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605頁

    真正的大宋第一個原形工具機是王雱設計的,就是當初用來加工槍管的那個最簡陋的鑽台。

    寒磣啊,除了開那個腦洞外,王雱這個穿越者並沒有後續提供任何思路了,而現在的這些東西,都是在呂惠卿根據王雱路線下,支持許浪山比較大額的研發經費、且鼓勵並重獎創新。

    於是,現在僅僅四個月的發酵,這些第一線的技工們,還真的通過各自工作的需要,開發了許多腦洞工具機出來。

    的確草根,有些研發也的確算是浪費,甚至有騙經費嫌疑。

    但這不重要,這其中只要有三分之一能用,王雱就認為大賺特賺了。參觀到最後,王雱甚至見到了類似銑床的東西。

    話說這些真不是王雱的腦洞啊,實實在在是這些投入進去的第一線工人,在鼓勵創新的機制下,根據他們的工作經驗,想出來加快他們工作效率的東西。

    「厲害了……但仍舊不夠猥瑣,步子還不夠大。全面戰爭暫時打不起來,必須要在這個黃金的發展時期,不惜一切代價的攀升自有技術。我覺得你們的步子還可以更大些,獎勵鼓勵創新的力度,也可以再大些。不要小氣,錢就是用來花的,老子們是國企,錢多了在手裡還真會咬手。就像養兒子那樣,要舍的餵奶給他吃,他長的才結實,才夠壯。」  

    王雱說到這最後一句,現場不論工人還是領導們,都呵呵笑了起來,氣氛就此不緊張了。

    呂惠卿對大家的表現很滿意,又問道:「請教小王大人,度在哪裡,現在的研發性經費,投入已經很是不小了。」

    王雱道:「做事要大氣,趁現在有錢、有土壤、有熱情,手腳可以大些,要我看完全可以再翻一個倍嘛,且在有利潤的情況下,逐年增加下去。」

    我也——

    這事對工人大為有利,於是不管那麼多,他們群體性的叫好鼓掌。

    第三百八十章 盛夏的果實

    又親眼看著技術工人示範操作了這台土到掉渣又原始銑床,王雱好奇的道:「這設計是誰的?」

    老羅爹剛要說話,被呂惠卿瞪了一眼,於是就縮回去了。

    老呂親自匯報導:「說起來巧,最開始時候乃是葉姑娘代表西北投行定製了很多東西,且她特別難說話,催的很緊,限定了時間和工藝要求。於是下官強壓給機械廠,讓他們解決。最終為了完成葉姑娘的訂單和要求,老羅爹團隊就集合起來想出了這個方案,當時許浪山有遲疑要不要化錢嘗試這東西,但下官特批了。」

   

    許浪山一臉黑線的看著呂惠卿,尋思老子當時只是提出了一些難點和疑問所在好吧?不過又仔細想了一下,覺得呂縣尊奸猾了,他用詞「遲疑」顯得有些負面,但似乎也算嚴謹。

    王雱也不想多說他們的這些小心思,總之只要有人,這些是永遠無法杜絕的,於是轉身走開視察另外的地區。

    燧發槍車間也牛逼了,因為已經有了突破性升級,所以現在批量生產的槍,已經被許浪山厚著臉皮算二代燧發槍。

    配合整個加工系統的升級和改變,現在的燧發槍產量更大,且質量方面已經控制的很穩定,良品率大幅提升,有效射程達到了六百步左右。

    看似射程比之前增加的也不算很多,但王雱也認可了這算二代工藝。因為良品率和統一性大幅提升了,在以前良品率真的堪憂,雖然射程不低多少,但大家都很心疼,十隻槍生產出來,合乎標準可以送給韓琦的最多五隻,剩下的都要回爐銷毀,寧缺毋濫。

    但現在的質量控制很牛了,可以比當初更快的速度生產,且十隻槍出來後統一測試,基本八隻槍都能達到六百步射程。

    所以二代燧發槍的生產架構算正式定型了。暫時應該不至於有大的顛覆性突破了,於是王雱現場批示:「架構已經成熟且定型,那麼下一步要做的不是好高騖遠,而是重複生產,在這個架構下進行深挖、微調。隨著燧發槍工人的熟練度、協調配合度提升,工藝會逐步的進入精細化,生產速度還會逐級提升、且成本下降,良品率提升仍舊還有很大空間。」  

    頓了頓王雱再道:「最終我相信,你們能快速的精造,把這一代材料和堂線水準挖掘至盡頭。最終目標是:不提高成本,不降低生產速度的情況下,做到一百隻槍,九十九隻能達到八百步射程,且炸膛率低於十萬分之一。」

    全體立正。

    呂惠卿又開始裝逼了,出來道:「本縣補充兩句,各車間,各工段,都必須展開內務自查,要苦練內功,學習且深刻理解小王大人此番的講話精神,要堅決務實的當做一件重要事來抓……」

    巴拉巴拉一番,其他人弱弱的聽著,但王雱有些昏昏欲睡。不過老呂這是在增加大魔王光環的影響力,也不好意思拆他的台,媽的只有等著他講完。

    等呂惠卿講完了,老羅爹也跳出來道:「卑職補充兩句,現在的技術工人基本成熟可用了,應該擴大學徒工的規模,繼續延續師傅帶徒弟,把大人所要求的工匠精神傳承下去。無奈現在咱們縣沒人了,如大人所見,車間裡的技工,甚至都有兩成是婦女了。」

    王雱點頭道:「我會和呂大人在政策層面上探討這些,然後儘快引進技術工人。大抵框架其實在兩年前就有了,我在京城煤場開辦有技工學堂,規模比撫寧縣學堂大的就多了,並且是先發,現在已經有不少輸出。關於提高待遇、大量啟用技術工人這個層面上,我和小舅爺存在不少分歧,他更在意招式和短期利益,而我則更喜歡功底紮實,所以我的意向是給出待遇政策方面的傾斜,鼓勵煤場畢業的技工、主動來參與西北邊疆的大建設。」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60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