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572頁

    對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指揮的歷史經驗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總結,並對毛澤東作戰指揮思想進行了初步的梳理。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經歷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全國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和多次邊境反擊作戰,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總結作戰指揮的經驗,是指揮理論研究的重要任務,也是發展軍隊指揮理論的基礎性工作。經過多年的艱辛努力,目前已經對戰役指揮的基本經驗形成了共識,即:胸懷戰略全局,深刻領會上級意圖;全面分析判斷敵我情況,科學預見戰局發展趨勢;從不同戰略階段的大局和戰場實際出發,明確戰役任務,確定作戰方針;審慎選擇作戰地區、作戰時機和作戰目標;多案權衡、多手準備,適時定下戰役決心;堅定地實現既定決心,實施及時、不間斷的指揮;全力抓住重心,牢牢把握關節;堅持高度集中統一指揮,提倡積極靈活機斷行事;審時度勢,靈活地使用兵力和運用戰法;周密組織戰役協同,確保戰役的統一行動;對敵實施軍事打擊的同時,積極進行政治瓦解;抓住作戰間隙和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組織部隊休整等。毛澤東不僅是人民軍隊的締造者,也是人民軍隊的指揮者。毛澤東作戰指揮思想,是人民軍隊指揮理論的核心,也是指導我軍指揮實踐的理論基礎。

    對毛澤東作戰指揮思想進行研究和梳理,是軍隊指揮理論研究的重要任務。目前,對毛澤東作戰指揮思想的基本內容已經進行了初步梳理,將其概括為:努力提高主觀指導能力,能動地指揮作戰;全面掌握敵我雙方及各方面情況,努力做到知彼知己;每戰力求有較充分的準備,從最困難最複雜的情況著眼,周密計劃,精心組織,正確確立作戰方針;慎重選擇作戰目標、作戰地區(方向)和作戰時機,揀弱的打,力爭地點、時機都有利於我不利於敵;以集中兵力為主,集中使用、分散使用和轉移兵力靈活運用;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為基本戰法,依據戰場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有效的殲敵手段;抓住作戰的中心問題,統籌全局,把握關節;集中統一指揮,靈活機斷行事;適時組織休整,把握作戰節奏,保持作戰銳勢;主動、靈活、堅定、隱蔽地實施指揮,充分發揮司令機關的作用。另外,還系統地梳理了毛澤東從哲學高度和我軍作戰歷史經驗等不同角度揭示的作戰指揮規律,研究了毛澤東作戰指揮思想的特色及其歷史地位。上述總結概括和研究、梳理,雖然還有欠深入、準確,但畢竟填補了軍隊指揮理論研究的空白,為加強軍隊指揮建設和指導未來作戰指揮實踐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較為系統地研究了世界各主要國家軍隊的作戰指揮思想和理論,有選擇地借鑑了其有益的成份。學習、借鑑外軍優秀的指揮思想和理論,一直是我們的傳統。早在紅軍時期,紅軍第一部司令部法規——《工農紅軍總參謀部軍隊各級司令部野戰勤務暫行教令》,就是在原蘇軍司令部法規的基礎上,結合紅軍實際制定的。改革開放以來,世界主要發達國家軍隊指揮理論研究的一些成果,促進了我軍指揮思想和理論的發展。可以說,軍隊指揮學從其他學科中分離出來,既是軍事科學發展和指揮理論研究深入的需要,也是受外軍指揮理論發展的促進。80年代初,原蘇軍正式將指揮學列為其軍事科學的二十重要組成部分,井大力開展這方面的研究。1984年,原蘇聯國防部出版了由軍事科學博士、教授、上將阿爾圖霍夫主編的《軍隊指揮理論基礎》一書。這部著作的引進,不僅使我們比較系統地了解了原蘇軍指揮理論研究狀況和發展趨勢,而且啟發我們把指揮理論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理論體系,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美軍注重指揮法規建設的做法及其在近期幾場局部戰爭中的成功嘗試,也後發和促使我們開始更多地考慮如何以法規的形式規範指揮行為。任何優秀的軍事思想和理論,都難免帶有其所從屬的階級、政治集團、國家和軍隊屬性的胎記。我們對外軍優秀指揮思想和理論,基本上做到了結合國情和軍情,批判地學習、有選擇地借鑑,經過“技術改造”後應用於自己的實踐。世界發達國家軍隊指揮自動化系統建設起步較早,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特別是在建設的思路和組織上,由於理論研究不夠、學術準備不足,加之缺乏統一的論證,各軍兵種“各自為戰”,不僅造成了建設投入的分散,也使系統與系統之間一度相互封閉、難以融合,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我們在指揮自動化系統建設上,認真汲取了這些教訓,基本做到了理論研究先行,從作戰需求、戰術技術功能到系統的戰術、技術結構模式,甚至系統的對抗能力等,都進行了較為充分的理論研究和學術準備,從而使有限的投入發揮了較高的效益,在短時間內取得了較大成效。

    總之,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揮理論建設經過十幾年的艱辛努力,取得了很多成果,為加強指揮建設、提高指揮效能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但是,軍隊指揮理論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如,對一些重大現實和理論問題的研究還欠深入,貼近實際不夠,理論闡釋不透;對長遠建設特別是新軍事革命可能引發的一些根本性變革研究不夠,存在著“近視”的傾向;一些規定性成果還存在定量分析不夠的問題,缺乏可信度和可行性;研究自己如何完成指揮任務多,研究如何在指揮上“致人而不致於人”少;還有許多空白有待填補,等等。簡言之,指揮理論研究任重道遠。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57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