里能夠找到類似環境的參考書,因此做起來還是沒那麼吃力的。
從國內帶出來的許多種子,能夠適應當地環境的其實並不那麼多,能夠存活下來的,或多或少都發生了一些適應環境的變異。
屬於自己份內的事情做完,古青婭也抽出一些時間研究當地的物種,通過藏書閣的幫忙,她發現能夠移栽回去的作物並不那麼多,能帶回去的,以前過來的人都帶了回去。
說實話,古青婭是比較失望的,有些水果她挺喜歡吃的,只可惜查過資料,對環境的要求還是不低的,而以現在的航行速度,等送到家中也吃不了。
姜榮安那邊的事情,古青婭知道的並不那麼多,也沒有過問,轉而研究如何規劃田地以及水渠等,還有改良某些方面的工具。
當確保自己帶的這批人都已經熟練掌握了各種注意事項後,古青婭可以放手後仍舊有些不放心,又特地寫了下來,總歸以後有個參考,畢竟人的記憶是有限的。
這邊的飲食習慣怎麼說呢,海鮮居多,竟然有很多生吃的習慣,古青婭很是不習慣,好在負責做飯的是國內的人,否則她真會崩潰的。
了解飲食習慣,古青婭也明白為什麼會對種植這麼看重,當地很少吃蔬菜一類,素的也以水果居多。想在這邊建立穩固的政權,首先吃喝上就要有保證,也難怪自己和姜榮安會被齊王派到河邊來。
種植告一段落後,古青婭便將注意力放到了紡織上,當地的衣服主要以一種植物的葉子來編織而成,而當地天氣炎熱,用的布料少而粗糙,也是另一個不習慣。
紡織方面不用古青婭負責,這次有另外幾個婦女專門負責,古青婭早年是對紡織有過一點研究,但是這麼多年過去,早就生疏了,畢竟重心都放在家庭上面。
“娘子,你在做什麼?”姜榮安回來,就看到古青婭手裡拿著幾個線團,旁邊有一個他沒見過的機器,心裡有些奇怪。
“這是當地人做麻線的工具以及成品,我要了一份回來看看。”古青婭放下手上的東西,起身到旁邊的水盆里擰了一塊布巾遞給姜榮安,“擦一擦汗,這邊熬了涼茶,等會喝一碗。”
姜榮安伸手接過,胡亂抹了幾下,又接過古青婭遞過來的涼茶一飲而盡,“這邊的天真是濕熱,一年四季都不明顯,來了這麼久,還是沒法習慣。”
聞言古青婭不由輕笑,“說不定等你到了北方那冰天雪地里,又會懷念這邊的天氣了。”
“也許,現在任務都完成差不多了,也許過不久我們就能回家了,有點想幾個小傢伙了。”姜榮安搬了把竹躺椅往門口一坐。
古青婭隨後出來,手裡拿著兩把蒲扇,分了一把給姜榮安,“時間過得很快,果果都到了說親的年紀了。”
姜榮安的神色不由有些懷念,“怎麼感覺時間就這麼快呢,與娘子你的見面仿佛還在昨天。”
“時光易逝,我們都要當爺爺奶奶了。”古青婭不由眯了眯眼,回想這些年的經歷,依然覺得有些不真實,“相比其他人,我們兩口子也該知足了。”
姜榮安側了下頭,看著坐一旁的古青婭,因為這邊海風大,她的臉黑了許多,眼角的皺紋也增多,看著蒼老了許多。
想著,他伸手抓住古青婭的一隻手,放在手心裡仔細瞧著,手上的皮膚粗糙了許多,指甲裡頭有些洗不掉的黑色痕跡,還有幾處剛結痂的傷口。
“娘子,跟著我辛苦你了。”姜榮安小心地把她的手包在手心裡,很是心疼。
古青婭笑了笑,想縮回手卻被握得更緊,她看姜榮安的表情,知道他心疼又後悔,“瞎想什麼呢,哪有什麼事是不需要付出的,回家後養一養也就回來了。”
說著古青婭縮回手,看著天上的星星,耳邊聽著風吹動樹葉的聲音,有種歲月靜好的感覺,然而更多的是思鄉之情。
感覺到古青婭情緒的低落,姜榮安又伸手去將她的抓住,“娘子,你也想家了嗎?”
“嗯。”
兩人沒再說話,只是看著天上的星星,家在哪裡心就在哪兒。
第二日起來,姜榮安早就不在了,古青婭隨便吃了點去地里轉了轉,與自己身體勞累不同,他是費腦費心,要更不容易,所面臨的潛在風險也比自己大。
新的法律制定不是那麼容易,當地的部族與外來人之間的衝突不是短時間內能解決的。而文化課程的制定才是最關鍵的部分,當一個國家的文化被另一種文化以及精神所取代,這個國家也就被同化了。
顯然的,齊王的打算是這樣,先武力後是各種好處,大銘朝的先進體現在很多方面,而文化更是世界頂端。
只是姜榮安做的事情,若是沒把握好一個度,在歷史上留下的只怕不是什麼美名。
古青婭對他的事沒有給什麼意見,就怕打亂了他的思考和想法,男人和女人的看法許多時候是不同的,若有需要自己的地方,他會自己開口的。
從地里回來,就有人來匯報說是有一片地里出現了許多的蟲子,植株枯黃了不少。
古青婭一聽也不敢懈怠,忙換了下鞋子就跟去看情況。沒有明顯的溫差變化也不是什麼大好事,那就是昆蟲的繁殖更厲害,蟲害危害比大風大雨的要大不少。
第506章 歸來
三天兩頭就會有一樁蟲害事件,不過都是小型的,古青婭並不掉以輕心,一般都是都是看了情況,然後讓帶著的人去調配要藥水。
畢竟她以後是要離開的,這門技術最好有人掌握,而且越多越好,以後碰到情況也能自己處理。
古青婭一直看著他們調配,每個人想出來的不同,古青婭也沒有特別要求一定要一樣,只要有起到效果就行。
等噴完藥,古青婭又看了會這才回家。這邊要是真的起災害,那是一大片下去的,畢竟地域沒有分別,傳染很快。
所以古青婭的建議是多種一些地瓜木薯土豆一類的食物,塊莖的蟲害很少,也不會到顆粒無收的地步。
而且這邊因為沿海的地步,古青婭一直在宣傳一些概念,存儲還有不留空地的觀念。
當地人在古青婭看來挺懶惰的,吃食都是弄得剛好夠幾日,沒了就去海里捕魚,要不進叢林裡,反正都找得到吃的,有憂患意識的不多,也許是他們沒有足夠的經驗來做這些事。
好在被派來的這些人還是很好學的,也足夠勤快,要不然古青婭估計她也會被氣得夠嗆。
回家後,家務都做好後,古青婭就繼續研究手中的這團麻線,說真的,挺粗糙的,本來她是沒多大關注的,後來發現這麻的手感跟在家中摸到到的不同,就起了研究之心。
不過很明顯的,紡織沒什麼特別的,那應該就是原料問題了,古青婭知道這邊是有用棕櫚的樹葉子來做的,跟國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