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大元帥的軍事高見:(1 )
---------------
守武漢而不戰於武漢武昌軍委會會議室里,蔣介石正站在寬大的地圖前獨自出神.
近來他在這裡呆的時間比過去多了不少,有時甚至就在這裡過夜.
他的出現,使陳誠、何應欽都感到了壓力,計劃的落實情況加快了.每天,從前方發來的各種電文、通報源源不斷送到他這裡.蔣介石呢裝筆挺,金星閃亮,一會兒側著腦袋聽參謀人員分析敵情、態勢,一會兒看著參謀們緊張地在圖上標繪、記錄,一副全身心投入的樣子.2 個月前,還是在這裡,他曾組織了武漢會戰軍事準備會.過去的幾次大戰,他都失敗了.國民黨各軍師高級將領在戰場上發現,委員長的胃口倒是不小,可就是戰前制訂的計劃、方案在戰場上根本行不通.仗一打響,不是主要方向被日軍突破,就是友鄰先自潰敗,什麼反擊啦、合圍啦到頭來都只是一場虛夢.手下幾十萬精兵的犧牲使他清醒了.蔣介石意識到他的人海戰術需要空間,需要巨大的周旋空間.他盯著地圖上的武漢,卻發現這是塊被湖沼江河緊緊擁抱的死地.可再往外看,他的心胸不禁豁然開朗起來.
苦思數日,四下徵詢,蔣委員長終於在軍委會上得意地拋出自己的想法,"武漢三鎮必須守衛,惟守衛之不易.武漢近郊,尤其城北根本無險可守.而城區又被長江隔斷,城外遍布湖沼,絕非久戰之地.那麼武漢如何守衛呢?我想請各位將軍把眼光放遠些.東北遙望潛山、太湖,北面不要錯過雙門關、武勝關諸險.
事實上,武漢外圍之幕阜山、大別山和長江,乃我最佳之天然屏障."蔣介石打住話頭,喝了口水,看了看眾人的反應.遠道而來的李宗仁、薛岳、張發奎等將領,聞言長吁一口氣,繃緊的臉上終於現出一絲笑容.這笑是發自內心、實實在在的笑.到會的大部分將領都在上海吃過地域狹窄、優勢兵力變密集轟擊目標的苦頭.會前,人人都怕"高明"而固執的委員長再來個死守武漢城的計劃.
會場氣氛一下輕鬆了不少,有人竊竊私語起來.蔣介石像是受到了鼓舞,更加神采飛楊,滔滔不絕:"諸位可以設想,如果我軍據三鎮而戰,戰火勢必殃及城區,武漢之政治、經濟重要必失.
被圍城中,我軍也猶如瓮中之鱉.南京教訓前尤未遠,切不可忘!
所以武漢要戰,就必須戰於遠方.概括之,守武漢而不戰於武漢,乃上策.
"蔣介石用眼光掃了掃眾人,又故作神秘地說:"諸位也許不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歐洲一仗,形勢與今日武漢極其相似."說著,他轉向"小諸葛"啟崇禧:"健生,你給大家介紹介紹吧."參謀副長白崇禧似乎早有準備,他緩步走向掛圖.值班參謀忙拉開布簾,一副早已標繪完好的德國東部地區圖展現在瞪大了眼睛的眾將軍面前."諸位,這是發生在1914年秋歐洲東戰場上的一個著名戰例,各位想必早有耳聞.當時德軍兵力有限,為確保首都柏林,起初有退守外克塞爾河之計劃.可興登堡將軍接手指揮後,不但沒採取這種消極戰法,反而決心利用俄軍第1 、第2 兩方面軍被湖沼分離的弱點,轉守為攻.當時雖有不少人對此表示懷疑,但德軍坦能堡空前的殲滅戰證明興登堡是對的,這以後,俄、德兩軍大、小百餘戰,德軍東戰場始終居於有利地位.兩戰場後顧之憂既除,柏林自然無恙."放下教鞭,白崇禧走回桌邊,說出了下文:"今日武漢,確與當年柏林太像了.長江、大別山把日本人隔成兩路、甚至3 路,這就給我軍提供了分而攻之的良機.情況就是如此,只要我軍能充分發揮戰鬥效力,昔日之坦能堡就會出現在今天的武漢."台下靜靜的,眾人似乎還未從白崇禧鼓舞人心的話語裡醒悟過來.蔣介石也沒再開口,但臉上卻漾出抑制不住的笑容.蔣介石雖未完全擺脫消極防禦的舊胎,但一年來國民黨軍幾十萬官兵的鮮血多少觸動了他.能利用武漢外圍廣大的地區和無數天然屏障,應該說他在軍事上邁出了更高明的一步.7 月,國民黨百萬大軍已在長江兩岸、大別山麓部署完畢,蔣介石這才重重地透出一口氣來.這一天午後,他邀陳布雷同車來到漢陽的伯牙琴台賞景散心.俞伯牙和鍾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神奇傳說,令蔣介石浮想聯翩,卻心神暗淡.今天,他苦苦追尋的權勢、地位都有了,可他有知音嗎?手下的文臣武將,個個對他唯唯諾諾,不可謂不恭,不可謂不順,但這能算知音嗎?
---------------
大元帥的軍事高見:(2 )
---------------
可一轉念,他想到了自己的特殊身份,一種"天降大任於斯人"的豪邁感,把心底湧起的淡淡的愁雲拋到九霄雲外.他掃了陳布雷一眼,解嘲似地說道:
"布雷,很多方面你就像鍾子期,啊,哈,哈,哈……"老實、厚道的陳布雷聞言一愣.少頃,臉上浮起一縷不自然的笑.
---------------
東湖會友,李宗仁道破天機(1 )
---------------
珞珈山下的東湖,環境清幽,空氣涼爽.儘管武漢城內已是熱浪翻滾,暑氣逼人,可這兒30多平方公里湖面送出的陣陣清涼,卻使東湖成了武漢少有的避暑勝地.6 月的一天,台兒莊功臣李宗仁上將邀了前來探訪的廣西籍故友黃紹來到湖邊,散步納涼.黃紹外表雖憨厚,卻好交朋友,處事圓滑.幾年前,他感到兩廣湖小水淺,難施作為,便投靠了蔣介石.但他不但在蔣介石面前討到了好處,又沒傷了舊友和氣.為人處事他太精通了.與李宗仁,他一直保持著友誼.
"季寬,你不在浙省當你的父母官,跑到武漢來幹什麼?"作為主人,李宗仁先開了口."咳,一言難盡.德公,不瞞你說,我此番來漢,是向老蔣辭職的.""噢?有這麼嚴重?究竟為什麼?"黃紹搖著頭、嘆著氣,道出了事情原委.、原來,4 月間黃紹赴漢出席國民黨臨時代表大會.會間,中共駐漢代表周恩來找到了他,商談解決閩浙邊區問題.黃紹與周恩來是老相識,大革命時期兩人就共過事.年前山西抗日前線,又有過幾次接觸,私交一向不錯.兩人談得十分投機.幾個月來,浙省局勢也確實令黃紹頭痛.此時,杭州已落入日軍之手,他把省府向西遷到了金華.可坐鎮浙省的第10集團軍司令劉建緒不顧錢塘江岸防兵力空虛,反倒抽兵包圍了粟裕、劉英的閩浙邊區新四軍.他雖對此提出了非議,但劉建緒顯然有人撐腰,並不買他的帳.當時周恩來找他,只是想買條路,請國民黨軍網開一面,讓粟、劉部新四軍能調入敵後戰場.黃紹對此當然沒異議.
從大的方面講,新四軍要抗戰,沒道理阻攔,國共合作他也有義務維護.從小的方面說,中共軍隊離開浙省,他少了一塊心病,還能名正言順地讓劉建緒的國軍抽出身來,專門對日作戰.他當下拍著胸脯就答應了,回浙後,他通過第3 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與劉建緒達成了默契,由他作中間人,親自跑到平陽與中共代表吳毓、黃昂等人商談,最後達成四項協議:一、所有閩浙邊區的武裝部隊全部撤走,赴蘇皖敵後去擔任游擊工作;二、劉英、粟裕的部隊由浙赴皖時,國民黨軍隊及地方團隊不予為難,並予以補給上之方便;三、該部留在後方的家屬,政府保證其安全,但不能有政治活動;四、准許該部在麗水或溫州設立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