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將為軍之魂,胡祖錘斃命,給國民黨軍將領階層帶來極大震動,毛炳文和許克祥不敢戀戰,急忙令部隊退往南豐。
紅一方面軍此時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給養困難。中心蘇區面積本就不大,這裡的土豪劣紳又被反覆"打"過,養一支幾萬人的部隊實在有點力不從心。
這樣,福建的建寧自然而然地成了紅一方面軍下一個攻擊目標。
5月28日和30日,臨時總前委兩次開會,決定以紅三軍團全部及紅十二軍大部一萬餘人以突然襲擊方式奪取建寧,"以便擴展到建於、黎川、泰寧三縣籌款。"籌款是個溫和的提法,實際上應該叫"打土豪"。
5月30日夜,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率一萬餘紅軍秘密向東開進,一夜奔襲五十餘里,於31日拂曉突然出現在建寧城郊。
守敵五十六師七千餘人剛剛在這座城裡睡了兩晚。前一段,94他們負責對紅軍側後翼的緊縮包圍,後得到回撤命令,匆忙返回建於,連紅軍的影兒都沒看見過。紅軍殲公秉藩師的地方距建於七百里,那一仗對五十六師影響甚微。後幾天戰局朝東蔓延,但他們認為紅軍連續作戰十餘天,已屬強弩之末,不足對他們構成威脅。紅軍在城外完成攻擊準備時,五十六師官兵大都還在夢鄉中。
劉和鼎師長之所以如此大意,連一支負責警戒的小部隊也不派駐,是有原因的。在他看來,他們此次是興王者之師,有剿紅軍的主動權,紅軍似無理由從江西到福建來。待他被攻城的炮聲驚醒,一切都退了,剩下的只有突圍一條路。
31日傍晚,建寧城落入紅軍手中。此役殲敵五十六師三個多團,俘敵三千餘人,繳獲長短槍兩千五百餘支,輕重機槍幾十挺,山炮一門,電台兩部。
第五次大勝為紅一萬面軍第二次反"圍剿"作戰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國民黨軍遭此連敗,竟無組織一次反撲,實在太丟"常勝將軍"何應欽的人。可惜形勢的發展已不允許何應欽在短時間內捲土重來了。5月28日,汪精衛被廣西軍閥的擁戴下就任廣州的國民政府主席,又一次和蔣介石撕破了臉。受此影響,北方馮玉祥、閻錫山之舊部也有明顯異動。何應欽作為蔣介石的武膽,被召回南京主持大局。
這正是紅一方面軍求得發展的天賜良機。6月2日,臨時總前委作出決定:利用國民黨內部派系矛盾的新發展和中央蘇區周圍的敵軍暫時處於守勢約有利時機,轉入攻勢作戰。
汪精衛也稱王了,共產黨為什麼不扯出一面有形的旗子呢?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理由似乎更充足了,毛澤東也不便再堅持己見。6月20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項英,副主席毛澤東、朱德發布通令,決定將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由8月1日改為11月7日蘇聯革命勝利紀念日舉行,要求當地代表在10月15日前選舉完畢。
上上下下都忙碌起來了,為建立一個紅色的國家而希冀而忙碌。
查看《毛澤東年譜》,在第二次反"圍剿"結束後,中央局、中央軍委和臨時前委,都沒有對這次反"圍剿"作戰進行總結。倒是彭德懷日後用這樣一番話表達了他對第二次反"圍剿"作戰的看法:"我在這次戰役中學到一些東西:毛澤東對戰役部署,固然是異常細心地反覆思考,力求無缺;對戰術問題也是異常細心的,反覆推究,特別是不恥下問,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此役集中優勢兵力,'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他對此運用得最熟練。"毛澤東對紅軍創造出的這一戰爭奇觀,用這樣一首詞加以描述:"白雲山頭雲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槍林通,飛將軍自重霄入。七百里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以詞抒發完情感後,他又明確地指出:"第二次反'圍剿'戰爭勝利後,有許多重要問題有待解決,中心工作是解決爭取第二次反'圍剿'勝利的具體問題,如發展的路線、發展的區域、工作的布置、擴大紅軍、辦紅軍學校、籌款等,全是務實之舉。
因為他知道:戰爭還在繼續,距最終的目標尚且遙遠,僅靠形式是不能成功的。
第六章
——1
委員長"御駕親征","國軍"精銳人贛。交通線中斷,紅七軍還在按"立三路線"苦戰,鄧小平也曲高和寡。毛澤東閉門打坐,看破蔣介石心機;眾將領吃西瓜打賭,猜中"毛大帥"妙計。向忠發被捕叛變,中央現狀慘不忍睹。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第三次反"圍剿"紅軍大勝。
蔣介石對汪精衛在廣州另立政府並沒顯得心急火燎。中原大戰的難關都度過來了,手中有百萬精銳之師,憑你扯杆旗子就能壞了我的花花江山嗎?廣西軍隊那幾塊料,也不是沒交道過,敗軍之將嘛。北方的馮、閻,手中無一精銳之師,想較勁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吧!
權衡再三,蔣介石認定了剿共才是當務之急。朱毛紅軍以區區三萬之眾,竟能在半年裡兩次大敗他的十萬、二十萬大軍,再若任其縱橫,後患無窮。6月6日,蔣介石發表《告全國將士書》,公開稱"赤禍"是中國的"最大禍患"。在這份宣言書呈,蔣介石發誓要在最短的時間裡滅絕"赤患",並作出這樣的承諾:"幸而完此夙願,決當解甲歸田,不然,則捨命疆場。"何應欽大敗而歸,蔣介石並沒怪罪,好像以此稱出了朱毛紅軍的分量足矣。6月15日前後,蔣介石召見了何應欽。
蔣說:江西一戰,損了三萬眾,責任不在你,而在我,在我對赤患重視不夠。
何應欽:(略有驚訝)也怪我有些輕敵。步步為營的戰術若能奏功,投二十萬兵力太少,起碼需五十萬人。朱毛正是鑽了空子,才弄出這種局面。
蔣:這一次搞長驅直入,我看用三十萬就夠了。我意這次盡遣精銳,你看有多大勝算?
何:(沒立即作答)蔣:這裡只你我二人,有話請講。
何:二十萬是夠了。只是朱毛的打法太狡詐,我一時想不出好的破敵辦法。贛南赤化嚴重,此次失利,失敗在對朱毛全民皆兵估計不足上。共匪主力在東固地區隱蔽待機二十餘天,我軍一點風聲都不知,可見他們有些辦法。長驅直入,速戰速決固然好,只是要多考慮一些戰術問題。
蔣:帶上幾個英、德、日專家作顧問,戰術問題,尤以德、日解決的好。這一回我也去,你做先鋒官,把能打的陳誠、衛立煌、上官雲相都調過來。上次給你的空軍太少,這次出動五個航空隊,看他們往哪裡躲藏。
何:這樣就萬無一失了。
蔣:那就有勞你做個方案。
6月21日,蔣介石率黨政軍要員再赴南昌,親任"圍剿"軍總司令,任命何應欽為前線總司令,發起對中央蘇區第三次"圍剿"。
在英、德、日軍事顧問的參謀下,蔣介石和何應欽把參戰的二十三個師又五個旅共三十萬人分成兩個集團軍,作出如下部署:左翼集團軍,由何應欽兼任總司令,指揮趙觀濤第一路進擊軍六個師、陳誠第二路進擊軍兩個師、朱紹良第三軍團、蔣鼎文第四軍團。該集團軍從南城方面向蘇區實施進攻,尋求紅一方面軍主力決戰。右翼集團軍,由陳銘樞任總司令,指揮蔡廷鍇第一軍團三個師,孫連仲第二軍團兩個師,上官雲相第三路進擊軍兩個師。該集團從吉安、永豐、樂安方面向蘇區實施進攻,協同左翼集團軍作戰。以第十師和攻城旅組成總預備軍,衛立煌任指揮,位於臨川附近,準備隨時加入進攻作戰。調空軍第一、三、四、五、七隊分駐南昌、樟樹、吉安等機場,支援左、右翼集團軍作戰。餘六個師負責清剿和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