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5頁

    * 在禰衡之死的問題上,易中天認為,禰衡是有不檢點的地方,但罪不致死。他狂敖不羈的性格使他處處碰壁,到處傷人,最終難逃噩運。而作為禰衡好朋友的孔融,則比禰衡明事理得多,性格要收斂很多,但他卻真真正正地死於曹操之手,這是為什麼呢?

    * 易中天先生剛才講到,禰衡之死多少有點他性格的因素,才招致殺身之禍,與曹操關係不大。但是禰衡的好朋友孔融,卻真的被曹操所殺,這是為什麼呢?有著謙讓之美德的孔融,為什麼會死於曹操之手呢?

    孔融的死,就是得罪了曹操,這個很明確。而且孔融是一貫得罪曹操,早在建安二年的時候,袁術在淮南稱帝,這個時候曹操就想趁機把楊修的父親楊彪殺了。因為這個曹操和楊彪歷來是搞不來的,而楊彪和袁術是兒女親家,有婚姻關係,這當然是曹操以權謀私了,公報私仇啊,這個可以肯定。孔融就去找曹操了,說這個不能這樣株連啊,說按照法律,父親犯罪都不能株連到兒子,何況是一個親戚關係呢?曹操就裝糊塗說這是皇上的意思。孔融想,真是扯淡,皇上,皇上這會兒有意思嗎?誰不知道現在是誰在管事,但話不能這麼說,孔融就說,照曹公的意思,成王要殺召公,周公也不知道?成王年幼的時候是周公攝政,說成王要幹什麼事情周公可能不知道嗎?再說了,現在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到許縣來?大家還是希望你曹公能做一個公正的人,執法如山,給大家一個公道嘛。你這樣做,弄得人心渙散,以後誰都不來了,誰都不會再投奔我們了,別人我不敢說,我,孔融,魯國堂堂男子漢,明兒個就不來上班了。曹操沒有辦法,放了楊彪。這是一件事。  

    到了建安九年的時候,曹操攻破了鄴城,曹操的兒子曹丕幹了件什麼事呢?就是把袁紹的兒子袁熙的妻子甄氏收編了。孔融就寫了封信給曹操,說當年周武王攻下殷都的時候,把妲己給了周公。曹操說,這沒這個事啊,就回去翻書,翻來翻去翻不到,就寫封信問孔融,典故在哪兒啊?歷史上哪兒的記載啊?孔融說“以今度古,想其當然耳”,就是按照我們今天的事情推論,應該是那樣的。曹操這才明白是諷刺他,所以曹操這個人也是很奇怪,你說那麼狡詐的人他都看不出這是諷刺。反正是找著個機會他就要把曹操挖苦諷刺一頓,曹操也都忍氣吞聲,都吞了下來,因為這個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出身名門,來頭大,名氣大,不能隨便殺的。

    但是曹操是這麼個觀點,你如果是這些小事你諷刺我一下,我就哈哈一笑算了,但是如果你反對我的政治路線,那是不能容忍的。而孔融恰恰就反對曹操的政治路線。曹操要跟袁紹作戰,官渡之戰前,就是孔融在朝廷中散布袁紹不可戰勝的這麼一個論調。那這個在戰爭期間是不能允許的,戰爭期間你怎麼能夠散布敵人不可戰勝的論調呢?這是很嚴重的。還有一件很嚴重的事情,他提出來千里之內不封侯,就是在京城的一千里範圍內不能封侯。這個時候曹操已經封了武平侯,意思就是把曹操趕出去,那曹操當然是不能接受的。加上孔融和劉備的關係特別好,所以在建安十三年,曹操準備南征劉表的時候,就把孔融殺了。  

    * 孔融在一些問題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得罪曹操,最終搭進了自己的性命。但是我們可以想見,孔融是孔子的後人,自幼就有讓梨的美名,儘管在一些問題上孔融與曹操意見不一,但曹操要想除掉孔融還應該有所顧及,安排一個合適的罪名。那麼,曹操安排的罪名是什麼呢?

    這個時候曹操改制,恢復西漢初年的政治制度,設立了丞相這個職務自己當了,然後設立了一個副丞相兼監察部部長叫御史大夫,就讓郗慮來當。這個郗慮我們前面出現過幾次了,殺伏皇后啊,封曹操為魏公都是這郗慮,這個郗慮也就幹了這三件事。郗慮當監察部長,郗慮馬上心領神會,就指使人去查查查,最後查出來孔融有一個反動言論,說什麼呢?說“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合起來就是繁體的“劉”這個字,就是當皇帝的不一定要姓劉啊。

    * 孔融的這句“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的狂語,是出自建安十三年,當時的曹操既沒有當皇帝的野心,也沒有當皇帝的條件,而孔融屢屢與曹操作對,因此曹操就拿孔融的這句話做起了文章。

    那就是謀反了,馬上把孔融抓起來了,下獄,處死,棄市,老婆孩子全部殺掉。但是曹操殺孔融,他公布的罪名不是謀反,是什麼呢?是不孝。說孔融查出來有兩條不孝的言論,第一條說什麼呢?說父母和子女是沒有恩情的。首先父親對子女沒有恩,為什麼呢?因為父親之所以生下兒子、女兒,他的本來目的是為了自己快活,滿足自己的某種欲望。那母親總有恩吧?他說母親也沒有恩,母親就好比一個瓦罐,這個孩子就好比瓦罐里裝的東西,東西倒出來以後你說這個東西跟這個瓦罐有什麼關係啊?沒關係。這是一條。第二條就是說,饑荒的時候如果有一點吃的東西,是給父親呢還是給別人?孔融說,如果父親不好,這個東西就寧肯給別人,不要給你父親。這兩條就是不孝了,因此把孔融給殺了,而且把這個罪狀公布出來。那麼我們現在來看這個案子,我們可以發現這是典型的以言治罪,也是典型的專制政治。因為第一條,我們不知道孔融是不是說了這個話,根據公布的材料看,說是孔融跟禰衡說,然後禰衡到處散布。但是你要知道禰衡現在已經死了啊,死無對證。就我個人認為,說這個話是禰衡說的還有點像,孔融倒是未必說了這個話,但是曹操一口咬定孔融說的,那就算孔融說了,也不容他辯護,也沒有律師對不對,也沒有證據。第二,就算孔融說了這個話,他頂多是不像話嘛,還犯不了死罪嘛。第三點,曹操自己說過唯才是舉,不仁、不孝都不要緊,對不對?這個孔融僅僅是有一些不孝的言論,你曹操把不孝的人都用到重要的崗位上了,你的罪過不是更大嗎?你怎麼不死呢?魯迅先生說,但是我們不能去問曹操,我們如果去問他,他把我們也殺了。

    但是曹操的這個做法,用心是極深,再次表明曹操是城府很深的政治家,而孔融是書呆子。為什麼呢?曹操為什麼不用謀反的罪名,要用不孝的罪名來殺孔融呢?因為西漢、東漢兩漢王朝是以孝治天下,這個“孝”字非常重要,你去看漢代的皇帝,除了極個別的幾個人以外每個人的諡號前面都有一個“孝”字,比方說惠帝——孝惠帝,武帝——孝武帝。孝是很重要的,曹操用不孝來殺人,就是證明說自己道德高尚,也說明自己維護漢室,是忠臣。污衊了別人,洗刷了自己,一箭雙鵰,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孔融是什麼人?孔融是孔子的後代啊,孔子的主張是什麼?孝啊,你孔子的後代不孝是什麼概念,你們想想是什麼概念?所以曹操是不但要在政治上把孔融打倒,而且要在道德上把孔融搞臭;不但要消滅他的肉體,而且要玷污他的聲譽。所以這一手極其毒辣,以至於後來陳壽作《三國志》的時候都不敢給孔融立傳。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