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頁
說完,他就看了看曾布。
曾布知道趙佶現在還是有點傾向舊黨的,只得答道:「臣並無異議。」
因為丟掉了群牧監,也沒有明確限制住殿前騎士的數量,曾布是悶悶不樂的回到相府的,在自己的書房內呆坐了片刻,正準備處理帶回家的公文時,門外傳來了曾紆的聲音。
「爹爹,紀憶之到訪。」
「誰?」
「章相公的孫女婿紀憶之。」
「不見……」曾布對紀憶沒有什麼好印象。
「爹爹,還是見一見吧。」曾紆推門走了進來,對父親行了一禮,「他說可以替父親去滄州辦事,不讓武好古買到足夠多的土地以安置殿前騎士。」
曾紆並不知道今天朝堂上議論的結果,但還是知道因為殿前武士道問題,新舊兩黨起了不少爭執。
「是嗎?」曾布想了想,「叫他進來。」
……
紀憶到訪次相曾布的宅邸中時,武好古也被他的兄弟武好文領到了韓忠彥的府中。
韓忠彥難得心情不錯,看到武好古兄弟到了,就很熱情的叫他倆一塊兒用飯。
在餐桌上,韓忠彥就把戶部很快就將撥下100萬緡用於購置土地以安置殿前騎士的消息,告知了武好古。
「100萬緡?」武好文被岳父的話嚇了一跳,「朝廷這次也忒大方了吧?」
「花錢是有些多了。」韓忠彥笑道,「不過可以買到西軍中的勇士,也是值得的。」
原來韓忠彥的打算還是要用錢和土地把西軍中的精英挖走——這個時空,由於小梁太后的入朝,使得宋夏關係空前緩和。西軍存在的價值,已經大大降低了。
那麼……根據大宋的祖宗家法,現在就是自毀長城的時候了!
不過北宋朝廷還是比較厚道的,不會卸磨殺驢,只會把「驢」變成富二代。
所以殿前騎士什麼的,韓忠彥根本不在乎,他只想把西軍中最能打的幾千人都挖走……哪怕花個幾千萬呢!
武好文卻不理解了,他皺眉道:「可是沒有了西軍精銳,日後官家如何掃平燕雲?」
「有個幾千一萬的精騎就夠了。」武好古對弟弟說,「用不著十萬二十萬西軍的。」
歷史上耶律大石和蕭干不就幾千人把童貫指揮的15萬大軍給揍了嗎?這說明15萬大軍的作用比幾千一萬的精銳騎兵也強不了多少。
況且,武好古根本沒想過要北伐燕雲——怎麼能北伐呢?應該是大宋的武裝博士團去幫助遼國的儒生保衛名教才對啊!所以根本用不著出動15萬北伐大軍。
第四百七十一章 分田地,做騎士(三)
武好文看著「誇誇其談」的哥哥,心說自己的哥哥還是不知兵的。
「怎麼?」韓忠彥看見自家女婿的臉上全是質疑,笑著問,「望道,你覺得你大哥說的不對?」
「是的。」武好文倒是沒有隱瞞,「家兄並不知兵。」
武好古是商人、藝術家、惡儒,和軍事似乎靠不上邊,不知兵也是應該的。
「那你知道兵嗎?」韓忠彥笑著問女婿。
「小婿最近跟著老師學到一點兵事了。」
武好文現在對自己的「村秀才」老師侯仲良到是尊敬許多了,因為這位村秀才畢竟是關學出身的,除了騙小孩的「天理人慾」,還知道不少實用的學問。
「侯師聖還知兵?」武好古好奇地問,「他怎麼教你的?」
「老師說:國之所以為國,能擇將也;將之所以為將,能養士也。人莫不愛身,而以身當矢石;莫不愛死,而以死衛社稷者,厚無所往也。故曰: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懼死。為國要在擇將,為將要在愛兵。」
說起來還真是一套一套的……
韓忠彥點點頭道:「何為養士?為將又如何愛兵呢?是解衣推食嗎?」
解衣推食那一套對如今大宋的城市兵油子們沒啥用,那都是忽悠樸實鄉兵的把戲。
「解衣推食當然是要的。」武好文說,「不過光有解衣推食還不夠,必須行屯田之法,鄉軍之策,使兵農合一。所以大哥在滄州買田百萬畝去安置幾百家騎士,不如安置一萬家鄉兵。」
「靠一百畝田就想養鄉兵了?」武好古苦笑著搖搖頭,「現在一個禁軍上兵年入五十餘緡,若是折成滄州一帶旱田的租子,至少也要二百餘畝吧?這還是不納田稅且是風調雨順的時候才能收到的。而且禁軍上兵收入的五十餘緡全是自家花用的糧餉,器械、軍服等等並不在內。而鄉兵是要自備不少東西的,只給百畝如何夠用?」
武好文想了想,「那就兩百畝,這樣也能安置5000家了。」
「兩百畝倒是勉強能養一戶鄉兵了。」武好古點點頭,「只是維持不了太久啊,唐朝的例子,二哥兒總該知道吧?」
按照唐朝時候的均田制,十八歲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畝,永業田二十畝,老男受口分田四十畝。也就是說,一家如果只有一個男丁,也會有100畝土地。但是只有一個男丁的家庭理論上是不會被抽。和均田制配合的府兵制規定六戶抽一丁,先抽富戶。
也就是說,服役的府兵家庭擁有的土地至少有200多畝,其中屬於府兵本人的100畝理論上是免稅的。如果府兵家庭擁有的土地普遍少於200畝,府兵制度就難免要走向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