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8頁
但慶東侯府的人,卻不是這樣認為,因為這位皇太后在宮裡算是第二次成長起來,所以對兵法極為了解。
當然,唯一可慮的是,這位有可能是屬於紙上談兵的。
不過到了長吉府之後,這位皇太后的能力,真的是讓跟著來的人,刮目相看。
雖然看不出來這位的打仗水平,但練兵的水平很強大。
可以說,在皇太后的調教下,邊軍的水平有了大的提高,甚至專門針對北方遊牧部落的弱點進行訓練。
北方遊牧民族的人,主要是機動性強。
那麼就要想著消弱他們的力量,就不要讓他們的行動力快起來。
還有,就是他們喜歡射箭。
箭法要比帝國的人強。
那就要有比他們射程更遠的武器。
於是,余穎這一次還原出來弩,還是有瞄準器。
這一次,務必把帝國的威風打出去,爭取一戰成名。
事實上,在文皇帝之後登基的皇帝,在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
帝國的疆土在這一屆皇帝在位期間,大幅飆升,以至於這位皇帝死後,諡號為武,以紀念這位皇帝陛下。
當然文帝和武帝並非父子,而是祖孫兩輩。
因為兩個皇帝太過有名的緣故,所以連那個應該在歷史上籍籍無名的懷帝,也都是冒出頭。
畢竟沒有懷帝,就沒有武帝。
甚至後人在提起文帝的時候,都會再加一句,是武帝的爺爺。
當然這時候的皇帝,還不知道以後的歷史,他正忙著處理手裡的朝政。
曾經的他早就想過自己放手大幹一場,讓母后看看他做的怎麼樣?
有種讓母后看看,他已經長大。
如今,真的什麼都只能靠自己,母后走了。
有時候他會感覺心裡有些不對勁,甚至會不知不覺地走到母后曾經的住過的慈寧宮。
就仿佛那個和藹可親的母后,依舊是住在那裡,而他依舊是那個還是初登皇位的孩子。
但,宮室里沒有了那個身影。
於是他在慈寧宮附近轉一圈,就回到自己的宮裡,還好有妻子在。
漸漸的,皇帝明白他娘為什麼要走?
一方面是為了找尋那個路昭儀,一方面是應該為了讓他真正成長起來。
就如同小鷹長成後,就會一腳被踢出鷹巢,讓它學飛。
等到小鷹能夠飛行後,就會離開母親,開始獨立生活。
那麼現在的母親離開,也就是為了放手,讓他擔起帝國的重擔。
其實,皇帝終於第一次開始主持朝政,曾經有過一點點激動,但很快就平復了。
畢竟很早之前,他就是一個人開始做主,而母后只是看看,甚至會越來越少地提出意見。
其實,母后早早就開始準備交接。
這一點到了這個時候,皇帝是深有體會。
當然那些大臣自然是美滋滋的,畢竟太后這些年還是很識相的,早早把權力交出,讓原本不少大臣揪著的心放下。
在朝政上走上正規後,皇帝還是很注意不要隨便改變母后曾經的計劃。
事實上,這些年來,余穎一直抓著很多東西,讓不少人是看不上眼的。
比如說提高武將的待遇,還有就是練兵。
讓不少大臣,感覺這位太后有些好戰。
當然不得不承認的是,帝國的軍隊一直在保持戰鬥力。
皇帝後來的時候,其實還是很受余穎的影響的,所以對異族一直保持著警惕心。
而卡魯部落的成長,就讓他有些警惕。
此刻的大臣們,卻一個個很激動。
因為有很多附近的小國一個個都是要求附屬,讓大臣們一個個都是感覺有種萬國來朝的感覺。
對於這一點,余穎根本就不在意。
因為她知道,那些附屬都是有條件的,一旦帝國的水平下降,那麼所謂的小國隨時可以翻臉。
所以來不來朝貢?余穎才不在意。
加強自己的實力,才最重要。
另外余穎做太后的時候,堅決反對那種附屬小國只要上貢一點點東西,帝國就要千百倍的還回去,這絕對是敗家子行為。
一旦養成習慣,不給都是罪。
雖然有大臣腹誹,說太后就是一個女人,心眼小,把利益看得太重。
說帝國是一個泱泱大國,應該有大國的氣度。
事實上,總是有人說什麼不要太在意什麼化外之民,就是一群沒有開化之人。
根本不要在意。
對此,余穎呵呵一笑。
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關係的。
難道賞賜給他們一大筆錢,讓小國發展起來,將來和帝國對著幹?
那種冤大頭不能做。
當然在余穎的教導下,皇帝的手也很緊,這種傻事絕對不會做。
其實說起來,朝中的大臣,也看出苗頭,帝國的皇帝打算在北方硬槓。
有人覺得不划算,畢竟現在帝國的各項機制很好,可以說沒有必要打,完全可以採用談判的方式,解決爭端。
對於這一點,皇帝是不怎麼認同的。
有時候不狠狠打痛對手,對手會好好坐下來談判?
而且路昭儀的事情,因為是醜聞的關係,所以皇族並不打算外傳。
畢竟文帝的妃子竟然跑到外面,甚至和好幾個野男人勾搭上,這種話怎麼能說出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