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蔣介石殺了韓復榘以下幾十個高級將領,也並沒有改變他徹底失敗的命運。
1月15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六屆正中全會在瑞金召開。這次會議認為,第五次反"圍剿"的鬥爭將決定中國蘇維埃道路與殖民地道路之間誰戰勝誰的問題,是爭取蘇維埃中國完全勝利的鬥爭。會議繼續批判"富農路線",繼續貫徹錯誤的下層統一戰線策略,繼續推行宗派主義的過火鬥爭和打擊幹部政策,全面肯定四中全會以來中央的路線。
毛澤東身在瑞金,卻沒有出席這次會議,但毛澤東仍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只是位居顧作霖、康生之後。周恩來和博古、張聞天、項英一起出任中央書記處書記。
——2
毛澤東真的完全採取守勢了嗎?不!
1月22日拂曉,毛澤東出席在瑞金沙洲壩中央運動場舉行的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閱兵典禮,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代表全蘇區工農群眾向紅色戰士致敬。上午,毛澤東又出席了第二次全蘇代表大會開幕式,並致開幕詞。
1月24日、25日,毛澤東代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執委與人民委員會向第二次全蘇代表大會作長篇報告,重點講蘇區的經濟工作,並講出這樣一句名言: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
1月27日,毛澤東在全蘇代表大會作結論時,又講出名言: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牆鐵壁,什麼力量都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毛澤東人民委員會的職務雖然已被取代,但他還是在屬於他的舞台上向蘇區群眾、向紅軍喊出了自己的聲音。
就在瑞金開幾個重要會議的時候,彭德懷率三軍團在沙縣訂了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第二個勝仗。
1月16日,彭德懷、楊尚昆作出決定:以第四師扼制敵第四師前進,集中主力先期攻取沙縣城,爾後側擊援敵。
1月25日拂曉,紅四師十團炸開沙縣城牆,突入沙縣城。經過三小時激戰,紅四師、紅六師全殲沙縣守敵,斃傷敵七百餘,俘敵一千三百餘人。
當天晚上,三軍團報務員見這次繳獲了敵人的密碼,提出一個大膽的建議:以盧興邦名義求蔣介石火速增援。彭德懷覺得這樣如能吸引敵援兵來,部隊正好打援,同意一試。
誰知電報沒引來敵援兵,反倒引來了成群的飛機。紅軍剛要組織打飛機,忽然看見敵機投下來的不是炸彈。等這些墜著一個個降落傘的東西落地後,才看清投的是彈藥、布匹和大批鈔票。
沙縣局部的勝利,根本無法扭轉紅軍在戰略上的被動局面。
1月中旬,第十九路軍所轄的五個軍有四個軍倒向蔣介石,李濟琛、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人亡命香港。接著,國民黨軍又揮師北上了。
更加艱難、更加殘酷的戰爭已經來臨。
3面對國民黨軍新的進攻,中共中央實行"禦敵於國門之外"的作戰方針,要求中央紅軍在重要城鎮、大居民點、交通要道等地構築碉堡,以陣地防禦戰結合短促突擊頂住敵人。
2月1日,紅一軍團奉中央軍委命令向坪寮守敵發起反擊。這時紅一方面軍總部正式被撤,蘇區紅軍改稱中央紅軍。中革軍委主席為朱德,副主席變成了周恩來和王稼祥,彭德懷被免職。朱德、周恩來身為主席、副主席,據史書稱,他們只有名義指揮權,實際指揮權仍操縱在博古、李德手裡。《周恩來傳》披露:"那時對博古、李德的一些錯誤決定,周恩來不能不服從並組織實施。這段時間內,他的思想很苦悶,但仍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博古、李德的軍事獨裁時期開始了。
2日拂曉,紅一軍團主力乘雷雨交加之際,再次向坪寮之故發動猛攻,激戰至11時,攻占了敵人多處據點。雨過天晴後,敵軍組織猛烈反撲,紅軍遭受較大傷亡,被迫放棄占領的陣地。
2月9日上午,紅軍一線陣地被敵摧毀,被迫退守二線陣地雞公出。正午,敵軍兩個師分兩翼猛攻只有紅三師一個團把守的陣地。一營營長岳忠山,當敵迫近陣地時,他以手榴彈殺傷敵人三十餘名,接著,躍出陣地,用馬刀砍死敵人十餘名。全管指戰員在他的率領下,多次同敵人肉搏,接連打退敵人數次衝鋒。但是,紅軍由於兵力薄弱,彈藥用盡,戰至19時,岳忠山等英勇犧牲,雞公出陣地被敵占領。
9日傍晚,林彪、聶榮臻令楊得志率第一團冒雨去奇襲雞公山。是日夜,楊得志部先敵占領二甲嶂。10日拂曉,敵九十四師主力進抵二甲嶂。紅一團與敵激戰一整天,傷亡過半。但陣地仍在。是日傍晚,紅一軍團主力趕到,將敵擊潰。
2月底,國民黨軍已完成樟樹至南豐的封鎖線,並占領了沙溪和沙縣。蔣介石已令東路軍和北路軍占領將樂、泰寧和南豐以南地區,爾後協力進攻廣昌、建寧,會師贛南。
在這種情況下,中革軍委又令彭德懷、楊尚昆統一指揮紅一、三、九軍團及紅五軍團一部北進,與敵展開對攻戰。
3月10日,紅軍開始北進。到11日,紅軍攻占東華山、五都寨等陣地。"3月13日,國民黨軍十個師對中央紅軍實行全面反撲。戰至14日,紅軍傷亡已達兩千二百多,只好撤出戰鬥,逐步退至羅里石一線休整。
國民黨軍也不追趕,又開始在新占領區構築堡壘封鎖線,準備向廣昌推進。3月底,國民黨軍又先後把東線紅軍逼出新橋、太陽嶂。至此,紅軍在東線亦陷入被動。
1934年4月初,國民黨北路軍總司令顧祝同按照蔣介石的命令,集中十一個師的兵力,由三路軍總指揮陳誠統一指揮,計劃先取廣昌,爾後協同東路軍攻取建寧。
位於圩江西岸的廣昌,是中央蘇區的北部門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在"禦敵於國門之外"方針的制定者博古、李德等人眼裡,廣昌關乎著中央蘇區的存亡。
這樣,一場惡戰必然要在廣昌爆發了。
4月7日,陳誠完成全部戰前部署,決定分三期向廣昌築壘推進。第一期占領甘竹市附近地區,第二期占領長生橋、饒家堡、高州鍛一帶,第三期攻占廣昌及其附近地區。具體部署是:以羅卓英指揮五個師為河西縱隊,擔任主攻;以周渾元指揮五個師為河東縱隊,擔任助攻。規定兩縱隊進攻正面約五公里,採取梯次配置,夾圩江交替築壘推進。以四十三師為預備隊,隨河西縱隊跟進。工兵營隨河東縱隊跟進,準備隨時在圩江架橋,以保障兩岸部隊能相互機動。陳誠親率山炮營、迫擊炮營、特務團及別動隊隨後跟進。
國民黨此次攻廣昌動出約十二萬人,集中在五公里寬的地面上,紅軍根本無力量和這樣一支部隊對攻。
中草軍委已下定決心在廣昌打一場陣地對陣地的正規戰爭,保衛蘇區北部門戶,匆忙把在建寧地區休整的減員很大、十分疲勞的紅一、紅三軍團和紅五軍團十三師調回江西。到4月8日,博古和李德已把紅軍九個師調至廣昌地區。為了統一指揮作戰,中央軍委男組一個臨時司令部,任命朱德兼司令員。博古這回跳到了前台,自兼了政委。李德當然不會呆在瑞金的"獨立房子"里,他隨司令部行動,充當博古的武膽。朱德剛剛被博古"抬舉"到中央政治局,雖排名在任弼時之前,也不會成為博古、李德獨斷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