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23日開始向錫澄線發起進攻.
蔣介石眼見第一道國防線沒發揮任何作用,急了眼了,向前方指揮官下令無論如何困難也必須死守現有陣地,但兵敗如山倒,仗打到這份上了誰還聽誰的.
為奪路西逃,連長竟敢開槍打死友軍的團長,這種時候這種部隊還如何指望.潰退之勢無法挽回.25日無錫失陷.中國軍隊放棄錫澄線,一部沿京滬鐵路向常州撤退,大部向南,經宜興往浙贛邊境之孝豐、寧國一帶撤退.12月初,敵追兵又至,於是再退向宣城以西.自錫澄線棄守後成為孤軍的江陰要塞,從11月28日起受到日軍圍攻,中國守軍打得英勇頑強,尤其海軍犧牲慘烈.守軍激戰數日之後向鎮江方向突圍.12月2 日,江陰要塞陷落.
---------------
潰敗大狂潮(2 )
---------------
右翼軍11月9 日起向乍平嘉國防線撤退,遭到由楓涇西侵之敵第6 、第18師團追擊.與敵激戰至14日,嘉善失守.同時由青浦西進之敵亦攻占乎望.19日,蘇嘉線與滬杭線交會點嘉興被日軍攻陷,乍平嘉國防線被日軍突破.日軍大步西進追擊,如入無人之境.12月初,日軍折向宣城、蕪湖.淞滬之戰從開局進攻死守防禦,中國軍都屢有上佳表現,但後期卻由於蔣介石優柔寡斷、指揮失當而造成兵敗如山倒的大潰敗局面.這不但使王敬久、孫元良、宋希濂等師及胡宗南軍團損失慘重,更使南京失卻了屏障.明眼人前後細想就不難發現,10年後蔣介石遼瀋、淮海大決戰慘敗的影子,早在1937年歲末就曾在上海閃現過.在同一地方連連摔倒,這是蔣介石軍事上最拙劣之處.戰役上失敗了,戰略上蔣介石卻不乏收穫.長達3 個月的淞滬會戰,日軍注意力被引向了江南,南京不知不覺中落入了蔣介石設下的陷阱,3 個月的血戰,日軍"速戰速決"的神化已化為泡影.中國軍隊英勇奮戰,日軍不得不增兵至30萬,據日軍部公布的材料,至11月8 日,日軍傷亡已近10萬.此次會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也為沿海工業內遷、保存經濟實力贏得了時間.空前慘烈的大血戰,也使中國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3 個月時間,我軍將士陣亡達二三十萬人,其中黃梅興、蔡炳炎、楊傑、秦霖、龐家楨、官惠民、吳克仁、吳繼光等10餘名將軍血灑淞滬,取義成仁.
淞滬會戰,中國軍人血肉之軀再築長城,英勇悲壯當垂名青史.淞滬會戰,高層決策者指揮失誤、當撒不撒釀成慘劇,也不該忘.一句話,淞滬會戰有勝有敗,美中不足.
*************** * 第四章南京城,人類的悲哀***************淞滬會戰,中國軍隊苦撐3 月,終被日軍從杭州灣登陸抄了後路,70萬中國軍隊倉惶潰退.為屏障首都而經營多年的3 道國防線成了擺設,日軍狂師突進,直逼南京.蔣介石慌了手腳,唐生智被逼臨危受命守孤城,發誓:"要與南京共存亡!"唐生智濫用"背水陣",10萬大軍陷入死地,六朝古都數日陷敵手,殘暴的日軍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中國首都一夜間變成人間地獄.
---------------
唐生智"自告奮勇"守孤城(1 )
---------------
初冬的陰霾籠罩著古都南京,陣陣江風瑟瑟吹得萬木凋零.一輛黑色的小轎車靜靜地駛出了百子亭的唐公館,輾著稀疏的落葉向著中山門外急駛而去.國民政府軍委會執行部主任唐生智,身著筆挺的一級陸軍上將制報,端坐在車中.
他望著車窗外燈紅酒綠的金陵鬧市從眼前閃過,嘴角浮起一絲難言的苦笑.這裡還在歌舞昇平,似乎全然不知幾百里外,中日兩國軍隊正在殊死搏殺,浴血沙場.不過也難怪,當初日軍曾揚言3 個月之內滅亡中國.淞滬抗戰開戰之初,蔣介石就胸有成竹地向全世界保證:上海起碼能堅守3 個月.眼下,3 個月快過去了,老蔣又親自披掛上陣兼任第3 戰區司令長官,直接指揮淞滬抗戰,這麼一來,確實讓國人鬆了口氣.其實,唐生智心裡比誰都清楚,上海之戰敗局已定.
上海戰事最緊張的時候,國軍連連失利.上海作戰本是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展開的,要想把敵人阻止在上海一線是辦不到的.
這個道理,連蔣介石也不得不承認.早在淞滬戰事開始時,向為軍委會執行部主任的唐生智曾建議:"抗日戰爭只能打持久戰,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我們可以用3 個人拼他日本1 個人;日軍攻城掠地,假設占領中國1 個縣城用50人守衛,占到最後日軍兵力就分散了,拖也可以把日本人拖死.最後勝利一定是中國的."陸軍大學校長,當時中國的著名戰略家蔣百里十分器重自己任保定軍官學校校長時的這個得意門生.他非常贊同唐生智的主張.接著,在上海還未撤守之前,唐生智又以他不同凡響的戰略眼光報出了進一步的戰略設想:以上海、杭州灣為第1 線;以崑山、無錫、蘇州、杭州一帶為第2 線;以江陰、鎮江為第3 線;以南京、京杭公路為第4 線.各線部隊預作準備,在上海第1 線打了一個時期以後,我第1 線部隊便可以撤到浙江以西及皖南一帶,整理補充,準備新的陣地,以後各線均如此交替撤退,交替抵抗,交替休整,這樣就可以長期支持.這個建議原本是蔣介石同意的,但到了戰時,蔣介石老毛病又犯了,和以前一樣,照樣親自隨意調動部隊,根本沒按唐生智事先提出的計劃辦.既沒按四道防線配置留增部隊,也沒有按計劃撤退部隊.本來有準備的仗打成了無準備仗,有計劃的仗打成了無計劃的一團糟.繼11月3 日山西戰場丟了忻口,11月8 日失了太原後,上海眼看也要丟了,下一個就該輪到南京了.在中山陵園蔣介石的官里,唐生智常常看見蔣介石對著上海的長途電話,一口一個"娘希匹!".參加淞滬抗戰的國軍將領顧祝同、陳誠、薛岳、白崇禧、張治中等人,沒有一個沒挨老蔣臭罵的.老蔣近來心情不好,稍有不如意的事就愛發火.這次,老蔣在中山陵園官召集會議,保不准要罵人了.久經沙場,深諳戰事的唐生智對蔣介石這次開會的目的,其實已經猜到了大半:上海一失,南京危在旦夕,是棄是守,老蔣舉棋不定.前線傳來的消息令人坐立不安.絕密戰報報告上海已經失守,淞滬防線被突破,日軍勢如破竹,國軍兵敗如山倒.第3 戰區已經下令各部隊撤到乍浦、平湖、嘉善、吳縣、福山一線的吳福防線.中國軍隊經連續血戰之後倉促撤退,士氣沮喪,部隊完全失去了控制.吳福線雖設工事因為無人指引,或找不到開工事門的鑰匙,結果大部分工事根本沒起到作用.吳福線看來是守不住了,國軍已經開始向第3 道也是最後1 道防線無錫到江陰的錫澄線澈退,看來南京城的棄守問題決斷刻不容緩.唐生智不由得想到上海戰事開始後不久的一件事.
當時,主動請纓出川抗日的川軍統帥劉湘來到南京,拜見了蔣介石和其他高級將領,也專程拜訪了唐生智.劉湘見唐生智決不僅僅是因為欽佩唐生智的為人和軍事才幹,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這位"四川王"寒喧過後話鋒一轉,直截了當地問起唐生智對上海、南京戰事的看法.唐生智為人直率,在軍事問題上也頗有見地,見劉湘謙卑地向自己討教,索性把自己的看法一古腦地一吐為快.唐生智的臉上掠過一絲愁雲,嘆了口氣:"哎,依我看呢,上海的戰事是不能長久打下去的,只有拖住敵人一個時候,並利用這個時機,在後方休整部隊和作好按期抗戰的準備工作.至於南京的問題,的確不大好辦,守是要守的,就是沒有完整的部隊來守.不過,依我的看法,可以派1 個軍長或者總司令率領幾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