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6頁
挺好的一個小二哥,就這樣變成了兵哥哥!
這一幕讓何氏三兄弟都有點目瞪口呆,倒是鳳鳴山見怪不怪。
何栗也是個挺能搭訕的主兒,又自給湊過去和兩位王姓的騎士搭上了。
這兩人也是河間府人,本是當地的土豪,十幾年前被武好古招了騎士,便一直從軍。上過很多次戰場,不過卻絲毫未傷!所以也不怕上戰場。
兩人還打算把自己的兒子帶上去當個騎士隨從(就是輔助騎兵),好見見血。
至於和誰打,兩位王大官人不知道,知道了也不會說的。
何栗也不是一味打聽,也自我介紹了一番,自稱是宋國嵩陽書院的書生,想去天津尋個機會。
「天津的機會可多了!」其中一位王大官人挺健談的,笑著道,「最近博士團就在招讀書人去安南府,去了就給公民身份,還有田分。」
「安南府在何處?」
「交趾國啊,咱們在交趾國割了塊最肥的土地,設了個安南府……先生如果嫌安南路遙,本鄉的鄉學也是個好去處。雖然分不到田土,但是薪水不低,只要有真本領,一年幾百緡都不是問題,比當個小官小吏強多了。」
原來安南府那邊還在大發展。封騎士,封武士是一方面;開設書院,傳播天理是另一方面。後者就得讀書人上去了!
所以博士團這段時間都在招人,準備組建安南博士團大書院。
不過何栗對安南的事情不感興趣,又打聽起周國騎士的收入和田莊了。
打聽了一番後,何栗才知道周國的騎士並不脫產,他們是亦農亦兵亦牧,身兼三職,真是挺忙的。如果騎士家中人丁不多,通常會把一部分土地租出去給佃戶經營。如果家中人丁興旺,則會僱農經營。
至於收入,則是收租少,自營高。天津府一千五百畝的田莊經營好了,一年能有2000緡以上的純收入!主要來自養馬和賣棉花。真是富裕得讓人難以置信。
只是這麼一份家業不能平分給子孫,只能由長子繼承。所以各家騎士就只能在次子幼子們的教育上不惜成本,算是對他們進行補償了。
而正因為騎士們都願意在子孫的教育上投入,所以各鄉的鄉學都建得非常好,也都不惜高價聘請雲台學宮畢業的老師——騎士不必交稅,但是他們會給鄉學納捐,而且納得不少。畢竟這些鄉學是教育他們自己的子孫的!
所以周國騎士鄉學的老師,年收入都超過中下層的官員!就是擱在大宋,這份收入也抵得上一縣父母官了……
所以沒有科舉制度的周國,在國民教育上的投入,是遠遠超過以文治聞名的大宋朝的。
當然了,可以享受高水平教育的,只有軍事公民的兒子或本人,或者能夠支付高昂學費的商人。
換句話說,對於周國廣大普通平民(不包括商人和技工),成為軍事公民就是美好生活的開始!
只要成為軍事公民,土地、房產、老婆、兒子的教育,統統都有了!
而要成為軍事公民,就必須從軍!
所以大周永遠不擔心沒有人當兵,為了出兵高麗而進行軍事動員剛剛開始,想要從軍的平民就在天津市的各個兵站前排起了長隊。
當然了,現在周國平民當兵是一律不發軍餉的。不發軍餉,都打破了頭想擠進來,再發軍餉就是浪費錢了。
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復古黨人(一)
「周之長技在復古!絕對是復古!周之長技不在工商,而在鄉土。而周之鄉土,則在抑兼併,行均田!這就是復古之法啊!」
大宋駐天津市的公使館中,響起了四川口音的說話聲。說話之人顯得非常亢奮,語音很高,語速也很快,讓汴梁子王黼有些驚訝。眼前之人,真的是新科狀元何栗嗎?
何氏三傑現在已經完成了對周國天津府鄉村的考察,成為了三個知周派了。
而何栗更是從周國的鄉村,尋找到了大宋復興之路的關鍵。
周國原來不是靠工商強大起來的,而是靠在鄉村實行復古,堅決抑制兼併和實行均田,才變得兵強馬壯的。
周國可以自由買賣的私田很少,絕大部分土地都是禁止買賣的職田。抑制兼併的力度,恐怕是古來少有了。
當然了,周國的均田雖然不是人均一份田,而是將土地分給騎士、府兵。
而且周國的均田是可授可收。只要騎士、府兵不能履行義務,也沒有達到「終身享有」(需要成為終身公民),田莊就會被堅決收回。
在何栗看來,周國的這套土地制度,實際上就是一種復古——在宋朝土地制度上的倒退。應該是在隋唐均田的基礎上加以改良,又吸收了戰國軍功爵制度的某些優點。
而這種程度的復古,就是周國軍事強大的根源。而周國的軍事強大,才是大宋需要學習的地方。
周國的工商業根本不需要學,大宋沿海幾大商市,還有「蘇杭秀明月(越)」五個絲綢州的工商一點不比天津市差。
另外在何栗看來,大宋的工商業城市和五個絲綢州正在摧毀鄉村經濟,對於國家沒有一點好處。
「文縝,你,你在說什麼?」王黼還是努力聽懂了一些何栗的四川官話,「抑兼併,行均田?」
「對頭!」正處在興奮中的何栗也顧不上什麼狀元風度,只是又快又急地說,「周國之強,就在抑兼併,行均田……而我大宋之弱,就在兼併太過,無田可均與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