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頁
「兩三萬精銳如何組成?」章惇問,「也讓他們做隊將嗎?」
「辦法可多了。」慕容忘憂笑道,「所謂燕雲門閥,其實就是昔日幽州藩鎮的鎮將牙兵之族。只有玉田韓氏稍有不同,是契丹人的奴隸出身。所謂門閥世家,不過是自說自話罷了。這等世將世兵之族,是最會訓練武士的,比之府州折家也不遑多讓。不過遼國也大致承平多年,這些世家武士多不得用,不得志的也有不少,大宋正可以招攬他們。將來遼國內亂起來的時候,可以授他們官職金錢,或讓他們自己在界河商市招募士卒,或派去投向大宋的州軍節度使軍中帶兵。這樣就能達到以遼攻遼之效了!」
這個點子卻不是武好古想出來的,而是慕容忘憂的點子——他到底是慕容家的人,「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辦法是他家祖傳的嘛!
章惇追問道:「為何要在界河商市募兵?」
他顯然對「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方法很敢興趣。
「這樣可以招募遼國的壯丁啊!」慕容忘憂笑道,「遼人苦窮,南人富庶,募苦窮之人從軍才能悍不畏死啊。」
「能募集到數萬之眾?」
「如何不能?」慕容忘憂一笑,「只要界河商市能夠起來,成為人口、財富、貨物、船舶匯集之地,數萬之兵還不是隨時可得?」
聽慕容忘憂這麼一說,武好古的臉色都有點變了。
一座商市有錢財,有軍官,有物資,有艦船,還可以隨時拉出幾萬戰兵……這個不是洪水猛獸一樣的資產階級城邦共和國是什麼?章惇這個奸相能容忍這樣的商市存在?
不過章惇仿佛沒有想到這些,只是連連點頭:「好,甚好……只是這商市恐怕也不易建成啊!」
「怎麼會不易?」
章惇皺眉道:「先生有所不知,在界河沿岸大興土木可不是我朝一方可以做主的。」
「哦。」慕容忘憂笑了笑,「老夫知道,《澶淵之盟》有約,不經對方同意,可於邊境增築城池榷場。不妨事的,只需請求遼國皇帝耶律洪基答應建築界河大商市即可。」
第二百八十四章 遼宋共管才好啊
「耶律洪基能答應?」
章惇皺眉問。
界河商市擺明了對遼國是不利的,耶律洪基再親宋,也不至於在這種大的原則問題上讓步吧?
「怎麼會不答應?」慕容忘憂笑道,「只要能讓遼國分一杯羹,耶律洪基只怕求之不得吧?」
「讓遼國分一杯羹?怎麼分?」
「遼宋共管啊。」慕容忘憂道,「大宋劃一塊地,讓遼國也在界河對岸劃一塊地,兩塊地用浮橋連起來組成一個大的界河商市。這個商市由商會買撲運營,遼國和宋國只管分錢,豈不妙哉?」
這個方案是武好古和慕容忘憂在來開封府的路上商議出的一個「二號案」,當然也是最優案了。
由遼宋共管一個跨河商市,實際上就是「兩不管」了……遼國那邊契丹人又不管錢,還不是南京道轉運司這樣由燕四家控制的衙門來管?說不定就落在馬人望、馬人傑兄弟手中了。就算不是馬家管,慕容老頭也有行賄的路子,花點錢就能擺平的事情對大宋和武好古都不是事兒。
而宋朝這邊的文官在處理「國際事務」的時候都是很講政策的。無論新黨舊黨,都不會隨隨便便和遼國開釁。所以有遼國人參與的話,留給這座界河商市商會的發展空間就很大了。
界河商市,或者叫燈塔市的商會,根據武好古的設想,應該是一個城邦議會——並不是武好古迷信金權民主,而是他不可能在燈塔市搞獨裁,與其讓別人來獨自己的裁,還不如搞個金權民主吧。
在他的設想中,有資格參加這個商會的肯定都是大宋的開封府和遼國的析津府中最有錢的豪門巨商。在遼國那邊就是燕四家這樣的家族,而在大宋這邊自然是以一票做生意搞藝術的將門為主了。
除了背景和後台之外,參加商會還需要掏錢入股,商市的啟動資金不是由朝廷撥付的,而是由參加商市商會的豪商投資。
也就是說,這個「界河商市」實際上也是一個合股商行。只是明面上不存在控股股東,由十五到二十家持股數量相當的股東參與,以保證投票權和投資額相當。如果有新的股東要加入,必須得到商會簡單多數或絕大多數股東的同意,同時還要繳納相應的股本金,而股本金也會隨著商市的發展而增加。
不過商會並不會直接參與商市的日常管理,商會只負責決定重大事項,制定商市內部的法規,同時選出商市的諸長——市長、裁判長、警巡長、海巡長等等。
而大宋奸相章惇會同意這樣的方案嗎?武好古忐忑地望著章大丞相。
章惇思索著問:「和遼人共管的話……將來一旦北朝有事,這個商市還能為我所用?」
武好古聞言心中一喜,他似乎沒有發現界河商市是個資本主義幽靈!
慕容忘憂捋著鬍子笑道:「老夫不是商人,這事兒得問武大郎了。」
章惇知道武好古是大商人,於是就問:「大郎,你來說吧。」
武好古笑道:「只要商市的商會聽大宋朝廷的,商市自然就在大宋朝廷掌握之中了。」
「商市的商會?」
章惇倒沒有說什麼「商人都是唯利是圖」之類的屁話,只是有些皺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