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張昭再不上朝,孫權說好啊,你不上朝,來人啊,用土把張昭的門給我壘起來。把他家門封起來,張昭說你會封門我不會封嗎?我在家裡面挖土封,他在裡面也砌個牆,把門封起來。孫權也拿他沒辦法,孫權只好借一次外出的機會去看他,在外面喊,裡面沒有搭理。孫權一怒之下說放火,就放火,放火以後張昭在裡面說,把門給我關的更緊一些,把所有門都關起來讓他燒。孫權沒辦法,說滅火滅火,滅火滅完了以後,孫權只好站在他家門口站著,罰站嘛。這個時候張昭的兒子也知道這個事不能再這樣鬧下去。人家畢竟是皇上,於是把張昭從床上弄起來,拿個擔架抬著,抬出去。然後跟孫權一起進宮。孫權還做檢討,深刻檢討。你想張昭這個時候已經是半退休狀態,退居二線啊,還這麼硬,這麼厲害,他當了丞相還得了。
所以孫權不希望張昭太重,孫權也不希望他的丞相太重。看看他的幾任丞相,第一任孫邵我已經說了,連個傳都沒有,估計是個阿彌陀佛的。第二任顧雍呢,也很會做人。顧雍做丞相他有幾個原則,第一,他從不主動說話,孫權問他他才說。第二,他從不背後說話,當面對孫權說。第三,他從不相張昭那樣慷慨陳詞,說個沒完。他往往就是一兩句話。比方說張昭有次開會的時候,張昭又起來慷慨陳詞了,說現在這個刑法也太繁了,賦稅也太重了,民不聊生了,我們要改啊,什麼什麼如何,發了一通。孫權不說話。等張昭都說完了以後,孫權轉過頭來說丞相的意見呢?顧雍只有一句話,臣聽說的和張公說的一樣。沒了。所以顧雍是把丞相當顧問來做的。這就摸准了孫權設相的形式。孫權要的就是一個顧問型的丞相,而不是一個總理型的丞相。他的要求是什麼呢?到位不越位,幫忙不添亂,有事做顧問,沒事做象徵。所以顧雍做對了,一做19年,76歲去世,壽終正寢,善終。
* 根據前面易中天先生的講述,孫權任用孫邵和顧雍,不用張昭,是因為孫權對丞相之位有自己的設想,他要的是一個顧問型的丞相,而不是一個總理型的。因此張昭的受冷落,我們就好理解了。而在孫權的第二任丞相顧雍去世之後,孫權啟用了大名鼎鼎的陸遜擔任丞相,陸遜是東吳後期升起的一顆新星。其才能與周瑜不相上下,但奇怪的是陸遜僅僅擔任丞相一年,就被逼而死。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孫權的丞相之位就只能是一個無用的擺設嗎?
陸遜擔任吳國的第三任丞相是大有文章。陸家和孫家是有仇的,有國恨家仇。呂蒙擔任上游統帥的時候,不是先生病後去世嗎,孫權兩次問他繼任人,呂蒙說陸遜。
* 陸家和孫家的矛盾,應該從袁術說起,當時陸遜的從祖父陸康是東漢末年的廬江太守,袁術在壽春時,因為沒有軍糧,便向陸康求援。陸康認為袁術是“叛逆”,不予理睬。袁術大怒,派孫策去打陸康。這場戰爭足足打了兩年,最後城被攻破。七十歲的陸康也在一個月以後發病而死。當時追隨陸康的陸氏宗族一百多人也受盡了苦難。差不多死了一半,所以,陸家和孫家是有國恨家仇的。孫權對陸遜也就不能不有所保留。但一方面,出於政治需要,孫權對陸家不能不籠絡借重。另一方面,要是真重用陸遜,孫權也會猶豫。所以呂蒙兩次向孫權推薦陸遜,孫權才任命陸遜為丞相。
而孫權呢,也對於陸遜也是寄予厚望的。陸遜接任以後,孫權和陸遜有過一次談話,這個談話記載在哪裡呢?記載在《三國志》的《呂蒙傳》,不在《陸遜傳》。在這個談話中呢,孫權一一評點,周瑜、魯肅、呂蒙三人的功過得失。這絕對不是閒聊天,這是有用意的。而且非常重要的一句話,就是孫權對周瑜的評價,非常之高。說到了什麼呢,說到周瑜是“邈焉難繼,君今繼之。”(來自《三國志。呂蒙傳》)。說周瑜這個人實在是太了不起了,了不起到是不可能有人繼承他的。不過將軍你今天繼承他了,這是什麼。這是把陸遜看做第二個周瑜啊。這是寄予厚望的,那麼陸遜也不負厚望,確實,為孫權立下汗馬功勞。因此在顧雍去世以後,陸遜就接替顧雍成為吳國第三任丞相。
陸遜這個江東名士,真正做到了出將入相。將相都當了,這也是陸遜一生的頂峰。但是陸遜擔任丞相不久,大概一年,就被孫權逼死。前面我們講過,孫權的第二任太子孫和和他的第四個兒子孫霸爭奪太子的地位,這個叫做“南魯黨爭”,南,就是南宮,南方的南,南宮指的就是太子;魯就是魯王,就是孫霸。這個時候朝廷當中的人,一分為二。叫做舉國中分,就是整個國家分兩派,兩大派。一派擁護太子,一派擁護魯王。陸遜是擁護太子的。陸遜一而在再而三的給孫權寫信保太子,而且要求和孫權見面談一次。孫權不聽,不談。還不斷地派人到陸遜那裡去責備陸遜。與此同時,陸遜的幾個外甥,因為擁護太子被撤職流放,就是陸遜周圍的人,流放的流放,被殺的被殺。陸遜不斷接到孫權的責備,於是陸遜非常的憂鬱,非常的氣憤,最後活活氣死。
所以很多人都認為,陸遜之死就死於南魯黨爭,就是太子黨和魯王黨的鬥爭。但是奇怪的是,陸遜死了以後,太子黨的二號人物諸葛恪接替了陸遜,升官了。魯王黨的一號人物,二號人物,三號人物也都升官了。那就說明陸遜之死決不簡單是一個南魯黨爭的問題,他背後一定還有一個更深刻的原因,那麼這個原因是什麼呢?請看下集——《逆流而上》。
第四十七集 逆流而上
陸遜作為江東四英將之一曾因火燒劉備七百里連營而聲名遠洋,孫權認為陸遜有超世之功、文武之才,對陸遜是推崇備至,所以陸遜才得以出將入相,然而在陸遜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候卻突然被孫權逼死,孫權為什麼要逼死他一手栽培起來的陸遜呢?敬請關注易中天品三國之《逆流而上》。
在陳壽的《三國志》中除了三國各主之外,將相大臣們一般都是幾個人物合為一卷,只有諸葛亮和陸遜每人獨占一卷,可見陸遜在三國史上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陸遜作為孫吳政權“江東化”的代表人物是江東眾多優秀人物中出將入相的唯一一人,然而就在他人生旅程達到頂點的時候卻被孫權逼死,歷史上關於陸遜之死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他是因為捲入了太子與魯王之爭而死,而易中天先生認為陸遜之死有著更深層的原因,而且正是這個原因才導致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那麼這個原因究竟是什麼呢?陸遜之死的背後與曹操、劉備、孫權的建國之路究竟有著怎樣的關係呢?夏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坐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講述品三國之《逆流而上》。
易中天:
上一集我們講了陸遜之死,陸遜之死是個謎,孫權為什麼要逼死他呢?一般認為陸遜是捲入了太子孫和和魯王孫霸爭奪儲位的這樣一個黨爭,而陸遜是擁護太子的,不斷地上書給孫權講保太子的道理,惹翻了孫權,但是這個說法可以討論,為什麼可以討論呢?就是因為陸遜死了以後捲入太子魯王黨爭的其他人很多人升了官,這張表裡面列出來的就是太子黨和魯王黨的人,我們看到有的人受了處分,有的人罷了官,有的人被處死或者逼死,有的人升了官,有的人沒事兒。但是我們如果把這些人的履歷看一下我們馬上就會看出問題來,被逼死的陸遜吳郡吳縣人,被流放罷官的顧譚,吳郡吳縣人,被處死的吾粲,吳郡烏程人,也就是說有事兒的都是江東人。沒事兒的是誰呢?諸葛恪升官,他是什麼人?他是流亡北士,諸葛瑾的兒子,升官的還有步騭,臨淮淮陰人,流亡北士,呂岱,廣陵海陵人,流亡北士。沒事的是儀,北海營陵人,流亡北士,沒事的滕胤,北海劇縣人,流亡北士的後代,而且後來和諸葛恪一起還做了孫權的顧命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