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頁
這時候的溫婉,在心裡一天天計算著女兒長大的日子,到了女兒及笄的日子,就一定要請皇帝給女兒辦一個盛大的及笄之禮,每次想到這裡,溫婉都會露出欣慰的笑容。
時間一點一滴地過去,那個及笄的日子越來越近,溫婉在此之前,還是給女兒準備了不少好東西。
只是計劃不如變化快,溫婉原本以為等著女兒及笄之後,就可以挑選一個好人家,把自己女兒嫁過去,但是竟然有北蠻人要求和親。
於是溫婉一下慌了,因為她的女兒大公主娥真,算來算去,就是最適合的和親人選,要知道其他公主還不到十歲,絕對不會出嫁。
當溫婉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猛地吐了一口血,怎麼會這樣?
雖然娥真公主現在才十四歲,但是假使等到明後年,完全可以去和親。
怎麼辦?溫婉吐了一口血之後,感覺自己必須早作打算,要是自己死了,那麼自己的女兒說不定就會去和親。
早知道就讓自己女兒定下婚約,溫婉想到這裡,有些扼腕,幹嘛硬撐等到女兒及笄再談婚事?想到這裡,溫婉有些嘔得慌。
其實要不是在鄉下時節,和何英娣鬧翻,把公主嫁進保國公府,倒是一件好婚事,溫婉想到這裡,有些可惜,要知道進京之後,余穎就和溫婉沒有再聯繫,基本是鬧翻了。
說起來何英娣還是太后的義女,想到這裡,溫婉眼睛一亮,心裡激動地想著:長公主啊!那不就是一位公主嗎?而且絕對成年。
這倒是讓自己女兒脫身的好辦法,溫婉心裡想,當然那個長公主並不是黃花閨女,而是孀婦,將來能不能活的好?溫婉是一點也不在意。
在溫婉看來,別人所以的一切,和自己女兒的幸福,沒法相比。
但是也有別的問題,因為溫婉現她竟然見不到皇帝,怎麼辦?溫婉在心裡琢磨著。
幸而溫婉的娘家人,後來也被接進京城,甚至被封了個爵位。說起來,在京城也是有點勢力。另外就是皇帝在溫婉入宮的時候,給了她一筆錢,所以溫婉決定從外面入手。
雖然溫婉的貴妃頭銜,唬不住宮裡的女人,但是唬唬外面的人,還是不錯,所以溫婉就令她的娘家人,和那些當官的通通氣。
大意就是孝義長公主,很適合和親
要知道皇帝登基的時間不長,也沒有什麼公主可以拿來和親,也沒有皇室宗親的郡主,可以用來頂!那麼北蠻人的和親要求又不得不答應。
原本朝中大臣,都不得不準備在朝廷官宦人家裡,選擇一位比較出名的小娘子,封為和親公主。
但是朝里的重臣,誰也不願意把自己培養多年的女兒,用來做為和親公主,結果聽到了貴妃娘娘的建議,一個個覺得很好。
反正不是自家人,讓那個長公主去和親就是。享受了皇家的榮耀,就應該為皇家盡忠。
要知道那位北蠻人的頭領,已經五十歲出頭,一般北蠻人的壽命也就是六十歲。他們家的貴女也都是剛剛及笄,嫁過去就是一樹梨花壓海棠,而且過不多久就是寡婦,然後改嫁。
而今有人能出來頂缸,他們都很滿意,所以就打算趕緊定下來。
於是他們紛紛上書,皇帝原本是不同意的。要知道太后娘娘前不久帶著人出宮辦事,不在宮裡,要是在宮裡,知道這種情況,絕對要拿東西打人的,太后對義女比自己這個親兒子好。
想到這裡,皇帝心裡酸澀不已。
但是諸大臣都說:這是鹿朝新立後,第一次和北蠻聯姻,自然是選一位身份貴重的,現在諸位公主還沒有及笄,自然不成,那麼算來算去,只有那位孝義長公主才合適。
要知道長公主已經守寡,這一次既可以為朝廷免憂,另一方面也算是讓長公主花開二次,不用再守什麼寡。
皇帝說起來,在心裡對這位何英娣,其實也是有幾分不滿意的。
畢竟溫婉再不好,也曾經是他不惜和母親對著幹,才娶回來的,但是卻因為何英娣的關係,搞得母親和媳婦是格格不入,甚至到了現在,太后明顯地和皇帝有了隔膜。
每一次余穎來看太后的時候,都是帶著不少新鮮的東西來看太后,讓太后感覺心裡美滋滋的,對皇帝來說,太后明顯的偏心到了一個外人身上,這一點讓他有些不高興。
要是把國夫人嫁到北蠻之後,應該不會在有人來搶自己的母親,皇帝想到這裡,終於下定決心,感覺不錯,決定就此順水推舟,傳下聖旨,讓孝義長公主和親北蠻。
這個聖旨寫下之後,朝廷上下一片歡騰。
只是派誰去宣旨成了問題,皇帝雖然下了旨意,但是卻不肯自己派人去,要知道孝義長公主,只是一個名分,卻和真正的皇帝沒有任何關係。
而且不管怎麼說,作為一個守寡的國夫人,被皇帝弄去和親,這話實在是不怎麼好聽,而且以皇帝想法,去宣旨的人十之**要挨揍的,所以皇帝根本就沒有打算派自己心腹去干。
於是諸大臣也不敢去,雖然國公府這些年都是守孝,但是也不是好對付的,從平常的事情看出來,國公府不惹事,但也從來不怕事。
他們也知道派人宣旨的人,輕則挨打,重則沒命,就是沒命,也沒有管,誰敢去?而皇帝已經是帶著親近人,回了後宮,反正總是有一個倒霉蛋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