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
賈雨農聽孔林這麼說,心中暗笑:你們要是知道程子強打算怎麼改變團部機關建制非瘋了不可。但表面還是嚴肅地說:“現在前方吃緊,我們還得的加緊動作才行,不然就辜負了總統和夫人的期望了。現在新兵陸續的就要到了,其他的營建警戒部隊也要陸續進場,我們是不是……”
衛西青剛才腦子飛速的運作了一翻,算清了利弊說:“是該動了,不瞞你說雨農老弟,這幾天可閒的我夠嗆啊。這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些部隊一進場,恐怕我這個後勤處長的清閒日子就沒有嘍,呵呵。”
其他人聽了衛西青的話也面子上呵呵笑了一翻,可心裡卻各有各的算盤。孔林想的是:這個老狐狸,見風使舵倒是快,你這一動我們敢閒著嗎?”
賈雨農才不管這些人臉上心裡是否一致呢,他和程子強一樣,要做的事情多多,本身有身份特殊,所以根本就沒拿這幾個傢伙當回事。他心裡明白,這些人,弄的好是個過渡時期的人物,弄不好,就會被祭旗。反正華夏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人,馮總統是鐵了心要把空勤團搞成自己的御林軍的,既然是御林軍,一要素質好戰鬥力強,二要絕對的忠誠,到了這裡還拉山頭,搞派別那不是找死嗎?可笑這幫傢伙還蒙在鼓裡不知道呢。
第五章頭痛的問題
程子強感覺很累也很爽。自從去年在壽春城戰役中負傷後,斷斷續續養了大半年的傷,最近傷愈才逐次恢復鍛鍊,體能雖然也在緩緩的恢復,但尚未回復到當年的巔峰狀態,這次是他最長距離的一次越野奔跑,但是他依然穩穩的跑在隊列的最前面。
新調來的官兵中也有幾個體力超強的,畢竟這些人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也不是泛泛之輩,在吃了程子強給他們的下馬威後,也誠信想拿出點實力來。其實如果他們心態平和些,戰勝程子強不是沒有希望,可惜他們太看重成敗,一上來就那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精力,沒有科學地分配體力,所以在路程的三分之二的的時候統統被程子強甩到了身後。
在路上補充了兩次水分,程子強又傾聽的賈雨農部下不斷報告的消息:什麼又有多少人退出啦、又有誰實在受不了坐在路旁休息啦,諸如此類,可他的腳步始終沒有停頓下來,直至第一個衝過了終點。
大刀看到程子強第一個衝過終點又驚又喜,因為她首先沒想到程子強會親自帶隊參加這次越野跑測試,另外由於此時程子強是她最親近的人。最親近的人跑了第一,確實是值得令人高興的。早早就來看熱鬧的周保長、拖拖娃兒和周家大娃子也在一旁拼命鼓掌。
程子強到達終點後沒有時間休息,要做的工作還很多。他委託周保長找些農夫來,架起大鍋燒開水、做飯,自己換了套軍裝迎接後續官兵的到來。
從第一個到達終點的官兵(除程子強外)到最後一個,中間的過程足足相差了兩個多小時,而搞自己力量堅持到達終點的也只有50多人,不到全體人數的三分之一。
程子強先讓這些人員先到大刀哪裡登記造冊,然後請賈雨農的部下開車沿途做收容,結果弄回來了大部分,還有極少的一部分實在受不了,中途悄悄的溜走了。程子強要求賈雨農把這些人都找回來,執行軍紀。在會議上已經宣布過了,除了不榮譽遣返,這些人沒有權利私自逃離部隊。
劇烈運動後不能快速大量的喝涼水,好在這些人是陸續到達的,因此“押解”強迫這些人乖乖的喝開水也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好在這些人中也有有這方面經驗的人,因此這項工作進行的還比較順利。
全部人員都集中後,程子強的威信提高了不少,別的不說,人家要求士兵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了,很多牢騷話自然也就說不出口了,兒一些年輕的官兵甚至在心目中生出一絲對程子強的敬意來。
程子強首先再次宣布各人的軍銜待遇暫時保留,然後根據這次越野跑的測試情況,每個官兵的自身資歷和其他的綜合因素,臨時宣布的臨時軍銜和職務,全部人員只保留70餘人,編成一個訓練隊,內編三個小隊,設隊長一人,副隊長兩人。其餘的人員宣布榮譽遣返,這下可捅了馬蜂窩,受了一場累還得遣返。程子強再三解釋這是榮譽簽發和不榮譽遣返有本質上的不同,可這些人還是不依,最後程子強才做出勉為其難的樣子,將這些人編入預備訓練隊,暫時負責營區建設和體能訓練,等體能達標了再編入訓練隊。這樣分類有利於激發被訓練官兵的榮譽感。
雖然是面子上勉為其難,但實際上,這個計劃是早就制定好的,做做樣子而已。這些編入預備訓練隊的人員,心中也暗暗安慰自己今天總算是扳回一局而高興,殊不知自己其實一直在人家早畫好的圈子裡跳。
當晚吃過了飯,除了安排崗哨和搭建帳篷外,程子強沒有安排其他的任務,畢竟今天已經把這些人折騰的夠嗆了,弦也不可能一直蹦的很緊。
通過今天的越野跑測試,程子強發現華夏軍基層官兵的體能普遍較弱,而且伴隨著營養不良。造成這一結果的因素與很多,和長期的飲食習慣也有關係。如果以後來到的官兵都是這種體能檔次的話,程子強就必須修改自己的訓練計劃,不然沒等上前線這些人就先累死了。
訓練計劃……一周就先30個小時吧……程子強在紙上寫道:其餘的時間可以適量參加營建。營養問題的改善,既然大本營這樣看重空勤團的建設,錢和物資肯定是不成問題的,關鍵是機構和人員。華夏號稱美食之幫,可卻沒幾個稱職的營養師,專門負責軍方供應的營養師也沒有,整個軍事體制的伙食供應還停留在埋鍋造飯的方法上,在中港戰役中,因為埋鍋造飯的吹煙,也不知道引來了多少倭軍的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