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2頁
蔡京又道:「如果天下的才智之士不能通過科舉聞達,他們真的會甘心情願種一輩子地嗎?只怕要烽煙處處,天下大亂了!」
蘇轍終於忍不住開口了:「元長,現在還是有左榜進士的……還是左榜為貴的!」
「左榜為貴?」蔡京看著蘇轍,「這是誰說的?」
誰說的?反正不是趙佶說的。趙佶在詔令上是左右榜同為進士,不分上下。而且也沒有規定右榜進士只能當武官——右榜進士可是允文允武的!
而且在雲台學宮下面的七學院中還有一個律學院,就是教人做官斷案的。請了開封府最好的訟師和幕職當教授,將大宋律法和官衙裡面的各種門道都編成課本仔細傳授,甚至還安排去界河商市和京東商市實習。如果律學院的生員做了文官,不知道要比那些只會讀聖賢書的傳統進士強多少!
「天下人都是怎麼認為的!」蘇轍說,「左榜進士是天下百萬士子中取四百人,而且還是憑本事一級級考出來的。而右榜進士,不過是三所學宮的兩千人中取二百,而且也不需要通過發解試,如何能和左榜相比?」
和右榜相比,左榜最大的優勢是公平!幾乎人人(男人)都可以參與。
而右榜是不公平的,除了三大學宮之外,就只能由地方府州軍長官推薦。因為右榜進士根本不可能層層考核,地方上也沒那麼多懂實證派學問的官員,卷子都出不了,怎麼考?而且右榜還得考核武藝,得弓馬嫻熟。大宋的大部分地方上都沒有什麼馬,怎麼考弓馬?
但是蘇轍和蔡京這個層次的人都知道,右榜進士的能力一定是普遍強於左榜的,兩者在官場上長久競爭的結果一定是右榜勝出。
因此右榜現在是200人的額度,將來很有可能變成400人乃至600人,最終將左榜的份額完全擠掉……
聽蘇轍這麼一說,蔡京心中已經有數了。蘇轍果然是自家的同路人啊!
蔡京嘆了口氣,又道:「子由兄,其實你我反對右榜進士的目的,都是出於公心啊!若出於私心,你我的子孫後代還怕入不了雲台學宮嗎?能入了雲台學宮,右榜進士還不是十拿九穩?可是這樣一來,寒門子弟的通天之路就封死了,以後天下的富貴,只怕要被豪門權貴世代壟斷了。情況只會比士族高門掌控天下的時候更嚴重啊!」
還別說,蔡奸相的公心真的是沒有辦法反駁的。因為雲台學宮所代表的精英教育,的確對蔡京的子孫後代有好處。
蘇轍點了點頭,低聲道:「可是武崇道畢竟是蘇門七學士之一啊!」
武好古拜蘇東坡為師,雖然是個「惡儒」,但是學問還是公認的,所以蘇門六學士現在加了他一個,變成七學士了。
而且蘇東坡現在已經死了,也就是說沒有人可以將武好古逐出師門了。
另外,蘇轍也不方便對付武好古。畢竟蘇家受武好古的恩惠頗多,如果他跳出來咬武好古,會被士林看成不義的。
蔡京笑了起來:「足下袖手旁觀即可。」
……
「冶金學院?鍊金子的!?」
「不,不,眼下主要研究銅鐵,和金子的關係不大。」
「銅鐵有啥好研究的?」
「怎麼沒有?銅鐵的生意可比黃金大多了……」
「說的也是!」
「憶之兄,那咱們就去見見利國監的大匠吧。」
蘇東坡的靈柩已經到達了徐州彭城,不過並沒有馬上往海州而去,而是在徐州暫時停留了。因為武好古在徐州有點事兒,他要去利國監見幾個朱行書和周大俠替他請來的冶鐵大匠,臨出發的時候遇上了紀憶,順帶著就把他也拉上了。
武好古並不是要馬上殺入競爭激烈的冶鐵業,而是準備從研發入手,在界河商市開設冶金學院。
據武好古所知的情況,宋朝的冶金技術相對唐朝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倒退——鐵的產量應該是增長的,但是質量卻出現了下降,甚至還比不上西夏。西夏劍和青唐鎧在北宋的軍中可是人見人愛的寶器。更有甚者,連日本刀都能在大宋賣成精品了。
這樣的情況在大唐時是根本不可想像的!
而宋朝武力的下降,冶鐵技術的退步也是重要的原因。沒有馬的鍋可以甩給唐朝,鐵都煉不好了,這可不關唐朝人的事兒吧?
所以武好古這個宋儒很早就打算要提高宋朝的冶鐵技術水平了。不過打算是一回事,真的要上馬就是另一回事了。
因為冶鐵技術的提升不僅需要燒錢,而且還需要大量的冶鐵方面的人才。這玩意就是試錯,一爐燒掉上百緡,有決心燒掉幾十萬幾百萬,技術一定是會進步的,但前提是擁有一批會燒錢的人才!
第八百四十一章 不怕賠錢資本家
暫時辭別了給蘇東坡送葬的人們,武好古就帶上了何天然、郭小小,在武誠久率領的一隊護衛保護下,又拉上了紀憶,離開了歇腳的徐州彭城館驛,沿著泗水北上,往利國監而去了。
所謂的「監」,其實是一個專門管轄工礦業地區的行政單位。包括冶鐵、煮鹽、釀酒等工業區都會設監管理,有時候監以下還會有務或處。而利國監的前身就是狄丘冶鐵處,在太平興國四年被升為利國監。轄區大約在徐州彭城東北,境內有一座鐵山名叫盤馬山,是目前宋朝境內產量最大的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