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9頁

    第三次遭的是凍災,其情形是這樣的:水仙花在緣緣堂里住了一個多月。其間春寒太甚,患難迭起。其生機被這些天災人禍所阻抑,始終不能開花。直到我要離開緣緣堂的前一天,它還是含苞未放。我此去預定暮春回來,不見它開花又不甘心,以問阿毛。阿毛說:“用繩子穿好,提了去!這回不致忘記了。”我贊成。於是水仙花倒懸在阿毛的手裡旅行了。

    它到了我的寓中,仍舊坐在原配的盆里。雨水過了,不開花。驚蟄過了,又不開花。阿毛說:“不曬太陽的緣故。”就掇到陽台上,請它曬太陽。今年春寒殊甚,陽台上雖有太陽光,同時也有料峭的東風,使人立腳不住。所以人都閉居在室內,從不走到陽台上去看水仙花。房間內少了一盆水仙花也沒有人查問。直到次日清晨,阿毛叫了:“啊喲!昨晚水仙花沒有拿進來,凍殺了!”一看,盆內的水連底凍,敲也敲不開;水仙花裡面的水分也凍,其鱗莖凍得像一塊白石頭,其葉子凍得像許多翡翠條。趕快拿進來,放在火爐邊。久之久之,盆里的

    水溶了,花里的水也溶了;但是葉子很軟,一條一條彎下來,葉尖兒垂在水面。阿毛說:“烏者。”我覺得的確有些兒“烏”,但是看它的花蕊還是筆挺地立著,想來生機沒有完全喪盡,還有希望。以問阿毛,阿毛搖頭,隨後說:“索性拿到灶間裡去,暖些,我也可以常常顧到。”我贊成。垂死的水仙花就被從房中移到灶間。是為第三次遭的凍災。  

    誰說水仙花清?它也像普通人一樣,需要煙火氣的。自從移入灶間之後,葉子漸漸抬起頭來,花苞漸漸展開。今天花兒開得很好了!阿毛送它回來,我見了心中大快。此大快非僅為水仙花。人間的事,只要生機不滅,即使重遭天災人禍,暫被阻抑,終有抬頭的日子。個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國家、民族的事也如此。

    ①勿礙,意即不要緊。

    第三篇 人生如夢(上)

    美術與人生

    形狀和色彩有一種奇妙的力,能在默默之中支配大眾的心。例如春花的美能使人心興奮,秋月的美能使人心沉靜;人在晴天格外高興,在陰天就大家懶洋洋地。山鄉的居民大都忠厚,水鄉的居民大都活潑,也是因為常見山或水,其心暗中受其力的支配,便養成了特殊的性情。

    用人工巧妙地配合形狀、色彩的,叫做美術。配合在平面上的是繪畫,配合在立體上的是雕塑,配合在實用上的是建築。因為是用人工巧妙地配合的,故其支配人心的力更大。這叫做美術的親和力。例如許多人共看畫圖,所看的倘是墨繪的山水圖,諸人心中共起壯美之感;倘是金碧的花蝶圖,諸人心中共起優美之感。故廳堂上掛山水圖,滿堂的人愈感莊敬;房室中掛花鳥圖,一室的人倍覺和樂。優良的電影開映時,滿院的客座闃然無聲,但聞機器轉動的微音。因為數千百觀眾的心,都被這些映畫(電影)的親和力所統御了。  

    雕塑是立體的,故其親和力更大,偉人的銅像矗立在都市的廣場中,其英姿每天印象於往來的萬眾的心頭,默默中施行著普遍的教育。又如入大寺院,仰望金身的大佛像,其人雖非宗教信徒,一時也會肅然起敬,緩步低聲。埃及的專制帝王建造七十嫡高的人面獅身大石雕,名之曰“斯芬克司”。埃及人民的絕對服從的精神,半是這大石雕的暗示力所養成的。

    建築在美術中形體最大,其親和力也最大;又因我們的生活大部分在建築物中度過,故建築及於人心的影響也最深。例如端莊雅潔的校舍建築,能使學生聽講時精神集中,研究時心情安定,暗中對於教育有不少的助力。古來帝王的宮殿,必極富麗堂皇,使臣民瞻望九重城闕,自然心生惶恐。宗教的寺院,必極高大雄壯,使僧眾參詣大雄寶殿,自然稽首歸心。這便是利用建築的親和力以鎮服人心的。飲食店的座位與旅館的房間,布置精美,可以推廣營業。商人也會利用建築的親和力以支配顧客的心。

    建築與人生的關係最切,故凡建築隆盛的時代,其國民文化必然繁榮。希臘黃金時代有極精美的神殿建築,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有極偉大的寺院建築,便是其例。現代歐美的熱衷於都市建築,也可說是現代人的文化的表象。

    圖畫與人生  

    我今天所要講的,是“圖畫與人生”。就是圖畫對人有什麼用處?就是做人為什麼要描圖畫,就是圖畫同人生有什麼關係?

    這問題其實很容易解說:圖畫是給人看看的。人為了要看看,所以描圖畫。圖畫同人生的關係,就只是“看看”。“看看”,好像是很不重要的一件事,其實同衣食住行四大事一樣重要。這不是我在這裡說大話,你只要問你自己的眼睛,便知道。眼睛這件東西,實在很奇怪:看來好像不要吃飯,不要穿衣,不要住房子,不要乘火車,其實對於衣食住行四大事,他都有份,都要干涉。人皆以為嘴巴要吃,身體要穿,人生為衣食而奔走,其實眼睛也要吃,也要穿,還有種種要求,比嘴巴和身體更難服侍呢。所以要講圖畫同人生的關係,先要知道眼睛的脾氣。我們可拿眼睛來同嘴巴比較:眼睛和嘴巴,有相同的地方,有相異的地方,又有相關聯的地方。

    相同的地方在那裡呢?我們用嘴巴吃食物,可以營養肉體;我們用眼睛看美景,可以營養精神。——營養這一點是相同的。譬如看見一片美麗的風景,心裡覺得愉快;看見一張美麗的圖畫,心裡覺得歡喜。這都是營養精神的。所以我們可以說:嘴巴是肉體的嘴巴,眼睛是精神的嘴巴——二者同是吸收養料的器官。

    相異的地方在那裡呢?嘴巴的辨別滋味,不必練習。無論哪一個人,只要是生嘴巴的,都能知道滋味的好壞,不必請先生教。所以學校里沒有“吃東西”這一項科目。反之,眼睛的辨別美醜,即眼睛的美術鑑賞力,必須經過練習,方才能夠進步。所以學校里要特設“圖畫”這一項科目,用以訓練學生的眼睛。眼睛和嘴巴的相異,就在要練習和不要練習這一點上。譬如現在有一桌好菜,都是山珍海味,請一位大藝術家和一位小學生同吃。他們一樣地曉得好吃。反之,倘看一幅名畫,請大藝術家看,他能完全懂得它的好處。請小學生看,就不能完全懂得,或者莫名其妙。可見嘴巴不要練習,而眼睛必須練習。所以嘴巴的味覺,稱為“下等感覺”。眼睛的視覺,稱為“高等感覺”。

    相關聯的地方在那裡呢?原來我們吃東西,不僅用嘴巴,同時又兼用眼睛。所以燒一碗菜,油鹽醬醋要配得好吃,同時這碗菜的樣子也要裝得好看。倘使亂七八糟地裝一下,即使滋味沒有變,但是我們看了心中不快,吃起來滋味也就差一點。反轉來說,食物的滋味並不很好,倘使裝潢得好看,我們見了,心中先起快感,吃起來滋味也就好一點。學校里的廚房司務很懂得這個道理。他們做飯菜要偷工減料,常把形式裝得很好看。風吹得動的幾片肉,蓋在白菜面上,排成圖案形。兩三個銅板一斤的蘿蔔,切成幾何形體,裝在高腳碗裡,看去好像一盤金剛石。學生走到飯廳,先用眼睛來吃,覺得很好。隨後用嘴巴來吃,也就覺得還好。倘使廚房司務不懂得裝菜的辦法,各地的學校恐怕天天要鬧一次飯廳呢。外國人尤其精通這個方法。洋式的糖果,作種種形式,又用五色紙、金銀紙來包裹。拿這種糖請盲子吃,味道一定很平常。但請亮子吃,味道就好得多。因為眼睛幫嘴巴在那裡吃,故形式好看的,滋味也就覺得好些。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