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頁
十年內每年只舉行兩次期末考試,每學期根據教材進行若干次單元考試。十年後才進行一次統一升學考試,所有學子必須參加,以此代替現在的高考。
而後,根據升學考試成績和平時測評成績分流。一部分升入大學,一部分升入至少學制兩年制的職業教育學院。
並且十年一貫的教育為免費義務制,甚至他還提出,可以考慮職業教育也為免費。
這個提議才一出,網絡上議論紛紛,白夜不久就看到了,略微有一點驚奇,因為大唐和天/朝頗有些相似處,目前的社會風氣,教育制度,各種不公,簡直是如出一轍。
有時白夜亦是感嘆,兩個世界,一個走的君主立憲資本主義路線,一個是馬列社會主義道路,偏偏為何這麼相似呢?
叫鋒寒的年輕詩人提出這個建言是有原因的,這也是白夜覺得大唐帝國和天/朝教育相似的地方。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無論是在哪個世界,好似根植在華夏漢民們心中的一條弦,而最簡單最直接評判孩子優秀的方式,便是讀書的成績。
尤其是在大唐帝國,統治階層和平民差距太大,從社會地位到物質資源,資產階級富人擁有的遠遠超過了普通平民。
李世民當年建國是很想國家能公平,可他從根源上做不到,因為他不是白夜。
白夜無情冷血,敢於阻擋在他路上的人,統統碾壓而過,他需要大眾的智慧,因此他站在大眾的階級。而李世民生來是貴族(後來升級成了皇族),他的兒女親人同樣,他們從小生長教育的環境,無一不使得他們註定站在資產階級的利益上。
大唐帝國從一立國就不可能公平公正,即使李世民活在世間,也不能做到白夜這樣,敢下狠手保證絕大多數人公平。
不過,大唐有一點還算是公平,那便是大唐仿華夏共合國建立的中考和高考,算是普通平民少數能與權貴之家爭鋒的平台。
然而,真是兩方世界,同一個模子。正是由於中考和高考平台還算公正,所以變得極為重要,兩次考試簡直在大唐被說的與人生所有掛鉤。
重要導致大家重視,大家重視導致大唐帝國的學子學業壓力極大。無盡的作業,無休止的考試,這徹底重現了天/朝被人口誅筆伐的應試教育。
白夜是經歷過天/朝應試教育的,深知學生們的辛苦,特別是初三和高三的學子,那一年就是在專門為考試而考試。
這位議員想必也是從這樣的十二年生涯里混出來的,深深痛恨應試教育,才想著要為學生們減壓。
可惜,白夜看過他的建言後,搖了搖頭,這人提議出發點很好,減少兩年的備考時間,將十二年縮為十年。
但是,在白夜看來,可操作性不強,因為你無論如何都避不過、繞不開十年後的升學統考,而且你想要採用平時學習成績和升學考試成績搭配分流。
那麼可能會產生另一個結果,家長和老師們會將平時學習成績同樣看重!
那平時學習成績怎麼體現?
就是以每年兩次的期末考試和若干次單元考試來衡量!
這樣會更加大對平時考試的重要性,學生負擔還是同樣。換句話說,提議有個鳥用,終歸是換湯而不換藥。
其次,是十年連讀制學校,如果是在華夏共合國內,白夜還能保證老子用強權將各地的教育資源保持在差不多的水平,不過在大唐嘛,白夜只能抱著膀子對李世民“呵呵”!
如今的大唐世界,國家一超多強,呈現多元化全球局勢,華夏共合國領土最大,科技最發達,是世界霸主,地球老大,大唐是百年老二。
並且,老大將老二遠遠拋在了後面,要不然每一年,跑到華夏共合國留學,畢業了不願回去的高端人才為什麼會這麼多?
其中,來自大唐帝國平民的高端人才高達百分之八十。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答案,是不公!
大多數其實人很現實,華夏共合國有更好、更公平的發展環境,憑什麼就要回去報效大唐,何況華夏共合國同樣是漢民為主體,不存在什麼情結心理上的障礙。
好像當年東德和西德,都特麼說一樣的話,同種文字,同個民族,憑什麼人家能吃飽穿暖,我們就得忍飢挨餓?
人,皆是有這種思想!
大唐帝國的資源和財富分配太不均勻,貧富差距太大,富人擁有的資源,一個普通人恐怕工作一輩子,也抵不過一套豪宅。
在這樣的國家環境下,又有什麼公平可言?
白夜想起十多年前,大唐帝國已經一些教育公知呼籲帝國政府要仿照華夏共合國搞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人才,不要搞應試教育,才能增強國家創造力和發展潛力。
白夜當時聽得這話,嘴角一抽,自覺分外搞笑,華夏共合國也不是素質教育,只是有他在,加上神鵰世界的實踐經驗,搞的東西很適用。
比如,華夏共合國的《未成年人法》中,提出了對未成年人進行保護,但未成年人若是犯罪暴行到達一定程度,情節惡劣者,將不參考《未成年人法》,而以成年人法律執行裁決。
同時,學校里的教育也不涉及過多無用的東西,主要的科目也即是數學、科學、語言、武學,次之是實驗、實踐、地理,每一周學校還會有以班級為基礎的法律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