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658頁

    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日,里賓特洛甫在參加希特勒生日慶祝活動之後,預感到末日即將來臨,遂悄然逃離柏林。因而在希特勒的"政治遺囑"中,里賓特洛甫失去了在鄧尼茨政府中繼續任職的資格。一九四五年五月二日,施威林?馮?克羅西克繼任德國外交部長。

    戰後,里賓特洛甫被英軍抓獲。一九四六年十月一日,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納粹戰犯里賓特洛甫絞刑。十五天之後,里賓特洛甫被絞死。

    看著上面這份對德國外長的介紹,劉興知道這是後世的資料,而且是自己的副官牛得草剛從李容手裡接過來的,按照副官的話,李容只說給司令就可以了,其他的什麼也沒有。劉興聽到這裡,便在那裡開始思考著,李容這傢伙到底在玩什麼飛機啊,這個時候她居然還有這樣的閒情逸緻,還真是難得啊。

    正想就見邱隨走了進來說到:“司令,剛才接到德國方面傳來的消息,德國政府外長里賓特洛甫和德國國防軍代表古德里安大將已經開始動身前往瑞士,就雙方的合作繼續進行談判。”聽到這裡,劉興明白了,原來是這個前世的罪人要和那個裝甲戰專家一起來了啊。想到這裡不由的笑了起來,從邱隨的手裡接過有關古德里安的介紹,就見上面這樣寫到:海茵茲?古德里安,稍微對軍事有點兒興趣的中國人都知道這位閃擊英雄。此公的大名蓋過其他二戰將帥,主要還是因為那本《閃擊英雄》。不知道法國人波蘭人翻譯這本書用什麼做書名,大概不會叫英雄吧,中國的第二版好象叫《一個士兵的回憶》。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軍閃擊波蘭。古大將在回憶錄中認為:這一戰役之所以能如此迅速獲勝,不應歸功於整個德國陸軍,而應該單獨歸功於德國新創立的裝甲師和摩托化師。富勒在其名著《西洋世界軍事史》里將這種看法照單全收。我想說說我的看法。

    有必要先回顧一下合圍戰、殲滅戰在普魯士-得意志總參謀部中的發展史。縱觀西方軍事史,在拿破崙戰爭之前,分近合擊、合圍敵軍的戰例鳳毛麟角,拿破崙本人在實戰中大多採取先集中後作戰的原則。同時代的理論大師約米尼認為:“大包圍的行動,有時會使似乎已經安排好的計劃歸於失敗”、“若是任何運轉延伸得太遠,則一定很危險,因為他可以使敵人獲得一個有利的機會攻擊正面的我軍”。只是在戰爭後期,在開闊的戰場合圍敵軍併力爭全殲敵人的思想才開始在普魯士總參謀部中日漸抬頭,其倡導並身體力行者為總參謀部的開山鼻祖沙恩霍思特、格奈澤瑙。沙恩霍思特在一八一三年的呂岑會戰中戰死沙場;格奈澤瑙年壽頗高,逐漸在實戰中總結出一套獨特的軍事、政治思想。軍事方面的主要內容是反對謀略戰、充分利用民眾的力量、運用合圍方式殲滅敵有生力量。與約米尼齊名的克勞塞維茨雖然沒有特別強調合圍、迂迴,但明確指出“只有偉大而普遍的會戰才能產生偉大的結果”。其弟子毛奇總結前人經驗,指導部隊分散開近、分進合擊、戰略上取攻勢、戰術上取守勢,在得意志統一戰爭中三戰三捷、名揚天下。毛奇的再傳弟子施利芬進一步研究,指出“側翼進攻貫穿於整個戰爭史,兩翼包圍則是最價境界”,雖然天妒英才,不曾親自帶兵出征,仍憑“偉大的計劃”名垂青史。經過施利芬的大力弘揚,坎尼式思想從此滲入到了每一個優秀總參謀部軍官的心靈深處,他們中的佼佼者興登堡、魯登道夫在一戰中指揮東線德軍在中歐大地上與俄軍對峙,敵對雙方聯手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悲壯史詩,其中尤以坦能堡戰役最為精彩絕倫。一戰後的德國跌入深淵,總參謀部在澤克特的領導下臥薪嘗膽,經馮弗里奇、貝克,接力棒傳到了布勞希奇、哈爾德的手上。此時的總參謀部在政治上越來越被動,無力抗衡希特勒,但在軍事上已達顛峰時刻。

    回到波蘭戰役。德軍以南北兩個集團軍群構成鉗形攻勢,中間有一些輕裝部隊聯繫,實質上還是“虛其中心,實其兩翼”的坎尼式翻版。實戰中德軍的攻勢發展為內外兩道鉗形運動:北方集團軍群克魯格第四集團軍、南方集團軍群賴歇瑙第十集團軍右翼構成的內鉗將大部波軍合圍於華沙以西;北方集團軍群古德里安第十九裝甲軍、南方集團軍群李斯特十四集團軍構成的外鉗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會師完成合圍。《蘇聯軍事百科全書》記載的戰役結果為:波軍戰死六萬六千三百人,傷十三萬三千七百人,被俘四十二萬人;不過曼施坦因在回憶錄中卻說光是南方集團軍群的俘虜就有五十二萬三千二百三十六名。數字雖然有出入,但明確證明了大部分德軍是被內鉗消滅的。換句話說,就算“單獨歸功於德國新創立的裝甲師和摩托化師”所言為真,那也不是古德里安的裝甲師。波蘭戰役作戰計劃由OKH總參謀長哈爾德擬定,指導作戰的是OKH總司令布勞希奇,他們二位的運籌帷幄加上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倫德施泰特關鍵時刻的判斷才是德軍制勝的主因。九月八日,賴歇瑙第十集團軍右翼前鋒已到達了華沙和散多梅希之間的維斯瓦河西岸,OKH命令賴歇瑙集團軍渡過維斯瓦河攔截波軍,而倫德施泰德認為大部波軍仍在維斯瓦河西岸。經過一番爭論,倫德施泰特勝出,賴歇瑙主力在臘多姆向北旋轉,內鉗攻勢終於完成。如果按OKH的命令行事,波軍主力將逃過維斯瓦河,戰役進程將大大延長,閃電戰的處女作將遠不如實戰精彩。可以說,倫德施泰特命令賴歇瑙轉向是波蘭戰役的畫龍點睛之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65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