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2頁
雖然大蒙古國暫時還夠不著大周本土,但是鐵木真對西遼和金帳兩國的摧殘,也讓西方市場出現了萎縮,銷往西方的大周棉布和瓷器急劇減少。
與此同時,依附大周的奚王國的西部正處於蒙古人的威脅之下。作為宗主,大周有義務保護奚王國的領土完整。
而且現在統治著奚國和蒙古國邊境一帶的幾個城主,還是武好古和蕭瑟瑟還有次奧野的後代。
於私於公,武國誠都不能坐視不理啊。
可問題是……大蒙古國的地盤距離大周實在太遠。
而且還不怎麼靠海,距離最近的海岸線,還黑海……大周共和國的艦隊要去黑海得走上60000多里!
如果考慮到等待合適風向的因素,一兩年都未必能抵達。
另外,西方的那些國家,多半也不會歡迎大周共和國的遠征軍直接進入地中海和黑海吧?
這可真是讓人為難啊!
「元首,長安的急遞!」
剛剛出席完「共和」號下水儀式的武國誠才一回到自己的馬車上,他的一個機宜官就給他遞過去一份信件。
是大周共和國駐長安公使辛棄疾的親筆信——辛棄疾是大周共和國的陸軍上將,在第二次中原大戰中擔任過河南軍團督軍,打敗了西宋名將岳珂。在戰爭結束後,辛棄疾退出現役,被武國誠委派為駐長安的特命全權公使。
武國誠展開書信看了看,原本有點陰鬱的黑臉膛上就展露出笑容了,對他的這位機宜,今年只有24歲的元好問道:「裕之,馬上派人去請孟尚書,武都機宜,還有兩位相公,都到元首府議事。」
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華夏優先
武國誠所指的「孟尚書」是兵部尚書孟宗政,武都機宜則是都軍機武國忠。兩位相公則是左相慕容瑞,右相章丘。
其中孟宗政和辛棄疾一樣,都在第二次中原大戰中立下大功,當時是河東軍團督軍,攻破了晉西北的多個棱堡,將晉西北一帶宋周分界線推到了黃河一線。
在戰後,他也以上將銜退役,轉入政壇,當選了元老,因此入閣成為了武國誠政府的兵部尚書。
武國忠則是武國誠的堂弟,義勇派的子孫,出生在鎌倉,在鎌倉的大周陸軍小學度過了少年時代,後來進入天津騎士學院求學,畢業後就一直在大周共和軍陸軍中任職。也參加過第二次中原大戰,當時官拜旅長、師長,多次率部在前線和宋軍激戰。
在戰爭結束後,武國忠也升到了上將。不過因為他年紀比較輕,才四十多歲,沒有到退役的年齡線,所以就擔任了都軍機。
慕容瑞是慕容鵡的後人,也是陸軍將領出身,年紀比武國誠還大,已經有65歲了。在上一次中原大戰爆發時,他就是兵部尚書。現在又擔任了武國誠政府的左相,相當於後世的總理。
現在大周共和國的政府實行的是元首制,也就是以元首為政府首腦,但是會在元首之下任命左、右相為內閣的首長。
而擔任右相的章丘也是有來頭的,他是章之鳳的後人,妻子則來自武家嫡流的義久派。
也就是說,在武國誠今天要見的四個高層人物中,只有孟宗政一人不是軍政豪門出身——他的父親孟林也不是平民,而是一個貴族公民,曾經在北美軍和大周共和軍陸軍中擔任過旅長。以少將軍銜退役,在河南省和山西省(位於北美洲,但不屬於北美合眾國,是共和國的海外省)擁有莊園。
現在大周共和國有點貴族共和的意思,被後世稱為「階級固化」的現象已經比較普遍了!
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除了大周共和國初期的制度安排,就是棱堡造成的戰爭成本提升和新大陸的發現。
因為棱堡時代有利於防禦,而不利於進攻。因此在遍布棱堡的中原地區奪取一塊土地的成本往往高於土地本身的價值。
所以在中原開戰就成了一件絕對虧本的買賣!
與此同時,新大陸那邊又有幾乎無限的肥沃土地可以放領。
對於共和國的執政者而言,他們根本不需要去發動一場場損失慘重的戰爭,以奪取有限的土地去安撫下面的軍事公民。
他們完全可以用放領美洲土地的辦法收買人心——通過幾個法案,下幾道命令,給海軍找點事兒干,然後就皆大歡喜了。沒有風險,也花不了幾個錢。
當然了,現在北美洲土地的價值遠遠比不上大周本土的土地。但是放領美洲土地的尺度是很寬的!凡是公民家庭出身,年滿21歲,只要是非繼承人(繼承人不能去,他們得當兵服役),並且願意承擔北美合眾國兵役,就能免費從北美合眾國政府那裡領到500畝土地,在這塊土地上居住並且耕種滿5年,就可以獲得土地所以權證。是所有權!是私有的土地,不是軍戶田莊那樣的國有職田。
並且由大周共和國和北美合眾國政府一起出錢,把他們運往新大陸!
至於非公民出生的周人,年滿21歲後,只要能拿得出路費,並且再向北美合眾國政府繳納5枚一兩銀幣,就能領到500畝土地……其他的條件和公民子弟是一樣的。
哦,5枚一兩銀幣在新大陸不算什麼大錢,他們那裡盛產金銀銅嘛。去挖個金子、銀子、黃銅,或者和殷人土著打幾仗,或者在城裡面打工也行。反正很容易就有了,所以那500畝地也和白送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