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05頁

    這個情況已經很糟糕了對不對,更糟糕的是魏延和楊儀都上書朝廷說對方謀反。魏延說楊儀反了,楊儀說魏延反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就是兩個人的告狀信前前後後前前後後都送到了劉禪的御前。這劉禪一看他不明白,劉禪怎麼明白得了,就把這個董允、蔣琬這些人找來,說各位愛卿看看,這個魏延告楊儀謀反,楊儀告魏延謀反,他倆到底誰反了?董允和蔣琬這些人說:陛下,臣等敢擔保,這個楊儀他是不會謀反的;這個魏延謀不謀反,不好說。那就是魏延反嘛,對不對。於是,劉禪命令蔣琬帶宿衛營,就是禁衛軍,北上去攔截魏延。楊儀也帶著部隊南下,去追擊魏延,就把魏延堵在了南谷口。這個時候,何平——何平就是王平,因為他媽媽家姓何,他原來跟著外婆長大的,他也姓何,所以也叫何平,《三國演義》說是何平,實際上就是王平。——王平衝上前去說,丞相剛剛去世,屍骨未寒,你們就這樣。魏延的部隊一聽,原來我們錯了,一鬨而散,魏延只好帶著幾個親信又往南逃,逃到漢中,被馬岱所殺。馬岱殺了魏延以後,把魏延的首級送到了楊儀的跟前,楊儀把魏延的腦袋扔到地上,用腳去踩,王八蛋,我看你還幹壞事,我看你還幹壞事!然後夷延三族,就是滅了魏延家族三族。這就是《三國志·魏延傳》記載的事情經過。  

    * 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最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諸葛亮一死,就引發了魏延謀反一案。魏延謀反是“諸葛亮時代”的三大疑案之一,他的謀反引起了後代歷史學家們的很多猜測,甚至還有人認為諸葛亮對與魏延謀反難辭其咎,負有很大的責任。那麼面對《三國志·魏延傳》的記載,我們怎麼看待魏延謀反呢?魏延是否真的謀反了?對此,易中天先生他的看法是怎樣的呢?

    魏延是否謀反?此案我的看法是事出有因,查無實據,不合邏輯。為什麼說事出有因呢?有三點理由。第一,軍人以服從為天職,既然諸葛丞相下令你魏延斷後,你就該服從,你為什麼不服從?可疑吧。第二,你不聽指揮,擅自行動,揮師南下,你要幹什麼?你是撤回成都呢,你還是想回去顛覆蜀漢呢?講不清楚。第三,如果你只是不服從楊儀,你不願意替他斷後,你搶先撤回成都,你為什麼把楊儀的後路斷掉?你為什麼要所過把所有的棧道、所有的橋樑都毀掉?讓人覺得就是你是要回成都造反,又不准楊儀他們帶兵來救駕嘛。而且楊儀是個書呆子,大家都認為這個不可能造反的,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可能造反的肯定是軍人嘛。在弄不清情況之下,為了保衛皇上,為了保衛政權,只好先假定你魏延造反嘛,所以叫做事出有因。  

    為什麼說它不合邏輯呢?我們知道以魏延當時的能力、實力,不足以自立山頭稱王稱帝,他要造反只有一條出路就是投降曹魏。如果他要投降曹魏的話,他應該就近投降,因為他在前線啊,對不對。諸葛亮的命令說魏延斷後,魏延就可以說,好,我斷後,你們走吧,走吧走吧,我斷後,然後我投降,那不是方便嗎。你現在居然,他為什麼要往南走呢?而且他被王平截攔以後,他還可以隻身投奔曹魏啊,雖然他沒有人馬了他也是一員戰將,他為什麼繼續往南跑呢?這不合邏輯。

    所以陳壽就做了一個結論,陳壽說:“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就是我推測,陳壽也是推測,我推測魏延的本意他之所以不往北走去投降曹魏,要往南走,他是什麼意思呢?他只是想殺楊儀。他為什麼要殺楊義呢?陳壽推測是以魏延當時的地位、威望、功績等等,如果殺了楊儀以後,接諸葛亮班的就該是自己。如果自己能夠接了諸葛亮的班,他就可以繼續北伐了。所以陳壽說:“本指如此,不便背叛。”就是魏延本意就是這個,他不是謀反。那麼根據這個判斷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來,魏延一案不是謀反案,是內訌,是窩裡鬥,是魏延和楊儀的內部矛盾。因此我們就又要提出一個問題來,這個魏延和楊儀他們又哪來的深仇大恨呢?  

    * 根據《三國志·魏延傳》的記載,魏延既沒有謀反的實力,也不合乎謀反的邏輯,實際上是魏延和楊儀兩個人的內訌。而事實上,魏延是蜀漢名將,智勇雙全;楊儀是蜀漢文臣,很有才華。兩個人一文一武,關聯不大,怎麼會鬧出這麼大的事來呢?魏延和楊儀的矛盾從何而來?

    說起來大家可能要笑,沒什麼,什麼事都沒有。很簡單,就是魏延這個人在當時蜀漢方面是最牛的,大概也就是在諸葛亮面前他可能收斂一點,在其他人任何人面前都是趾高氣揚,因為他本事大、功勞大,把誰都不放在眼裡。那麼其他的人也因為這個原因對魏延也是客客氣氣,讓他三分,魏延要跋扈一下,人家就讓一讓。只有一個人不肯讓,就是楊儀。楊儀可能是一個書生,他還是有點書生意氣,我憑什麼就給你這個武夫讓三分呢?偏不讓。於是魏延就恨得不得了,居然就你這小子不把我放在眼裡。於是兩個人勢同水火,水火不容,水火不容到了什麼程度呢?兩個人不能坐在一起說話,坐在一起說話就要吵,每次隨便提到什麼問題兩個人就要爭,爭論到激烈的時候魏延就把刀拔出來,然後就在楊儀的臉上比劃;楊儀就痛哭流涕,《三國志》的說法叫做“泣涕橫集”,就是眼淚鼻涕橫著滿臉都是,哭得五花六道,淚人似的。這個時候只有誰能夠止住呢,費禕,費禕這個時候就趕快坐到他們兩個當中去,走開走開,不吵不吵……鬧成這樣。

    那麼魏延又為什麼這麼牛呢?因為他是劉備生前非常器重和賞識的人。當年劉備征漢中,拿下漢中以後在漢中稱王,稱完王以後劉備撤軍回成都,要留一個人守漢中。這個時候所有人都認為要留的是張飛,劉關張劉關張嘛,關羽這個時候已經分兵守荊州了,那麼現在又得了一塊地方要守,當然最可靠的是張飛去守嘛。結果劉備破格提拔使用魏延,結果一軍皆驚,所有人都吃驚了。劉備也知道大家是不回服魏延的,於是大會群臣,會上劉備就對魏延說了,寡人——這個時候劉備已經稱王了嘛,寡人把重任交給了魏將軍,魏將軍打算怎麼做呀?魏延站起來說,如果他曹操傾巢而出,魏延願意為大王擋住他,拒之;如果曹操派一個偏將軍率十萬人馬來進攻漢中,魏延願意為大王吃了他,吞之。好大的氣派,他當然牛嘛。

    問題是楊儀,楊儀也不是窩囊廢啊,楊儀也是很能幹的。諸葛亮北伐的時候進行規劃,籌集軍糧,進行計算統計,安排部署,這樣一些事務性的工作都是楊儀在做。而且楊儀非常快,他就不假思索,斯須便了,一會兒功夫他的工作就辦完了。所以諸葛亮對於魏延和楊儀這兩個人都是很賞識的,他非常欣賞楊儀的才幹,也非常欣賞魏延的驍勇。偏偏魏延和楊儀他兩個又是死對頭,所以諸葛亮也頭疼,叫做“常恨二人之不平”,也沒有辦法,這兩個人誰都不能廢掉,只好是儘量地讓他們團結起來。但是他們不團結,最後鬧到你死我活的這種地步。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0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