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8頁
皇帝居然也要當房奴了!
「……若是都封出去,無非就是一百個國,一千座城。天下之大,無邊無際,百國千城根本不是問題。況且子嗣太多的不僅是天家,哪家勛貴不是子孫滿堂?天家苗裔總還有份富貴。可是那些勛貴的子孫後代,落魄的可真有一些。如果能封出一百個國,不僅天家子孫有國主可以當,勛貴的子孫也有地方做官去了。」
好像是這麼回事兒……
「……如今天下多得不僅是宗室、勛貴,貧苦百姓也繁衍生息到了萬萬之數。其中下無寸土,上無片瓦者,不知凡幾。近年中原困苦,多有流離失所,流民成群,早晚為天下大患。不如果招為廂軍,分與諸王,遷往海外封國。若一王得一萬戶,百王便是百萬戶。中原少了百萬戶流民,海外多了百萬戶國人啊!」
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發鈔權和大分封(三)
米友仁提出的建議當然是很好的,至少在趙佶看來是好的……
趙佶嘆了口氣:如果他不是投了武好古,現在也該宣麻了吧?
若是紀憶、武好古、米友仁、武好文都入了政事堂,大宋天下該多安穩啊?
「寅哥兒。」趙佶忽然把語氣放沉了,「朕問你,武大郎到底有沒有擁兵向天下之心?」
這話一出,大殿中的空氣都幾乎凝固住了。
潘孝庵和武好文都摒住了呼吸,緊張兮兮地看著米友仁。
米友仁似乎早就料到趙佶有此一問,當下就笑道:「陛下,周國和大宋是不一樣的,大宋乃是與士大夫治天下。士大夫為天下謀,自然想要一統。而周國則是騎士、府兵與商人治天下。騎士、府兵貪圖得是田莊,宋國雖然土地廣闊,但是田皆有主。如果要圈成職田,恐怕要鬧得天下皆反。憑著二三十萬騎士、府兵,如何對付天下億兆農人?如果不行圈田之法,那騎士、府兵所圖為何?而周國的商人所圖的則是財貨。現在天津布、燕山鐵、長蘆鹽、遼東面、高麗參、界河船等等,都已經行銷天下。天津豪商個個賺得盆滿缽溢。還有必要對大宋用兵嗎?一旦兵火峰起,生意還能做得了嗎?所以周國寧願對高麗國用兵圖謀日本、南洋,也不願南下和大宋開戰。」
米友仁的話有一定的道理,其實大宋現在就是大周的經濟殖民地。天津的商人們沒有對大宋用兵的需求,反而會阻止用兵。
而周國的軍事公民們只想對能獲得田莊和客戶的地方動武。
可大宋實行的是土地私有,而且人多地少,人均土地不過幾畝。如果要在宋國,特別是人口密集的中原圈地設立田莊,肯定會引發劇烈的反抗,到時候少不了殘酷鎮壓。
可是他們鎮壓的對象,又是天津商人的主顧——天津生產的大部分商品,都是賣給宋朝地主的。
顧客是上帝啊!把顧客都殺了,天津商人們怎麼能答應?
至於要用武力解放中原的大市場和勞動力云云的,工業革命以後也許會有這樣的動力。畢竟生產力隨著機器工業的產生而十倍、百倍的提升。交通運輸也隨著鐵路時代的到來而飛速發展。中原內陸,甚至西北、西南也就有了大發展的可能。
可現在天津工商業的生產力有限,根本消化不了太多的勞動力和市場需求。
而中原內陸的交通不便,土地又耗盡了地力,吃飯的人口又多,全靠精耕細作才能勉強維持著不發生饑荒。如果有太多的人口轉入工商業,不僅原材料的運輸成問題,連工商業人口的吃飯都成問題——中原王朝重農抑商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所以天津的資本家們能吃到中原地主階級的市場就挺滿意了,根本不會去想貧下中農的購買力。因此對占領中原的需求也就非常寥寥了。
就算周國的軍事公民也需要宋朝的市場。因為他們不是自給自足的封建莊園主,而是為了市場進行生產的農場主。騎士莊園和府兵田莊的產品大多也是用來換錢的,燕地的棉花,遼東的糧食,也需要大宋市場消化。
米友仁接著說:「而且周國不僅有陸師,還有水軍。大周水軍之強,足以縱橫四海。海外的遼闊、富庶之地不知凡幾。多半既富且弱,易於征服。大周何苦放著海外富庶之土不占,而在中原挑起戰火,使得生民流離,百業荒廢?所以擴土於外,始終是周國工商軍士的不二之選。不過周國的人口終是有限,想要開拓海外封國就需要在大宋招募一些衣食無著的流民,還望陛下可以行個方便。」
趙佶點點頭,不置可否。倒不是反對讓國中的流民出海求活——不讓他們走,留著揭竿而起嗎?只是大宋聖君在朝,四方清平,怎麼會有衣食無著的流民?
米友仁又道:「此外,天津的大商巨賈都覺得入宋經營多有不便。希望能在大宋土地上能有個特別方便的所在,如能以京東商市及其周邊封給鄆王,那可就大大方便了兩國貿易。而周國的大商巨賈是可以堂而皇之參與政治的,只要他們不肯開戰,宋周之間就打不起來了。」
聽了這話,趙佶、潘孝庵和武好文都在心裏面哀嘆了一聲。
怎麼堂堂大宋,竟然到了仰仗周國奸商才能苟安的地步了?
大宋可是與士大夫共天下啊!堂堂士大夫,怎麼可能比不過商人?
……
「十一郎,二郎,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