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結果是官渡之戰曹操勝利了,袁紹失敗了,這樣的士族地主階級的最後一線希望破滅了。而曹操走的是什麼路線呢?他要建設的是什麼政權呢?陳寅恪先生的說法是“法家寒族之曹魏政權”,而曹操的路線在北方中國得到了推行,一個法家寒族的政權開始建立起來。但是曹操終於沒有實現自己的這個理想,為什麼呢?南方對抗北方,他過不了長江。當時長江沿線三個州,揚州、荊州、益州,州牧都姓劉,揚州牧劉繇,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焉,劉焉死了以後劉璋,都是宗室,劉表本人還是名士。由於長江的阻隔,由於南方對北方的對抗,孫權和劉備起來了。孫權和劉備起來以後,就有了第三次重要的戰爭——夷陵之戰。夷陵之戰的結果是什麼呢?是孫權吃不掉劉備,劉備也吃不掉孫權。劉備集團和孫權集團,實際上是諸葛亮和孫權成達協議,二帝並尊,瓜分天下,三國鼎立的局面就形成了。所以我們現在回過頭來一看就很清楚,整個三國的歷史就是士族地主階級試圖成為統治階級而被另外一些力量所阻擋的歷史。曹操、劉備、孫權都是阻擋cháo流的力量,所以我稱之為逆流而上,是反cháo流的。但是魏、蜀、吳三國最後都歸於晉,而晉就是地地道道的士族地主階級政權,三家歸晉就是天下歸士族。但是魏、蜀、吳三家它們的建國道路是不同的,它們的歸晉原因也是不同的。那麼它們的建國之路和它們的歸晉原因又何在呢?請看下集《殊途同歸》。
第四十八集 殊途同歸
漢末大亂之際,在英雄輩出的歷史舞台上,曹操、劉備、孫權最終異軍突起,分別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權,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然而在風起雲湧之後,魏蜀吳三國又悄然同歸於晉朝,那麼如何揭開這段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歷史迷霧呢?敬請關注易中天品三國之《殊途同歸》。
上一集講到陸遜之死深層的原因是孫權與士族的矛盾衝突所致,這種情況在曹操、劉備、諸葛亮那裡同樣存在,因為魏、蜀、吳三國都是由非士族出身的人建立的。曹操、劉備、孫權也無意於建立一個士族地主階級的政權,這就決定了他們的建國之路都是逆流而上。那麼同樣面對士族階級的抵抗,曹操、劉備、孫權在建國的道路上有什麼不同呢?魏、蜀、吳三家最終又為什麼會同歸於晉呢?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坐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講述品三國之《殊途同歸》。
易中天:
曹魏的道路呢?我稱之為非和平演變,也可以叫非宮廷政變。為什麼呢?因為曹魏的天下實際上是他用武力打下來的,是武裝奪取政權,但是最後交接的那個儀式是禪讓,禪讓給人感覺好象是和平演變或者是宮廷政變,或者叫做和平過渡,無以名之,所以我稱之“非和平演變”,或者非和平過渡,或者非宮廷政變。
那麼這個過程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可以打一個比方,我們不是把政權叫做上層建築嗎?那麼我們就可以把它理解成一棟房子,那麼建立一個新政權呢?我們就可以把它理解為蓋房子。那麼曹操呢?曹操我們就可以把他理解為一個開發商兼建築師,他要蓋一棟新房子,因為他要建立一個新的政權,法家寒族之曹魏政權,那麼他能不能蓋呢?能,他迎奉了天子,就等於徵得了土地;他戰勝了袁紹,就等於取得了資質;他現在是一個有土地的開發商和一個有資質的建築師,那他就可以蓋房子了。但是曹操馬上就發現他有問題,什麼問題呢?就是他批得這塊土地上有一棟房子,東漢嘛,這個房子不能拆了,他拆了這個房子他就要失去這塊土地,所以他不但不能拆房子,他還要裝出一副很維護這棟舊房子的樣子,象一個精心呵護這個家的老管家,而不能充當一個強行拆遷的開發商,他不能強行拆遷,那他怎麼辦呢?他想出個辦法搞裝修,你不讓我拆房子呢?我裝修總可以吧,這個房子舊了吧,破了吧,快倒了嘛。那麼這個房子是一個什麼房子呢?是個框架結構的房子,你裝修你可以敲牆,只要不是承重牆,你也可以把廚房挪動一下,你也可以把廁所挪動一下,你都可以做,曹操的打算就是這挪一下,那挪一下,等他裝修搞完了以後,大家發現這個房子變了,這個房子改新cháo了,他是這麼個打算。那麼這個辦法好不好呢?是挺好的,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房子不能拆,你絕不能拆房子。那麼東漢這個上層建築,這個房子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構呢?三根支柱一個屋頂,三根支柱就是“外戚、宦官、士族”,一個屋頂就是那個“天子”,就是那個皇帝。
曹操把皇帝弄到自己手上他的屋頂就有了,那麼這三根柱子兩根早就倒掉了,剩下一根,獨木難支,這個時候他就麻煩了,他麻煩在什麼地方呢?他搞裝修不是真搞裝修,他是要偷梁換柱,偷梁換柱你動不動柱子?你動不動?不能不動吧,那麼你動了這個柱子以後,這個屋子不就要塌下來了嘛,這是他的難題。同時士族作為柱子也有問題了,就是我們本來是柱子,現在屋頂到曹操那兒去了,我們去不去?我們不跟著到曹操那兒去,我們成了光杆司令,野地上杵著一根柱子,我們跟到曹操那兒去,最後我們變成漢獻帝的柱子還是變成曹孟德的柱子呢?他們也要想清楚這個問題。所以這個時候曹操和士族都有難題,最後他們的辦法是什麼?
曹操的辦法是“拉攏士族,利用士族,依靠士族,不相信士族”。因為他用搞裝修的辦法來搞這個事情,他沒有士族他裝修都搞不成啊,所以他必須把這些人都弄來。這些人也都來了,比方說楊彪啊,孔融啊,荀彧啊,崔琰啊,這都是士族,都是名士啊,都來了。這些人來了,這些人的想法是什麼呢?擁漢不擁曹。
*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曹操運籌帷幄結束了漢末群雄混戰的局面,統一了北方。其中曹操所走的關鍵一步,就是迎奉大漢天子到了許都,這就為曹魏的基業找到了個房頂,可是這個房頂原來的三根支柱倒了兩根,外戚和宦官在董卓進京之前就己經自相殘殺、兩敗俱傷了,那麼剩下的士族這根柱子曹操究竟該如何對待呢?士族們與曹操能夠很好地配合嗎?
實際上我們看,當時來到許都的這些士族或者說名士,他其實是形形色色的,不可以一刀切的,有各種各樣的情況。三種:
一種是只認大屋頂,不認裝修工,那我就是沖皇上來的,也不准你瞎搞裝修,看到你動牆動什麼,他就出來抗議。以孔融為代表,被曹操殺了,你不讓我搞裝修我也殺你。
第二種,贊成曹操搞裝修,也幫著曹操搞裝修,但是希望曹操把房子裝修好了以後還給屋主,還給業主,就是漢王朝,你不能得了,你如果要裝修完了自己得了,他要反對。荀彧是代表,荀彧一直幫著曹操,但是曹操要稱魏公的時候荀彧不贊成,因為他骨子裡擁漢,荀彧這個人叫做表面上擁曹,骨子裡擁漢,地地道道的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這是荀彧。
那麼第三種是什麼呢?也認你這個裝修工,也讓你搞裝修,也幫你搞裝修,等你把房子裝修完了以後說,其實房子應該這樣裝修,按我們的方案裝,最後發現這個房子還真按他們的方案裝出來了,以誰為代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