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8頁
事實上趙芳最後是博士的學歷畢業,然後分配到了家鄉的一所大學教書,找的丈夫也是大學老師,他們是同學,感情很是不錯。
而這時候的趙家,也算是各個發展的不錯,就算是建北也都依靠自己的本事,種好田,依舊是過上了小康生活。
這裡面余穎的發展更是突飛猛進,炒股炒的不錯,即使在熊市也沒有虧本,事實上她的本早就翻了幾十倍,甚至還在增長中。
當然這全是余穎憑自己真正的本事操作的,而不是來自原主的記憶。
每天余穎都要查閱上市公司的資料,對K線圖,指標股什麼都了如指掌,這日子過得比兒子們都忙活。
時間就這樣一點一滴的過去,余穎真的變得老了,因為孫子孫女一個個都漸漸長大,他們也都是在努力學習的氛圍中長大,所以和前一世的他們完全不一樣。
其實真的說起來,第三代的孩子數量少了幾個,但是質量明顯上升不少。
對於這一點,余穎倒是沒有硬逼著便宜兒子、兒媳少生幾胎,而是他們的爸媽,覺得他們很忙,沒有時間照顧更多的孩子,所以不肯多生。
雖然在後來,余穎管的不怎麼多,但是兒孫們一個個都願意和余穎交談。
尤其是孫子輩的,在青春期的時候,寧可聽奶奶的話,有心事都找奶奶拿主意。
這讓他們的爸媽又好氣又好笑,但是這一刻,他們都明白了一件事,有了媽媽這個定海神針在,那麼趙家就會好。
事實上,每一年兒女們都自掏腰包,請母親去醫院做一次健康檢查。
每一次看到母親身體健康,他們就很高興。
其實兒子、兒媳早就發現,母親雖然不可避免變老,但是她的情況,還是比村里其他的人好了太多。
比如說,到了七十多歲的時候,老人斑基本就沒有出現。
於是他們就把母親的生活習慣,都照搬過來,後來等到他們老了之後,也活得是很好。
當然他們並不知道母親手裡有多少資金,畢竟說起來余穎投進股市的時候,他們家裡並不算有錢,所以他們還真的不知道母親有多少錢。
只知道母親很忙活,看到母親有自己的生活目標,他們也就放心了。
人活著的時候,有目標比沒有目標好。
其實,母親的吃穿用度並不怎麼多,更多是平平常常的衣服和食物。
如果以為余穎是個老古板的話,那麼就說錯了。
在他們眼裡,余穎就是一個追求新鮮事情的老太太。
活得真實,而幸福。
事實上,余穎還資助了不少失學兒童。
另外余穎還希望將來為養老事業盡一番力,要知道現在實施的只生一個孩子的政策,讓後世的獨苗苗們肩膀上養老的壓力山大。
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整個國家的人口基數過大,不實施減少人口這個政策,那麼國家的壓力太大,有可能養活不了那麼多人。
前人的錯誤,後人不得不買單。
就這樣,余穎決定建立了一個基金會,建立的宗旨,就是補貼某些沒有養老錢的老人。
而且這時候的國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也開始著手解決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於是一些新的養老方式,終於開始出現。
對於這一些新的變革,余穎是舉雙手贊同,個人的行為只是養老工程的一種補充,因為只有國家參與進來,才會讓老人們有了更好的養老。
當然余穎做事的時候,很低調。
對於余穎的舉動,兒孫們多多少少都知道點。
不過這些年的教育讓他們知道,母親的決定是從大局出發,他們都是支持的。
倒是外面有人感覺有些心痛,要是這些錢給了他們,那麼就不必工作,躺在錢堆上就行。
但是余穎卻對幾個孩子說:縱有良田千畝,不如薄技在身。
所以就算是有外人不忿,甚至想要挑撥什麼,最終也都沒有敢多說出來。
另外,因為這些年城市的發展,他們的村子也被劃入擴建的城市體系中去,可以說他們也要成為城裡人,很多人家都發財了。
於是趙家的一切,就被這個大消息給衝散了。
其實這些年,建東他們有了一個認知:有這功夫,還是多學點東西,靠自己的本事掙錢。
甚至連不能種地的建北,也轉變思想,去自己妻子的小食鋪做事。
而這時候,余穎的眼睛一點點變差,要換人工晶體,隨著科學的進步,這種技術可以說是微創,而且效果極佳,於是孩子們都搶著帶著余穎去看病。
不過余穎感覺自己已經活夠本,委託人的兒女都教導出來,一個個都有自己吃飯的本事,連孫子輩的孩子,都有結婚生子的。
錢也掙了不少,該給基金會的給了基金會。
當然每一個孫子輩,余穎都單獨設立基金會,給他們留下教育的費用。留下公證後的遺囑,余穎悄然按下返回的按鍵。
第1章 第十四個任務
回到空間的余穎停了片刻,閉上眼睛。
其實余穎在做任務的時候,的確是因為不喜歡原主三個兒子的種種不孝行為,有種把他們一腳踢開的衝動,甚至想著不管他們是死是活。
但是面對聰明人趙芳的疑惑時,余穎立馬改變自己的態度,畢竟再這樣堅持自己想法下去的結果,就是被人識破余穎不是委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