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75頁

    [黑色金屬資源]內蒙古探明的黑色金屬礦主要有鐵、錳、鉻,其中鐵礦資源最豐富,全區八盟四市均有鐵礦分布。目前已發現大小鐵礦產地二百五十四處,礦床九十一處,已探明儲量並列入礦產儲量表的五十八處(其中大型礦床兩處,中型礦床一點四處,小型礦床四十二處)。至二零零一年,累計探明鐵礦石保有儲量二十四點一億噸。富鐵礦石約占總量的百分之六,其餘多為貧鐵礦。主要探明儲量集中於包白(包頭一白雲鄂博)和集二(集寧--二連)鐵路沿線,占探明儲量的百分之七十。包白線的鐵礦資源已建成為包頭鋼鐵稀土公司的原料基地,白雲鄂博以富有鐵和稀土等多種金屬共生礦而成為世界罕見的寶山。內蒙古是鉻鐵礦的主要產區之一,目前已發現鉻礦化點以上產地七十一處,其中礦床十三處,礦點十四處,礦化點四十四處;大型礦床一處,中型礦床兩處,小型礦床十處。現有礦區七處,累計探明鉻鐵礦儲量一百八十點一萬噸,占全區鉻鐵礦儲量的百分之一十五點四,居全國第二位。內蒙古的鉻鐵礦主要分布在巴彥淖爾盟、烏蘭察布盟以及錫林郭勒盟的北部,向東延伸至呼倫貝爾盟南部呼和哈達地區。其特點是礦體多、規模小、分布零散、礦石品位低、有害雜質低微。內蒙古已知錳礦產地三十五處,其中礦床五處,礦點十六處,礦化點十四處,主要分布於巴彥淖爾盟的東部及烏蘭察布盟西部,已探明儲量三十一點四萬噸,占全國錳礦儲量的千分之五,居全國第十五位。內蒙古錳礦資源的特點是礦床規模小,富礦少,且分布分散。  

    [太陽能資源]內蒙古海拔較高,晴天多,太陽輻射強,日照時數也較多。全區總輻射量在一百一十五到一百六十七千卡/厘米兩年之間,僅次於青藏高原,居全國第二位。日照時數在兩千六百小時到三千四百小時之間,是全國的高值地區之一,光能資源異常豐富。全區太陽能資源的分布自東部向西南增多,以巴彥淖爾盟西部及阿拉善盟最多。一年之中,四至九月作物與牧草生長期的輻射總量與日照率都在全年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特別是四至六月,東南季風還未推進到內蒙古境內,所以空氣乾燥,陰雲天氣少,日照充足,這時正處於小麥和多年生牧草生長的盛期,葉面指數大,光合利用率高,從而彌補內蒙古大部分地區生長期較短的缺陷,相對提高積溫的利用率。

    [風能資源]蒙古風能資源僅次於浙江舟山群島,是國內風能較豐富地區。全區年平均風速在三點三米每秒到三點七米每秒之間。阿拉善盟和錫林郭勒盟以及陰山山地屬風力豐富區,年有效風能密度大於兩百瓦每米,有效風能出現時間達百分之七十,3~20米/秒風速年積累5000小時以上。內蒙古南部年平均有效風能密度在50~200瓦/米3,3~20米/秒風速年積累4000~5000米/小時。全區風能總量約54億千瓦,占全國總量的30%以上。充分利用這一廉價能源,對於解決交通不便,缺乏燃料、能源的廣大牧區和邊遠地區的能源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野生植物資源]內蒙古搜集到的種子植物和蕨類植物2351種,其中野生植物2167種,引種栽培的有184種。這些植物分屬於33科,720屬,被列為第一批國家保護的珍稀野生植物有24種。野生植物以山區植物最為豐富。有豐富的森林和草原植物,還有草甸、沼澤與水生植物。草原共有維管束植物l668種,隸屬於121科、504屬,有飼用價值的900餘種,優良牧草200餘種。內蒙古的野生植物按經濟用途可分為十幾類。纖維植物有樟子松、落葉松、甜楊、蕁麻、大葉草、蘆葦、蒲、沙柳、紅柳等70多種,是造紙、編織、制繩、人造纖維的重要原料。中草藥有人參、天麻、麻黃、肉蓯蓉、柴胡、甘草、黃芪、枸杞、黃苓、赤芍、杏仁等500多種。榛子、山杏、唐松草、金蓮花、松籽、文冠果等幾十種植物的種子是榨油的好原料。越桔、篤斯、懸鉤子、山丁子、紅豆、山櫻桃等果實是釀造的重要原料。沙棘、野山楂、山荊子、秋子梨、薔薇果、草莓等野果含維生素較豐富。幾十種食用植物中尤以猴頭、口蘑、髮菜最負盛名。百合類、石蒜類等50多種植物在印染和澱粉工業中有重要用途。檸條、沙蒿、酸刺、馬藺、鹼地膚等在固沙、治鹼和環境保護中有獨特用途。

    [野生動物資源]全區有獸類24科114種,占全國獸類450種的25.3%。獸類中有產業狩獵價值的50餘種,珍貴稀有動物10餘種。鳥類5l科365種,占全國鳥類1186種的3l%。被列入國家一、二、三類保護的獸類和鳥類共49種。獸類有駝鹿、馬鹿、馴鹿、野驢、野馬、野駱駝、梅花鹿、兔猻、貂熊、猞猁、麝、雪豹、盤羊、黃羊、青羊、狍子、獐子、黑熊、雪兔、虎、野豬、赤狐、水獺、北山羊、岩羊等;鳥類有丹頂鶴、白鶴、白鸛、黑鸛、大天鵝、金雕、玉帶海雕、大鴇、中華秋沙鴨、紅嘴松雞、蘭馬雞、榛雞、鴛鴦等。蒙古野驢和野駱駝是世界上最珍貴的獸類,馴鹿是內蒙古特有的動物,百靈鳥是自治區區鳥。此外,鼠類是內蒙古草原上占優勢的居住者。全區有齧齒動物54種,約占全國種數的35%,多屬害獸。

    [農業資源]據自治區土地管理局最新勘測統計,全區擁有耕地面積709.1萬公頃,人均占有0.36公頃,是全國人均耕地的4倍,居全國之首。自治區農業區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及陰山山脈以東和以南的河套、土默川平原、西遼河平原、嫩江兩岸平原和廣大丘陵地區。內蒙古水利資源豐富,河流分布廣泛,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7條,湖泊有1000多個,地表水儲量675億立方米。內蒙古有水面93.1萬公頃,可利用水面為60.4萬公頃,已利用水面有49.5萬公頃,具有發展淡水養殖的廣闊前景。有適於農作物生長的黑土、黑鈣土、栗鈣土等多樣性土壤地帶和可利用的地上地下資源,從而形成自治區乃至我國北方的重要糧倉。內蒙古農作物多達25類10266個品種,主要品種有小麥、玉米、水稻、穀子、莜麥、高梁、大豆、馬鈴薯、甜菜、胡麻、向日葵、蓖麻、蜜瓜、黑白瓜籽等許多獨具內蒙古特色的品種,其中莜麥、蕎麥、華萊士瓜頗具盛名。還有發展蘋果、梨、杏、山楂、海棠、海紅果等耐寒耐旱水果的良好條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7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