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5頁
「都軍機?」張商英道,「只聽說過都檢點,何時有過都軍機?」
蘇轍嘆了口氣,「都軍機,都檢點,在我看來都差不多……都是將統兵、練兵、調度之權暫時發還給武官!不過,這總比讓武崇道出任知樞密院事要好!至少都軍機不列宰執,不會來參加兩府議定啊!」
「可是交出調度之權後,樞密院又該管什麼呢?」同知樞密院事劉逵問。
蘇轍想了想,道:「可以把監軍之權賦予樞密院,兵籍及將官升遷也交給樞密院。」
「這不是恢復到元豐改制前了?」林攄說,「就是少了一個調兵權。」
「那兵部豈不是架空了?」何執中問。
「那……那就把兵籍給兵部管。」蘇轍道,「府兵的徵募可比禁軍困難,應該由兵部全權負責。另外,軍器、軍馬、軍資、軍餉、軍糧等事宜,也都交給兵部。樞密院則管監軍、將官小吏升遷,再加上和大遼、高麗、日本等國邦交事宜,還有民兵、廂軍也可以給樞密院管轄。」
蘇轍怎麼一番騰挪,樞密院就變成了一個集合了監軍、人事、外交和民兵事務的大雜燴。不過看上去還是蠻重要的,可以繼續和東府政事堂並駕齊驅。
而兵部則成了管徵兵,管軍餉,管後勤的衙門。也沒有被架空,兵部尚書的權力還是蠻大的。
「那都軍機呢?」張商英問。
「可以設立一個都軍機司,哦,就相當於那個樞密院軍機房。」蘇轍說,「只是不歸樞密院管,而是直屬官家。」
「直屬官家?」張商英搖搖頭,「這不妥吧?繞開兩府了。」
「也無甚不妥。」蘇轍道,「樞密院本就是為輔弼官家掌控兵馬而設。早先的時候根本沒有兩府聚議,而是兩府各自議事,分別上奏,連上殿的時間都是分開的,現在不過是讓都軍機司代替樞密院輔弼官家指揮兵馬。」
宋初的時候,朝廷設立樞密院是真的想讓樞密院管軍隊的,樞臣大多是武將,即便是文官也是精通軍略的。在那時,為了讓樞密院和中書門下互相牽制,是不讓他們一起開會討論的,連朝會後的上奏也分開進行,中書門下和樞密院幾乎是兩個不大相關的部門。
蘇轍道:「現在樞密院的軍機調度之權已經名存實亡……乾脆交出去,交給一個都軍機司。讓都軍機司去負責整頓舊軍,建立新軍,以及各路戰事。樞密院只要管好監軍和人事就足夠了。只要樞密院管住監軍和人事,東府管住兵籍、軍器、軍馬、軍資、軍餉、軍糧,都軍機司就不可能繞開兩府行事。」
東府都堂內的宰執們互相看看,都覺得不錯。麻煩事兒丟出去了,最要緊的權力還抓在手中。而且也免得讓武好古這個武夫跑到樞密院來瞎折騰——這可是文官的地盤!怎麼能交給一個武夫?
……
「都,都軍機?」
今日的常起居後,兩府重臣就在崇政殿議定上奏,提出了設立都軍機司並且委任鄆州防禦使武好古為都軍機使的建議。
這回輪到趙佶皺眉頭了。什麼是都軍機?是不是把還沒有開張的樞密院軍機房升了下級,丟出去應付武好古了?
「陛下。」左相蘇轍上奏道,「臣等以為由御史台負責監軍殊為不妥,因為監軍使是要親臨戰陣督戰的,而御史大多是文弱書生,不通軍務,多數連馬都騎不好,上了戰場也是累贅。不如將監軍之職交給樞密院,由樞密院選擇青壯英武的文官出任監軍使。而樞密院一旦領受監軍之職,就不能同時負責調度謀劃,要不然就是自己監督自己了。因此臣等認為,應該另外設立一個都軍機司,使之總領全軍機宜。負責制定方略,傳達軍領,監督訓練。新府軍之建立,舊禁軍之裁撤辦法,都可以交給都軍機司全權負責。都軍機使也不隸屬二府,而是直接輔弼陛下。」
和蘇轍一起上奏的知樞密院事張康國補充道:「設立都軍機司後,陛下就相當於統領三軍的總帥,而都軍機使則是總攬軍事機宜,為陛下謀劃一切。但是最終決定之前,仍然操於陛下之手。」
這個好像不錯啊!
趙佶這下心動了,他早就想親自指揮打仗了,可是又不會。如果有了一個都軍機可以幫著擬定計劃,布署軍隊,那可就容易了。
不過趙佶也沒有馬上點頭,這事兒還得和武好古商量,要是武好古不干,他也為難。而武好古這個時候並不在城內,他送紀憶、章援兩人出城去了。
這兩位已經領受了大詔、國書、空白官告、還各自得了便宜行事的旨意,終於可以大顯身手了。
而武好古和紀憶、章援二人告別的地方,其實也沒離開開封府城太遠,就是在那個位於惠濟河附近,屬於郭小小的畫仙觀外的一座涼亭之中。
亭內,坐著不多幾人。居中的就是三個文士,紀憶和章援並排坐著,武好古在他們倆的對面。三人中間是一張矮几。打橫作陪的就是郭小小本人,一身道裝,還真有點仙氣。談笑間也有些雅趣,不言鬼神,倒是談些詩詞風月,在紀憶和章援兩個高級文士之間也沒有絲毫露怯。
很顯然,郭京在發達後就下了打本錢培養自己的妹妹,生生把一個瘋丫頭打磨成了可以在豪門權貴間周旋的仙姑。
只是這樣的仙姑,最後還是被趙佶賞給了武好古——這可著實叫人羨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