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65頁

    這種變化是潛在的、微妙的、漸變的,作為當事人的雙方,甚至在很長一個時期很可能都不會察覺。表面上看,這只不過是脾氣不好的彭德懷因為單純的軍事問題和實際主帥李德之間的爭執,不值得大驚小怪。然而,仔細研讀完汗牛充棟的史料和知情人的一些回憶後,我們不得不特別看重彭德懷這劃時代的一罵。《周恩來傳》寫道:"他(李德)根本不懂中國的國情,只憑教科書中的條條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規模陣地戰的經驗,硬搬到中央蘇區強加推行。他的作風又獨斷專行,蠻橫粗暴。大家因為他是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對他相當尊重,他就獨攬大權,發號施令起來。他制訂並下達具體的作戰計劃,甚至越過紅軍總部,直接指揮前方部隊作戰。擔任過李德翻譯的伍修權在回憶錄中說:李德的獨斷專行取代了軍委的集體領導。由李德一人躲在房子裡憑著地圖指揮戰鬥。紅軍的許多失利本來都是李德的主觀主義瞎指揮造成的,可是他卻動不動就訓斥處分別人,不斷發脾氣罵人,根本聽不得反對意見。當時中央的錯誤領導,和李德本人的專橫作風,使他成了一個地道的'太上皇'。"所有用來嚇人的神和鬼都是人們自己製造出來的。李德這個"太上皇"自然也是被中共一些領導人自己給自己造出來的。對"神"和強權的屈服,反過來又加固了博古和李德的強權統治。這是毋須迴避的一個事實。中國共產黨在共產國際解散之前,只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它的獨立和成熟註定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血的代價、需要可遇不可求的契機。如果沒有廣昌大敗,如果沒有湘江慘敗,如果沒有長征途中長達十幾個月的因果和共產國際失去聯繫而形成的"斷奶期",中國共產黨能迅速地成熟起來並選擇自己成熟的領袖嗎?這個自立和成熟的過程直到1943年才算徹底完成。(詳情可參見拙著《紅太陽白太陽》)毛澤東曾以李德不能吃辣椒,喻諷過李德缺乏革命的戰鬥性。毛澤東的聲音終於在廣昌戰役結束時,得到了彭德懷"崽賣爺田心不痛"的聲援,顯得不是那麼孤單了。  

    廣昌戰役失利後,中央軍委為保衛建寧,命令紅一、紅九軍團由尖鋒、白水鎮地區出發東進,會同在建寧地區的紅五軍團主力和紅毛軍團,組成東方集團,由林彪、聶榮臻統一指揮,阻止敵第八。第十縱隊向建寧推進;紅三軍團和第十三、第一十三師等部組成中央集團,由彭德懷、楊尚昆統一指揮,在頭陂、新安等地活動,鉗制敵第三、第五縱隊,阻止其間廣昌以南前進,並掩護東方集團行動。

    5月4日,紅一、紅龍軍團陸續到達建寧地區。

    這一天,林彪、聶榮臻以《關於作戰問題的建議》為題目,給中革軍委寫了一封信。信中這樣寫道:根據敵人的行動計劃,判斷敵每次前進通常至少要走十五里至二十五里,甚至三十里,在這種距離內完全容許我們進行運動戰。我們仍然有求得在運動戰中消滅敵人的充分機會。我主力寧可多走點路,寧可萬一撲空,只要時間上趕得上則應當去趕那個機會。我主力兵團可以取得勝利的仗不應放過,對於得不償失的仗,對於勝利條件不大足的仗,則不應以主力進入戰鬥。應切忌過去那樣以主力逼近敵人,與敵對峙的方法,消耗兵力和彈藥,陷於被動。地形條件對於作戰有很大的決定意義,戰勝敵人時的兵力對比的多少不成為重要因素,在山地戰為必然。如地形條件適宜和戰術運用巧妙等,是能少勝眾的,至少能消滅敵之一部。  

    可以看出,這封信不僅僅是在談某一次作戰中的具體問題,它涉及到行動方針,戰略部署等重大問題。其中,直截了當地對廣昌戰役等提出了尖銳的批評。這在軍團級首長上報的建議電中,分量是相當重的。沒有廣昌的大敗,林彪、聶榮臻決不會寫這樣一封信。

    博古、李德當然不會接納這種建議,卻也沒有指責林彪、聶榮臻。他們在回信中寫道:"人們不能迷信地形,在任何戰鬥中,誰也無法事先確認一定能取得勝利。"命令東方集團仍採取堡壘對堡壘和短促突擊的戰法,同敵人去拼。

    不過,他此信底氣不足。既然任何戰鬥事先誰也無法確認一定能取得勝利,那麼在戰事不利時獨斷撤退,事後總不能追究責任吧?林彪、聶榮臻無可奈何,只好執行中草軍委的命令。

    5月12日,國民黨軍人縱、十級相繼突破紅五軍團防禦。14日,國民黨軍八個師攻占了距建寧城只有五公里的武鎮嶺陣地。

    林彪、聶榮臻令七軍團和五軍團一部堅守建寧城,親帶一、九軍團主力,依託馬元橋、同元橋一帶陣地,抗擊敵第八縱隊四個師南進,又令五軍團主力堅守建寧城以東陣地,從正面阻敵十縱隊西進。

    紅軍守建寧的部隊只有不足三萬人,根本無法抵抗八萬裝備優良的敵人。5月15日,國民黨軍人縱四個師,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連連突破紅一、紅龍軍團防禦陣地,逼近建寧城。是日傍晚,國民黨軍照既定方針,停止了攻擊,鞏固已占領陣地。  

    林彪、聶榮臻又一次面對兩難的選擇。明天,敵人八個師肯定會會攻建寧,寡不敵眾,敗局已定。明知是這個結局,又不能不打。如果現在就撤,可以減少損失,但無法向博古、李德交待。如果硬著頭皮打,建寧最終仍要丟,付出的犧牲就毫無價值。

    建寧曾是紅軍的福地。第二次反"圍剿"時紅一方面軍攻克這座縣城,"五連勝"在此地劃了一個句號。

    1931年的這個季節,紅一方面軍在建寧悠哉游哉過了一個月,把建寧、清流都赤化了。毛主席當時判斷敵人要隔些日子才會捲土重來,把部隊都分散了去各地打土豪籌款。當敵人三十萬大軍殺來時,放棄掉建寧連眉頭都沒皺一下。等紅軍拖著敵人跑一個多月,吃了敵人兩個師,建寧又回來了。

    此一時,彼一時。"五連勝"的句號已成往事。如今一個"守"字寫在"建寧"前面,近三萬紅軍陷入了險境。廣昌一失,守建寧更是毫無意義。

    5月16日拂曉,國民黨兩個縱隊八個師,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從北、東兩面會攻建寧。經過四小時激戰,紅軍漸不能支,林彪、聶榮臻當機立斷,命令部隊放棄建寧,向寧化地區轉移。  

    這時,敵第三、第六路軍已先後占領沙溪、藤田和龍岡,南路軍占領了筠門嶺。至此,中央蘇區西起龍岡,中經廣昌,東迄建寧、泰寧、歸化、永安、連城,南至筠門嶺,都被敵人占領了。

    劉伯承在這個時候也嚴厲地指責了李德瞎指揮。博古、李德也不是好拿捏的。為了彈壓軍隊高級將領反李德的"運動",他們毫不客氣地把劉伯承由軍委總參謀長降為第五軍團參謀長。

    劉伯承也在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過,知道李德底細,因此,他對李德的指責就更有"殺傷力"。李德從此便把劉伯承恨得咬牙切齒。紅軍長征前,李德毫不留情地把劉伯系列在留守的名單里。據說,後來因周恩來做了工作,劉伯承才又被列入長征的名單中。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6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