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第四點就是並無可能。我們看看《三國演義》怎麼交待,《三國演義》是說周瑜大唱投降論調,諸葛亮說那我有一個好辦法,就是一仗也不用打,只要一條船就夠了,一條船兩個人,周瑜問他哪兩個人,大喬、小喬啊,如何如何。周瑜這才勃然大怒,我與老賊什麼勢不兩立之類的,老賊欺人太甚等等。然後周瑜說其實我早就是主張對抗曹操的,剛才我說要投降是試探,算是把這個場就圓過去了。
那我們就來看試探,這個試探有沒有必要?為什麼要試探?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周瑜這個人小心眼,氣量狹窄啊,他信不過諸葛亮,他得試探一下啊。但是我們不能光講性格,我們還要講道理啊,從道理上講,荊州集團或者說劉氏集團,和江東集團或者說孫氏集團,那是世仇,本來是敵人;本來是敵人,現在要聯合起來了,是要試探一下,不要說本來是敵人,就是素不相識的人或者從來沒有關係的兩個集團、兩個企業要合作一把,也得試探一下是不是。但是既然要試探,第一這個試探應該是雙向的,雙方都要試探一下,諸葛亮為什麼不試探?因為他既第一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去試探,這個時候已經走投無路,除了聯合孫權沒有別的選擇,試什麼探呢?所以諸葛亮不試探,他不試探孫權,他不試探周瑜,他不試探魯肅,他只是極力地進行說明的工作。那麼既然諸葛亮用不著試探,周瑜這邊也用不著試探,你試探他什麼?就是你不能為試探為試探,你試探要有內容,你試探他什麼?立場,態度,誠意?根本不成問題,完全用不著試探,所以這也是沒有必要。
因為周瑜的這個立場、這個觀點、這個態度魯肅是知道的,這才建議孫權召回周瑜。如果周瑜和張昭一樣是個投降派,魯肅是不會提出這個建議的,那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又弄一個反對派過來,沒事找事啊。那麼魯肅知道,諸葛亮知道不知道呢?應該知道,為什麼?諸葛亮是未出隆中已知三分,他連天下將來三分他都知道,他不知道周瑜是什麼人?諸葛亮能夠在隆中做出那樣一個對策,說明他對江東集團是非常了解的,他掌握了大量的情況,那麼就包括江東集團的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物,你不可能說江東集團的事情諸葛亮都知道他就是不知道周瑜吧,因此說智激周瑜完全沒有必要。
* 智激周瑜是反映周瑜心胸狹窄、神化諸葛亮智慧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雖然在民間廣為流傳,然而在歷史上卻不曾發生過。而且通過易中天先生的分析,我們也發現,智激周瑜在邏輯上也是站不住腳的。那麼歷史上的周瑜主戰究竟是怎樣一個過程呢?他最後是如何一錘定音,打動孫權主戰的呢?
實際情況是周瑜被從去鄱陽的路上召回到柴桑以後,孫權又召開了一次會議,那麼會上周瑜態度非常明朗,而且周瑜的話可以說是擲地有聲、大義凜然,表現出他一個中流砥柱的英雄本色。周瑜怎麼說的呢?周瑜說曹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將軍您神武雄才,又有父兄的英烈,現在據有江東人多勢眾,大家同心同德完全可以對抗曹操;我們江東要做的事情是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我們怎麼可以投降曹操呢?何況曹操自己來送死,難道還有投降的道理嗎?
那麼這一段話也是說得充滿了正義感,這個和諸葛亮回答孫權的問話,問劉豫州為什麼不投降曹操,諸葛亮那個回答是一樣的,是一樣的,都說得非常正義。而且這兩番話,諸葛亮的話、周瑜的這個話都是必要的,因為我們知道戰爭是政治鬥爭的延續,對於戰爭來說正義是非常重要的,你只有政治上正確,那麼你的軍隊才是正義之師,才有克敵制勝的可能。所以這個時候周瑜一定要說這番話,諸葛亮前面也一定要說那番話,鼓舞自己的鬥志。但問題是政治上的正確不等於軍事上的可行,而投降派的意見也不能說沒有道理,投降派是什麼意見呢?投降派的意見有三條:第一條,曹公豺虎也,就是曹操本來就是豺狼虎豹,本來我們就敵不過他,他力量強大,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它的原話是“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曹操是以朝廷的名義來發動這場戰爭,我們又不如他。第三點,我們可以對抗曹操的是什麼呢?長江天險。但是現在曹操已經拿下了荊州,獲得了劉表留在江陵的軍需物資和劉表留下的水軍,這樣一來長江天險就是曹操和我們共有的了,我們既不得天時,也不得地利,怎麼能夠對抗曹操呢?
那麼針對這個觀點,周瑜提出四點意見,這四點周瑜認為是曹操的大忌。哪四點呢?第一點:本土未安,後患未除,貿然南下。你自己內部都還沒有搞清楚,西邊還有什麼馬騰、馬超、韓遂啊,什麼張魯七七八八這些人,你就貿然地來進攻,太冒險。第二點:放棄鞍馬,使用艦船,舍長就短。你北方的軍隊本來就是騎兵、步兵,比南方的厲害,南方厲害在水軍。本來做一件事情應該是揚長避短,你反著來,這是第二點。第三點:天寒地凍,馬無糙料,給養不足,你時間選得不對。因為根據我們的琢磨,曹操和孫劉聯軍的赤壁之戰應該是在建安十三年的十二月,那麼他打過來的時候可能是十一月,這個時間你選得不對。第四點:勞師遠征,水土不服,必生疾病。周瑜指出了曹操這次用兵的四大弊端,然後說他這四大弊端都是兵家的大忌,而老賊一條不落地全都犯了,因此他對孫權說:主公,依周瑜看活捉此賊就在今日,請將軍給周瑜三萬精兵,看周瑜大破曹軍。
周瑜的這番話和諸葛亮英雄所見略同,諸葛亮在回答孫權曹操是否可以戰勝的時候,也指出曹操的三大弊端,哪三大弊端呢?第一點是勞師遠征,這個和周瑜說的一樣。而且諸葛亮說曹操以一天一夜三百里的速度追趕劉豫州,一路追追追追到這個地方來的時候,已經成了強弩之末了,沒有戰鬥力了,這是對的。第二點,諸葛亮也指出曹操不使用步兵,使用水兵是舍長就短。諸葛亮有一條說得和周瑜不一樣,我覺得也非常正確,就是諸葛亮指出劉表剛剛投降曹操的那些人是搖擺的,是和曹操離心離德的,曹操這樣拿下荊州人心不服,他缺乏民心的這樣的一個基礎,那麼這就是諸葛亮作為政治家他和周瑜的不同地方,他看到這一點了。總而言之,他們兩個人英雄所見略同,都認為曹操是沒有那麼可怕,沒有那麼恐怖。也就是說諸葛亮和周瑜兩個人一起粉碎了曹操不可戰勝的神話,這樣一來孫權完全有底了,於是孫權正式表態,他說:“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這老賊早就想顛覆我們大漢王朝了,他為什麼沒有這樣做呢,他忌諱的就是這樣幾個人,袁紹、袁術、呂布、劉表還有孤,現在群雄都已經沒有了,剩下的就是孤了,那麼很簡單,孤與老賊勢不兩立。然後“唰”地一聲,撥出刀來“啪”,砍斷了案角,誰再敢說投降曹操的,這個就是他的榜樣。注意,孫權的用詞不是曹公,是老賊,那麼他使用這個詞的時候,說明他已經下定了決心。
* 魯肅曾經幫助孫權算清了政治帳,那就是投降與戰敗的結果是一樣的;諸葛亮又幫助孫權算清了聯盟帳,說得孫權熱血沸騰,鬥志昂揚;周瑜的表態更是堅定了孫權主戰的決心。可是戰爭的核心競爭力是軍事力量,孫權雖然當眾剁了桌子角,但是想到曹操說的八十萬大軍,依然心裡虛虛的,那麼周瑜如何給孫權進一步算清軍事帳,孫權又是如何部署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