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9頁

    曹操搶先一步把皇帝從洛陽迎奉到許縣以後,大家才恍然大悟,說曹操沒有吃任何虧啊!他得到了很多的頭銜,得到了很多的封地,得到了很多人的擁戴,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一面在當時看來是正義的旗幟。曹操現在幹什麼事都顯得理直氣壯了,至少是“顯得”,他動不動都可以用皇帝的名義來下命令,來出兵,他師出有名了,他堂堂正正了。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曹操奉天子之後,就把自己放在了一個政治上永遠正確的這樣一個不敗之地,所有的政敵先不先,政治上先不正確了。當然了,按照中國傳統政治的規矩,其他各路諸侯也可以提出一個口號,叫做“清君側”,那皇帝身邊有小人吶,小人就是曹操啊,我們去把他除了。那總不如曹操用皇帝的名義直接下詔,說你就是小人,它來得便當嘛。所以現在曹操不管幹什麼事情,是打擊他的敵人也好,是任命他的親信也好,他都可以用皇帝的這樣一個名義,一個在當時看來正當的名義。因此在這一點上,曹操所有的敵人政治上矮了一頭。後來就連諸葛亮作《隆中對》的時候跟劉備他也說了一句話,他說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就是這一點我們確實是抵抗不了,諸葛亮都說抵抗不了。所以曹操這個舉動在政治上大大地合算。

    實際上我們看,毛玠的建議和沮授的建議表面上看起來是一樣的,毛玠的建議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軍資”,一條是尊奉天子,一條是發展實力;沮授的建議是什麼呢,“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也是這個意思。但是你仔細一咂摸,這兩條建議的格調是不一樣的,毛玠的建議比沮授的建議格調高得多,高在哪裡呢?他是奉天子,不是挾天子,“奉”是尊奉,是維護;“挾”是挾持,是利用,這豈可同日而語啊!所以格調上曹操就高了一招。即便我們退一萬步說,就算曹操的想法和袁紹一樣,或者說毛玠的意思和沮授一樣,也是利用先任皇帝,那你先把這個牌拿到手,它在策略上也高了一招啊。王牌只有一張,誰搶先拿到手誰就是王,可惜袁紹不聽。  

    * 曹操搶先在袁紹的前面將皇帝遷到了自己的地盤,就可以利用皇帝這張牌來發展自己的力量,號令不肯臣服的諸侯。小說《三國演義》中也提到皇帝遷到許縣後,朝廷大小事物都有曹操決斷。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通過尊奉天子,曹操真的能夠順利發展自己的力量,號令那些不肯臣服的諸侯嗎?

    不能。第一個,袁紹就不聽他的。曹操當了大將軍以後為了平衡,也知道袁紹這個人的實力很大,必須安撫一下,再說袁紹怎麼說也是他小時候的哥們兒,於是建議皇帝任命袁紹做太尉。太尉是位居三公,是當時名義上的三軍總司令。誰知道袁紹不干,跳起來了,什麼,我袁紹做太尉,他曹操做大將軍,那我上朝的時候站班排隊我不是要排在他後邊,哪有這個道理,曹操是什麼玩意兒,曹操這個人我跟你們講,他曹操這個人死了好幾回了,都是我袁紹救他的,現在他倒爬到我頭上來撒尿了,他想幹什麼!袁紹說了這樣一句話:他難道想挾天子以令我嗎?這是原文。袁紹這個話說得是一點意思都沒有,你要知道當時就是大將軍也好,什麼太尉也好,司徒也好,老實說那都叫做徒有虛名,因為當時天下已經分崩離析,每個地方都是地方軍閥在把持著的,朝廷的號令出去,反正這是叫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就是那感覺。大將軍和小將軍是沒有什麼區別的,關鍵是你的地盤有多大,你何必要爭這口氣呢?  

    但是曹操卻是很大度,曹操一看,覺得這個時候還不能夠和袁紹公開翻臉。於是曹操上表,辭去大將軍職務,讓給袁紹,你不就想當大將軍嗎?我讓給你。最後,皇帝說,好,那就讓袁紹當大將軍,老實說這時候皇帝也實在是一個做不了什麼主的人。袁紹當了大將軍他才不鬧了,其實袁紹得了一個什麼?得了一個面子,一點實惠都沒有得到,他現在雖然官位在曹操之上,他誰也指揮不了,包括曹操。袁紹是想指揮一下曹操的,他給曹操寫了一封信說,你現在不是在朝廷當中嗎,你不是大權在握嗎,你給我把兩個人殺了,一個叫楊彪,一個叫孔融,給我殺了。袁紹和楊彪、孔融有過節,他想借刀殺人,曹操怎麼會聽他的。第一曹操很明白現在是收拾人心的時候,不是濫殺無辜的時候,曹操不是王允,曹操也不是袁紹,他絕對不會擴大打擊面,根本現在就不是殺人的時候,何況還是殺名人。即便曹操要殺楊彪和孔融,坦率地說曹操也是不喜歡楊彪和孔融的,孔融最後也是被曹操殺掉的,但是要殺第一不是現在殺,第二也不是你袁紹讓我殺我就殺,我什麼時候想殺再殺。於是曹操一本正經地跟袁紹回一封信,袁兄啊,現在天下大亂,所有的人都是不安的,所有人都覺得自己是朝不保夕的,人人自危啊,“此上下相疑之秋也”,在這個時候我們執政,哪怕我們用最坦誠的心來對待大家恐怕大家還不相信我們呢,如果我們還隨隨便便地殺幾個人,那人家不是更不相信我們了嗎!不能這樣做。袁紹碰一鼻子灰,渾身氣都不打一出來,沒話說。  

    * 碰了一鼻子灰的袁紹是不了解曹操的真實想法,曹操迎奉天子到許縣當然有自己的打算。小說《三國演義》中,提到曹操把皇帝遷到許縣後,大權獨攬,要“挾天子以令諸侯”。那麼,歷史上的曹操他的真實想法是這樣嗎?

    我們現在也無法確切地知道曹操本人當時的想法,但是可以肯定一點,曹操的智囊團是主張奉天子的,其中最具有代表行的人物就是曹操的謀士荀彧。曹操前期五大謀士:荀彧、郭嘉、荀攸、賈詡、程昱,第一個就是荀彧。荀彧跟曹操也有一番對話,荀彧他談到這樣兩個觀點,他說第一點,當今之世,維護漢室、保衛皇帝就是一面正義的旗幟。第二點,將軍您一貫正義,董卓造亂的時候,是將軍您最先舉起了正義的旗幟,叫首倡義兵;關東聯軍停滯不前的時候,是將軍您最先出兵去攻打董卓;皇上顛沛流離的時候,是將軍您派去了使節;皇帝回到洛陽的時候,是將軍您把他接到了富庶的許縣,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將軍您一貫就是維護王室、維護皇帝的,您的心無時無刻不在皇帝的身上。那麼這個時候你應該趁這個機會趕緊把迎奉天子這件事情完成,如果等到將來我們這個國家真的四分五裂,天底下的人都有了諸侯割據一方的心思的時候,那就為時太晚了。

    因此,荀彧向曹操提出了三大綱領:奉主上以從民望,秉至公以服雄傑,扶弘義以至英俊。什麼意思呢?就是尊奉天子以順從民意,大公無私以降服諸侯,弘揚正義以招攬英雄。荀彧說,尊奉天子以順從民意這是最大的趨勢,他稱之為大順;大公無私以降服諸侯這是最大的策略,他稱之為大略;弘揚正義以招攬英雄這是最大的道德,他稱之為大德。大順至尊,大略至公,大德至義,有此三大,將軍您一定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即便有人出來跟您作對那也只能是螳臂當車、小丑跳梁,成不了氣候。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