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3頁
還是可以四處看。
余穎希望兩個孩子能夠看到更多的東西,看到更遠的地方。
他們兩個人要學會把自己眼光放大,擁有博大的胸懷,這樣子的孩子會活得快樂些。
“而且,等我定居下來後,就可以請你們夫妻過來做客的,你們也算是有個地方散散心。”余穎說。
唐王妃一聽,眼睛都亮了,對邀請十分感興趣,這樣挺好的。
她想起來自己還沒有出去過。
作為一個女人,在閨中時要緊守規矩。
這個社會根本就不允許閨中女兒出去浪一浪。
等到出嫁後,又要生孩子。
生下兒女後,要撫養孩子,就沒有出去過。
也好,等著找機會去看看妹妹就是。
“好!既然妹妹麼說,我明白了,你打算去哪裡?”
“先去南方,那是海家的故鄉,等到孩子長大後,可以去看看大海,看看高山,也可以去西南,去北方。“
“北方?”唐王妃有些吃驚地說。
“對!北方,即使那裡有蠻族人,但不等於那裡風光不好。”
“阿姐,孩子們總是要長大,也許有一天他們會面對北方的鐵蹄,在此之前,要知己知彼。”余穎說。
在大乾皇朝的北方,是蠻族人的地盤。
當年開國皇帝帶著人,把蠻族人趕出中原。
但蠻族人依舊是占據北方肥美的草場。
他們一直是在虎視眈眈。
想要奪回繁華的中原。
是大乾皇朝的大敵。
這一點唐王妃也知道。
才會如此驚訝,竟然想要到北方去。
聽了余穎的回答後,唐王妃點點頭,因為蠻族的事情要注意一下。
“阿姐,你和王爺要多多鍛鍊身體,想要好好活著,可以不冒頭,但絕對不能沒有自保能力。”余穎說。
唐王妃連連點頭,說:“好的,那要是你到了地方,定居下來後,一定要寫信回來。”
唐王夫妻在余穎南下後,幫著料理海家留在京城的產業,收益是專門存好。
而鎮南侯府的人,也終於知道海氏竟然成了唐王妃的義妹。
海氏竟然離開了京城。
這些人里一個個心裡有鬼。
看到有人給海氏撐腰,是懊惱的。
想了一想,就沒有去找余穎他們幾個人。
他們並沒有知道皇帝還給了余穎一個縣主的爵位。
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海氏會有這種殊榮,這不可能的。
大乾朝的郡主、縣主,是可以非皇室中人。
有些重臣的女兒,也會得到這種爵位。
雖然不如前朝那麼珍貴,但一般人也是拿不到。
事情就這樣過去,唐王夫妻連續接到余穎寄來的信件,知道海家買了一些田產,有好有壞。
余穎是打算好好教那些佃戶們種田,增加糧食產量。
此外,她還開了一家蒙學。
作為第一個上蒙學的南哥兒。
余穎親自教學。
當然佃戶家的孩子要是願意跟著讀書,也可以。
余穎雖然穿越好多次,不能參加科舉。
但穿越過好多次古代後,對儒家典籍還是很了解的。
在她的主持下,這個蒙學來念的人,越來越多。
最後變成了私塾。
甚至還有不少女孩也跟著念書。
余穎鼓勵女孩子念書。
就是大字不識幾個的大人也可以讀書。
在她看來,一天認識一個字,也是一種進步。
還別說,在余穎附近的人家,識字已經成為潮流。
就算是沒有紙張,余穎讓他們用水在石頭上練字,在沙石上練字。
就是南哥兒也是如此,即使家裡有錢,但還是不要太特殊。
在這個時候,紙張是要花費不少錢的。
就算是余穎給兒子用。
但對其他孩子來說,就不行,必須減輕學生家的負擔。
好在因為余穎教他們種田很成功,讓不少人知道讀書識字有好處。
有更多的人,慕名來到這個私塾。
私塾出來的不少孩子,紛紛考中秀才。
後來,海家私塾被改名為百味書院。
原本的小鎮經過發展,竟然成為一個縣城。
百味書院和那些老書院比,剛開始並不怎麼太出名。
來上學的人還太年輕,沒有好的成績拿出來。
但書院占地的面積不少。
教授君子六藝,每一項都是實打實的。
雖然不要求每一個學生門門精通,但最起碼知道。
令很多讀書人最為驚喜的是,書院裡的藏書閣里有不少藏書,有很多是孤本抄出來的。
這多虧有唐王在,他四處幫著收羅,讓書院的書籍追上老牌書院的藏書量。
因為這個原因,陸續招來不少好老師。
另外,余穎的縣主身份也是讓學院少了不少麻煩。
大家都無視了這位創始人是女性的問題,好在余穎並不怎麼管書院的事情。
她專門聘請了人當書院的山長。
當然要經過余穎的面試。
她不希望這位山長是一心只言聖人言的人。
說句不客氣的話,人活在世上,以為只要按聖人言,就可以活得很好,那是做白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