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54頁

    他在成都陪自己的家人一起享了一段時間的天倫之樂,每天就是和兒子一起讀讀書,釣釣魚;幫妻子修繕一下漏雨的屋頂,還用自己的俸祿給她買了一支銅簪與一套蜀錦裙。這一段時間可以算得上是荀詡擔任靖安司的工作以來難得的空暇時光。有時候,他坐在家中的門檻上望著自己的兒子嬉戲,甚至慵懶地想就這麼過一輩子也不是件壞事。

    有一次,他兒子荀正舉著一個風車跑到他面前,抓著他的袖子問道:“爹爹,你去那麼遠的地方,到底是去做什麼呀?”

    荀詡先是愣了一下,然後無限慈愛地摸摸荀正的腦袋,回答說:“爹爹是為了漢室的復興。”

    “漢室復興?那是什麼?”小孩子似懂非懂。

    “唔,就是大家生活變得比以前好了。”

    “那,到那時候,爹爹你就能每天都陪我玩了嗎?”

    “是呀。”聽到自己父親肯定的回答以後,小孩子歡喜地跑出院子,蹦蹦跳跳地大叫:“娘,娘,我要漢室復興!漢室復興以後爹爹就能天天回家了!”荀詡望著他的背影,唇邊露出一絲微妙的笑意。  

    五天的假期飛也似的過去,到了四月九日,荀詡不得不告別家人,踏上前往江東之路。

    他首先從成都接受了新的官職,一共有兩個,公開身份是撫吳敦睦使張觀手下的主薄;另外一個不公開身份則是司聞曹江東分司的功曹。

    蜀漢與吳兩國同為抗禦曹魏的盟友,都在對方首府設立了“敦睦使”這一常設職位,用以維持雙方的日常外交聯繫。而敦睦使所在的辦公機構敦睦館則成為雙方外交人員活動的基地。兩國的政策變化以及外交文書都是通過敦睦館來進行傳輸;當有高級別的大臣互訪的時候,敦睦館也做為駐蹕之地,比如蜀國丞相府的參軍費禕在出訪東吳的時候就都住在這裡。

    而敦睦館的另外一個職能,就是以外交身份做掩護進行情報活動——這可以理解,蜀漢與吳都沒有天真到認為對方會將所有的事都告訴自己,於是他們喜歡自己動手搜集。這就是司聞曹江東分司的工作。

    荀詡從成都出發以後,先從陸路趕至江州,然後乘坐“敦睦館”專用的外交木船沿長江一路東進,終於在四月十七日順利抵達了江東都城武昌。

    這一天天氣晴朗,陽光燦爛,天上無一絲雲彩,江面能見度很高。懸掛著蜀漢旗幟的木船緩緩地駛入了位於武昌西側的牛津。這裡是外交船隻專用的港口,所以裡面毫不擁擠;木船輕鬆地穿過幾道水欄與灘壩,穩穩地停靠在一處板踏前面。  

    “荀大人,可以下船了。”船夫一邊抓著鎖鏈將鐵錨拋到水下去,一邊沖船艙里喊道。

    很快從船艙里走出來一位面色蒼白的中年人。荀詡從來沒暈得這麼慘過,雖然他是長沙人,但很小就去了益州,沒什麼機會坐長途的船運。這一次在長江里幾天幾夜的漂流,讓他差不多吐完了胃裡所有的東西,那滋味簡直就是生不如死。

    他晃晃悠悠地邁過踏板,身子一擺,差點掉進水裡,幸虧被迎面來的一個人攙住,這才倖免遇難。

    “您就是荀主簿?”

    來人問道,他說話帶一點成都口音,荀詡有氣無力地點了點頭。這個人將荀詡小心地攙扶到碼頭上來,荀詡兩腳踏到堅實的土地上,這才多少感覺到有些心安。他抬頭仔細打量來者,這是一位面色白皙的年輕人,兩條細眉平直而淡薄,看上去溫文儒雅;他身上的舊藍布袍已經洗得有些發白,但十分整潔。

    “荀主簿,是張觀大人派我過來接您的。”年輕人對荀詡說,他的聲音不高也不低,“我叫郤正,字令先,目前在敦睦館擔書令。”

    荀詡想拱手作答,但腦子還是渾渾噩噩的。郤正從懷裡掏出一粒糙綠色的小藥丸遞給荀詡,笑著說:“您別擔心,一般第一次坐船來東吳的人都得暈一次船,我給您預備了醒神丸,吃一粒頭就不暈了。”  

    荀詡接過小藥丸吃下去,藥丸散發著清香,還沒來得及落入胃裡就在喉嚨中直接化掉了。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真的有效,他的頭疼果然減輕了。

    “這是吳國的藥坊專門配的,他們的醫生水準不錯。當年如果曹操手裡有這個配方,赤壁之戰就不會輸的這麼慘了……您這邊走,馬車在這裡。”

    郤正很健談,從一見面就開始喋喋不休地說起來。荀詡剛吐得稀里嘩啦,沒力氣跟他聊,只能慢慢朝著車子走去。到了馬車前,郤正架住荀詡肩膀把他抬了上去。這時一名吳國的邊境小吏走了過來,指著荀詡對郤正說:“這位大人還沒登記呢。”

    “外交人員,已經知會過你們上司了。”

    郤正不耐煩地擺了擺手,潦糙地接過毛筆在小吏的竹簡片上簽了字,然後也上了車,讓車夫往武昌城裡開。

    一路上郤正興致勃勃地給荀詡介紹著沿途風景與吳國風土人情,荀詡斜靠在馬車上,右手抵住太陽穴,皺著眉頭向兩側勉強望去。與漢中貧瘠荒涼的山地不同,江東這裡一路放眼看過去全是綠色,路旁種植的全是垂柳,正逢四月,春意盎然。遠處水道縱橫,頭戴斗笠的漁夫撐著一葉扁舟縱橫其間,頗有情趣。就連呼吸入鼻的氣息都濕潤綿軟,比起漢中粗礪乾燥的寒風舒服許多。  

    大約跑了半個時辰,馬車來到了武昌城前。城門上方的兩個鎦金大字反著陽光,格外醒目。守城士兵遠遠看見馬車上高高懸起的蜀漢敦睦使旗號,連忙將城門打開,馬車毫不停頓地穿過城門,駛入城中。這是吳國對敦睦館的特別優待,以此來表示對蜀吳兩國友好關係的重視。

    敦睦館位於武昌中央偏北,就在內宮城宣陽門側旁不到兩里的地方,是一棟相當豪華的宮殿式建築。當年在彝陵之戰以後,諸葛丞相與吳主孫權有意重新結為同盟,於是彼此向對方派出了鄧芝與張溫兩名使節。孫權為了表示誠意,特意在武昌為鄧芝的來訪建了一所新居,後來這座建築就被當做敦睦館來使用,成為蜀人在江東的一處活動基地。

    馬車抵達了敦睦館前面停住,荀詡已經恢復了幾分精神。郤正跳下車,指揮幾名僕役把行李搬運下來;荀詡自己扶著把手也下了車,恍惚中看到館中走出幾名身穿雜色錦官服的人。為首之人見到荀詡,立刻熱情地抱拳相迎。

    “荀主簿是吧?我是撫吳敦睦使張觀。”

    出乎荀詡的預料,張觀看起來年紀並不大,可能比自己還要小上幾歲,白淨圓潤的臉上看不到一絲皺紋,保養得相當好;郤正看上去也頗年輕,不知道是不是這江東氣候養人的關係。  

    “真是抱歉,失態了。”荀詡不好意思地說道,右手還是頂著太陽穴不敢鬆開。

    “呵呵,我剛到這裡的時候,也是一樣。”張觀寬慰他說,然後指了指旁邊一個穿著黃袍子的長髯男子道:“這一位,是吳國朝廷專門負責與我們敦睦館聯絡的秘府中書郎薛瑩薛大人。”

    “薛大人,幸會。”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5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