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曾任紅軍軍事顧問的日耳曼人李德日後在《中國紀實》中寫道:"他是從領導崗位上被排除的,還是像他以前多次所做的那樣自行引退,以便等待有利時機捲土重來呢?我們在上海是無從確定的,估計兩者兼而有之。"毛澤東回後方的時候,周恩來專程前來送行。周恩來一再表示:軍事問題,你不能不管。毛澤東應道:前方電召,澤東責無旁貸。
周恩來問:下一步行動方向呢?
毛澤東答:再向東北。
11月10日,中央局復臨時中央電稱:"我們可同意現在召回澤東同志與公開批評他的錯誤觀點,批評方法應該說服教育,並繼續吸引他參加領導機關工作,不然在目前將削弱我們的地位。"毛澤東接受批評了嗎?
11月26日,中央局復臨時中央電稱:"現在對進攻路線除毛同志近來仍表現以準備為中心的意見外,並無其它反對與抵抗。"
第十一章
——1
連續作戰,紅軍喪失四次反"圍剿"戰略主動權。博古、洛甫入贛,首抓"羅明路線"。共產國際電示:對毛澤東要儘量忍讓。大戰在即,中央局連出拼命打法;千鈞一髮,周恩來、朱德重走毛澤東老路,打破第四次"圍剿"。
毛澤東失去兵權的同時,國民黨開始布置對中央蘇區的大舉進攻。這時候,鄂豫皖根據地已不復存在,紅四方面軍主力已踏上了向川陝邊地區轉移的艱難征程。
到1932年10月中旬,國民黨在中央蘇區周圍的兵力已達二十個師。閩北:第五十六師駐順昌、建陽;新編第四師駐沙縣、永安;新編第四旅駐泰寧、邵武。贛東北:趙觀濤第八路軍第五、六、五十三、七十九師分駐上饒、戈陽、餘江、鉛山。贛中方面:朱紹良第六路軍第八、二十三、二十四師分駐南豐、南城、黎川;孫連仲第九路軍第二十五、二十七師和騎兵第四師分駐宜黃、崇仁、撫州;陳誠第二路軍第十一、十四、四十三、五十二、五十九、九十師分駐吉安、吉水、永豐、樂安。贛南駐有餘漢謀第二路軍,李揚敬第三路軍。閩西則由蔡廷鍇第十九路軍駐守。
紅一方面軍之西、北、南二面皆有強敵。眼見敵人擺出了準備進攻的架勢,攻打中心城市的調子也不見多少人唱了。紅四方面軍遠涉秦嶺以南、大巴山以西的偏遠地區,顯然與武漢等中心城市越來越遠。
於是,歷史就留下了紅一方面軍這樣一份作戰計劃:"為策應各蘇區紅軍互相呼應作戰,乘敵人部署尚未完成的時候,擊破敵人一方和聯繫贛東北紅軍起見,擬出敵不意迅速而同時地消滅建寧、泰寧、黎川的敵人而占領其地域。""赤化所在地域及徵集紅軍所需的資材,以利於此後的戰役。"這份作戰計劃簽發於10月14日。此次作戰的目的和9月26日訓令沒有任何衝突之處,卻沒人再生異議。
10月16日,紅一方面軍各部從各自集結地域出發東進。18日,紅一軍團占領建寧後,除留一軍負責警戒外,主力分散做群眾工作,徵集資材。同日,紅三軍團擊潰敵一個團後占領黎川,主力隨後分散發動群眾,徵集資材。19日,右縱隊紅二十二軍殲敵新四旅一個團占領泰寧,22日占領邵武,24日再占光澤,爾後主力也都去發動群眾,徵集資材。戰役預備隊紅五軍團19日進至泰寧以西地區發動群眾,徵集資材。
徵集資材在毛澤東筆下叫做籌款。
總而言之,紅一方面軍還是在按照毛澤東的既定方針行動著。
10月下旬,何應欽為防紅軍繼續東進,調一個師三個旅向黎川反撲,紅三軍團適時撤出黎川。24日,何應欽派兩個師由南豐動團,進至建寧西北乾昌橋、大洋源地區。
何應欽在這天下午又下了這樣的命令:"八師、二十三師只在建寧西北做游擊行動,切勿與共匪主力接觸。共匪如今已是窮瘋了,此次行動目的只在搶錢,只要擾他搶不成錢,我軍目的也就達到了。再困他們兩個月,共匪必內外交困,不戰自亂。"周恩來和朱德當天晚上發現了敵軍這次行動的異常。
周恩來道:"敵從南豐動出後,不急於找我主力,只在原地遊動,其用意何在呢?"朱德笑道:"蔣介石眼下還無力進攻我們,恐怕是怕我們養的太胖,吃不掉我們。何應欽此舉旨在擾亂我們。敵變我變,他不打,我們逼他們打。"周恩來的眼睛倏地亮了,"我們何不將計就計打他一傢伙?我以小部隊分散,四處造打土豪分田地聲勢,以迷惑敵人,暗中集結主力殲滅南豐來犯之故。"經過幾天的精心準備,11月L日拂曉,紅一方面軍主力運動至有利攻擊位置。11月L日上午,紅三軍團一部,紅一軍團一部,分別向滄浪東北和西南突然發起攻擊。雙方激戰一天,敵軍在黃昏時撤向石溝圩。
何應欽得報大驚,最,遂令石溝圩第八師堅守,另派兩師前往增援。
11月2日,紅一方面軍主力一部強攻石溝圩。激戰竟日,得知敵援兵已近,紅軍轉向東進,進逼黎川。翌日,紅軍再占黎川,守敵棄城而走。
何應欽權衡利弊後,下令動出各部退守南城和南豐。他在南昌指揮部感嘆道:"朱毛不是庸人,如其羽毛豐滿,必將釀出大亂。"至此,建黎泰戰役順利結束。軍史評價道:"此役,紅軍在敵人繼續採取守勢情況下,集中優勢兵力,擇敵弱點,以較小的代價占領建寧、黎川、泰寧等廣大地區,打開了贛東、閩北局面,對以後反"圍剿"作戰是有利的。但在滄浪、石溝圩地區的作戰中,沒能大量消滅敵人。
毛澤東的影響很快就變得微妙了。
在紅一方面軍11月14、15目的行動方針中出現了"先發制人"、"擊破敵人一面"的說法。臨時中央的戰略方針很快貫徹了下來。16日,紅一軍團、紅三軍團和紅二十二軍分別由黎川和邵武、光澤地區出發北進,紅五軍團作預備隊跟進,他們此行的目的是迅速消滅金溪、資溪地區之敵並打擊其增援部隊。
戰役開始時,進展確實很順利。17日,紅一軍團擊潰敵第五師一部,占領資溪。19日,又占領金溪。
此時,國民黨已經準備對中央蘇區動手了。
何應欽見資溪、金溪被占,貴溪至南城交通被截斷,思慮整整一天。作為一名相當出色的軍事家,他深知這條交通線在日後大規模戰爭中的分量。如果不迅速補上這個缺口,紅軍在遭大規模合圍前,便可跳到外線作戰。如紅軍主力出了外線,而蘇區又沒被清剿,戰線一長,主動權就被紅軍掌握了。19日夜,何應欽下決心重占金、資,以恢復南城、南豐間的交通。他與紅軍已打過兩次大仗了,一點便宜也沒占到。這次大戰前,他不能不分外地小心謹慎。
鑑於這種心理,在11月下旬渭水橋和游灣的戰鬥中,何應欽所持的態度是:暫取守勢,先將敵滯留於這一地區。
因紅軍主力東移,何應欽於12月初決定將駐守贛江流域的陳誠部三個師東調,以改變撫河流域的被動局面,並委任陳誠為撫河方面進剿軍前敵總指揮,統一指揮第五、八、十一、十四、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七、九十師和新編三十七師等九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