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54頁

    於是魯肅就從柴桑口出發,柴桑在哪裡呢?柴桑在現在的江西省九江市,我估計是坐船。那麼當魯肅從柴桑也就是九江,來到夏口也就是漢口的時候,就得到了劉表去世的消息,魯肅馬上繼續往前趕;等魯肅的船來到江陵的時候,就得到了劉琮投降、劉備逃亡的消息,而且他很清楚劉備從樊城往南逃;於是魯肅沒有在江陵坐等劉備,而是迎頭北上去迎劉備,相遇於當陽的長坂坡。那麼魯肅就對劉備說了,說豫州現在準備到哪裡去啊?因為劉備當時的官銜是領豫州牧,就是代理豫州牧。——說劉豫州,那你現在準備上哪兒去呢?劉備說,我準備投奔蒼梧太守吳巨,吳巨是我的老朋友。魯肅就說:不必吧,這個吳巨是個沒有能力的人,他自己都保不住,他能保得住將軍您嗎?我的意見,劉豫州不如聯合我們孫將軍,我們孫將軍如何如何,道德又好啊、人品又好啊、威望又高啊、力量又大啊、人馬又多啊,你如果聯合我們孫將軍一起來對抗曹操,那不是就可以完成大業了嗎?為了保證這個計劃能夠實現,魯肅還對諸葛亮說了這樣一句話,說孔明先生啊,我是子瑜先生的好朋友。子瑜就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還套了一番近乎,其實魯肅用不著套這個近乎,因為魯肅的這個建議很對劉備的心思,劉備現在已經是走投無路了,有一個人能夠跟他聯合他求之不得,他怎麼會反對呢?諸葛亮也會贊成,因為諸葛亮作“隆中對”的時候,做出的戰略規劃就是聯合孫權,對抗曹操嘛,現在孫權方面主動提出聯合的建議,怎麼會不答應呢?所以劉備和諸葛亮欣然同意,於是三個人就在當陽這個地方達成一個口頭協議,我估計是,聯合起來對抗曹操。  

    於是劉備、諸葛亮、張飛、趙雲和前來接應的關羽、劉琦一起往東走,還有魯肅了,來到了夏口。而曹操這個時候幹什麼去了呢?曹操直撲江陵,因為江陵是戰略要地啊,軍需倉庫啊,曹操這時候也顧不上再去打劉備了,先把江陵拿下來再說。曹操往南走去江陵,劉備他們往東走去夏口,到了夏口就基本上到了孫權的勢力範圍的周邊了,孫權又答應和他聯合,他安全就有了保障,這個時候劉備也就可以喘一口氣了。可是曹操不讓劉備喘氣,曹操拿下江陵以後,獲得了大量的軍需物資,他就順江而下了,這個時候鬥爭的矛頭是直指劉備的,他要來打夏口,打劉備。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就站出來了,諸葛亮對劉備說:“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這一段話在《三國演義》裡面還有一段小戲,就是諸葛亮提出來到孫權那兒去求救,劉備還假裝不同意,魯肅還在旁邊說,最後劉備才假裝同意。這個扭捏作態也沒有必要,因為當時情況非常地危急,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是諸葛亮挺身而出,劉備立即拍板,哪裡還有什麼猶豫啊,你想想諸葛亮後來的《出師表》是怎麼說的?“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說的就是這個時候,所謂敗軍之際就是當陽之敗,所謂危難之間就是曹操從江陵出兵要來打劉備。而且諸葛亮說得很清楚,“事急矣”,這個事情已經非常緊急了,所以是劉備馬上就同意了,而且諸葛亮就和魯肅一起到柴桑去見孫權,這對於劉備集團來說,是生死攸關的事情,所以諸葛亮必須完成這次使命。  

    但問題是這件事情由不得劉備,由不得劉備集團的一廂情願,也不取決於或者說不完全取決於諸葛亮的外交才能,重要的是這取決於江東集團的政治利益。政治家在做決策的時候,是從他自己集團的利益出發的,而孫權和江東集團是有著和劉備集團不同的政治利益的,那麼諸葛亮他能完成他的使命嗎?請看下集——臨危受命。

    第二十一集 臨危受命

    這是諸葛亮的一次重要使命,它的成敗直接關係到劉備集團的生死存亡。這也是對諸葛亮外交才能的大考驗,它的成敗直接關係到諸葛亮在劉備集團的地位和價值。諸葛亮如何說服孫權聯合劉備對抗曹操?他是怎樣說動孫權的?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講述。

    建安十三年八月,曹操率兵南下討伐荊州,而荊州的劉表恰恰在此時病逝,天下形勢發生突變。魯肅設計的孫權、劉表、曹操三分天下的局勢已不成立,政治上極為敏感的魯肅很快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請命於孫權,來到荊州,名為弔唁,實為刺探情況。劉表的兒子劉琮無力抵抗,投降了曹操。魯肅眼看荊州大勢已去,就找到了劉備,表示東吳可以和他聯合對抗曹操。處在敗軍之際的劉備已經走投無路,有一個人能夠和他聯合正求之不得,便欣然同意。  

    此時,曹操在接受荊州投降以後又拿下江陵,緊接著順江而下,把鬥爭的矛頭直指劉備。情況對於劉備來說,已經是非常緊急了。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挺身而出,請命和魯肅一起到柴桑會見孫權,以求兩家聯合。這對於劉備集團來說,是生死攸關的大事,諸葛亮必須完成這次使命。但問題是,這件事情由不得劉備集團的一廂情願,孫權集團和劉備集團有著不同的政治利益。那麼諸葛亮能夠完成這個艱巨的使命嗎?請看:《易中天品三國》之“臨危受命”。

    易中天:

    我們的問題是,諸葛亮這個使命好完成嗎?不好完成,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為什麼呢?有三個原因:第一,荊州集團和江東集團是世仇。孫策和孫權的父親孫堅就是在攻打荊州集團的時候被劉表的部將黃祖所殺,這叫做殺父之仇;而且也就在此之前不久,建安十三年的元月孫權西征黃祖,殺了黃祖而且屠其城,這叫做奪將之恨,所以荊州集團和江東集團是有很深的隔閡的。當然在此之前,魯肅已經出使了荊州,緩解了一下關係,另外劉備他也不是劉表,但畢竟這兩個集團之間存在著隔閡。

    第二點,劉備是新敗之後。剛剛在當陽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敗軍之將不敢言勇,你有什麼資格要求人家和你聯合呢?至少在江東這邊他是有顧慮的,他想一想,聯合劉備這樣一個剛剛打敗仗的人合算不合算,這是第二個困難。

    第三個就是諸葛亮本人這個時候多大呢?二十七歲。因為諸葛亮在建安十二年出山,出山的時候是是二十六歲,當然我們也不很準確地知道他的生日,估計也就二十六七歲吧。而且這個時候他還沒有非常大的名氣,不像後來名重一時,這是剛剛出山,還是初出茅廬。第二,他也沒有正式的職務,我們去看《三國志·諸葛亮傳》,我們會發現劉備正式任命諸葛亮職務是在赤壁之戰以後,職務是軍師中郎將。

    那麼“軍師”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一提起諸葛亮大家都知道諸葛亮是軍師,這個名號是古已有之的,三國時期作為一個正式的官職最早是曹操設立的,叫做軍師祭酒,軍師中郎將這個職務是劉備發明的。那麼後來劉備拿下成都以後,諸葛亮被任命為軍師將軍。那麼這個軍師祭酒、軍師中郎將、軍師將軍它有什麼區別呢?軍師祭酒是沒有兵權的,它就是一個參謀,軍師中郎將和軍師將軍是有軍權的。所以我們如果硬要比附現在的職務,那軍師祭酒就相當於參謀,軍師中郎將那就是參謀長,那麼軍師將軍就好比是個總參謀長。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5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