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1頁
而且前方的戰事,後方的生產,軍費的籌措,兵器的生產,後勤物資的轉運,還有海外業務……哦,在和宋朝打內戰的同時,大周的海外擴張業務也沒停下來。
南方是各種特許貿易商會和宋朝的藩國以及各種土著蠻邦鬥爭。
北方是天女可汗蕭瑟瑟的大奚汗國盛大開業!
東方不必說了,自是大周共和國和渤海國、日本國,還有日本國內的各種勢力糾纏——日本業務的核心就是一個,千方百計擴大金、銀、銅的產量和出口!
另外,海上的廝殺從今年春天開始也多了起來。海上的廝殺倒不是大周共和國的海軍和大宋帝國的水師挑起的,而是周、宋兩國的海商先打起來了。
順便提一下,兩國的海商都不是什麼好人。好人不出海,只有心狠手黑的惡棍才去海上發大財。
而且大周共和國又搞了勞什子特許貿易商會!還給了這些商會很大的特權(特許嘛),允許它們僱傭軍隊,購置各種火器,還允許他們購買從大周海軍退役的風帆戰列艦,組建自己的艦隊。
最先挑起海上衝突的就是大周共和國這邊的爪哇特許貿易商會和金州特許貿易商會的聯合艦隊。
它們直接突襲並且占領了大宋在南洋的統治中心星州島,沒能攻占島上的棱堡,卻把星州商市洗劫一空!
這個行動一下子點燃了南洋方面的戰火——能在星州建立商站的宋朝海商怎麼可能是規矩的好人?他們也有戰船火炮!
以紀家商會為首的宋朝海商團立即展開了報復。
但是他們沒有能力去攻占周國特許商會控制的港口和要塞。所以就在三佛齊海峽、爪哇島、占婆沿海、交趾沿海和大宋沿海各地,對掛著萬符旗的大周商船團展開了全面的「私掠作戰」。
而大周共和國的海軍隨稍後加入了作戰,派出艦隊進駐安東行省管轄的中山島(琉球群島),為往來中山的周國商船護航。
同時又出動陸戰隊,對台灣和明州沿海島嶼上的宋國商人的據點展開了攻擊。
隨後大宋朝廷的水師和海商戰船隊也展開了反擊。
他們的戰艦雖然比大周海軍落後一代,目前只有類似「真理」級的硬帆炮艦,沒有「北洋」級這樣的軟帆戰列艦。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優勢!
一是占有漫長的海岸線,而且又卡在大周——南洋航線的必經之路上面!
在宋周海上戰爭爆發後,大周共和國的商船隊只能走「天津——旅順——高麗——日本——中山(琉球群島)——安南行省——安會(後世的峴港,目前由占婆特許商會統治)——舊港」這條路線南下。
不僅不方便,而且還錯過了宋朝東南沿海的貿易點,處於不大有利的境地。
二是擁有瓜洲市(揚州)、丹徒市(潤州)、上海市(秀州)、仁和市(杭州)、定海市(明州)、刺桐市(泉州)、侯官市(福州)、番禹市(廣州)、海康市(雷州)等九大沿海商市的支持。
這九大商市都是自治商市,是奸相紀憶主導的一萬萬緡大借款的產物!
在九大自治商市中掌權的都是海商,雖然九大商市大多依託絲綢、瓷器產業而建立。但是真正擁有大量流動資金,可以借給朝廷的還是海商。
所以一萬萬大借款的大頭是他們給的。而根據紀憶生前制定的規則,商市的話語權(議事會席位)和購買大宋戰爭公債的數目掛鉤。
所以除了不靠海的「利國市」、「吳江市」、「會稽市」之外,所有的沿海港口商市都被海商掌握。
因此沿海九大商市在宋周海戰爆發後,全都站在了大宋海商、水師一邊。使得大宋海商戰船和水師戰船有了充足的後勤以及人員供應,可以組織更多的戰船隊和僱傭兵隊。
相比之下,周國的海商數量本來就少(人口也少,港口城市更少),海軍也算不上龐大。所以就陷入了以寡敵眾的局面之中了。
當然了,周國這邊數量是少,但是質量卻是很高的。
不僅海軍擁有大量的「北洋」級和「真理」級戰列艦,就連海商也擁有許多和「真理」級類似的武裝商船——這是因為周國海商經常走日本航線,去日本是沒有沿海航線可以走的,必須要橫穿大海。
而且離開日本後,大周海商的船隻常常會走「中山島——安會港——巨港」這條「快速航線」,以便在南向的「貿易風」結束前抵達舊港。
這樣他們就能在此年南風大起的時候,滿載北上了!
所以將真理級的船體加上軟帆所演變而成的「順風」級武裝商船,就成了大周海商們最喜愛的船型。
由「北洋」級和「順風」級組成的快速帆船隊在遠海當然不會懼怕宋朝的硬帆、槳帆船隊。
但是一旦進入水文情況複雜,風向又比較多變的近海。硬帆船和沙船型就具有一定的優勢。可以憑藉數量和有利的水文條件同周國快船周旋。
所以東南和南洋海上的衝突並沒有出現一邊倒的跡象。
與此同時,大宋和大周的海上勢力,又不約而同的忽視了東海國的存在。
海州灣及其附近海域,現在成了一個特殊的「和平區」。宋周兩國的水師海軍,都不會進入這片「和平之海」。而雙方的武裝商船,在進入海州灣附近後,也不會再互相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