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頁
「這你愁個甚?」潘孝庵笑了起來,「昨天到現在,你收了多少?十幾萬總有吧?要是不夠,我還收了小二十萬呢!」
武好古呵呵一笑,心說:現在這位官家可是個敗家皇上!不能當他是趙煦的……幾十萬的私房根本不夠他花用,怎麼都得準備一個億!
而一個億靠貪污受賄是不行的,得會投資運營!
可是要怎麼運營,才能賺到一個億呢?
武好古正在琢磨怎麼去搞錢,好滿足趙佶未來的各種花銷的時候,就有家人來報,說是紀憶來訪。
武好古和潘孝庵互相瞧了對方一眼,潘孝庵道:「他來做甚?」
「多半是有求於我們吧?」武好古道,「不如一起見一見吧?」
「好,就一塊兒見吧。」
紀憶很快就被羅漢婢帶進了書房,看見武好古和潘孝庵在一塊兒,就笑了起來:「二位都在就好了,也省得在下去小潘園一遭了。」
潘孝庵問:「眼看就要禮部大比了,憶之兄不去苦讀,卻來潘家園,是有要事嗎?」
「自然有要事了。」紀憶笑著摸出了兩份合同憑由,擺在了武好古和潘孝庵面前。
武好古和潘孝庵拿去合同一看,原來是股份轉讓的合同,紀憶要把自己名下的共和行股份,分別轉給武好古和潘孝庵,價錢很便宜,就是當時入股佳士得行的那點本金。
現在共和行的價值翻了幾倍都不止了!紀憶顯然是用這個方法在行賄。
「憶之兄。」潘孝庵問,「你想要甚底?」
紀憶一笑:「一樁大買賣。」
「買賣?」武好古一愣,「有甚底買賣?」
「海州的買賣!」紀憶說,「大郎你可一直挺看好海州的,不是嗎?現在就有個機會,可以讓海州在很短的時間裡發展起來,也能讓我們撈上一大筆。大郎,十一哥,有興趣做嗎?」
第三百八十六章 貶官和GDP
武好古之前和紀憶的關係不錯,所以和他說過發展大海州的一些想法。
在武好古看來,大宋的經濟應該以海州為中心,而不是以開封府為中心。因為海州地處中原和江淮的結合部,又緊挨著大海,還有運河水路可以溝通南北大運河體系。
可以說是十一世紀中國交通最為方便的地區。而且,緊挨著海州的徐州又是此時中國的「工業中心」。徐州有煤礦,有鐵山,周邊又分布瓷窯。此時世界上最大的「煤鐵工業」中心,應該就是徐州。而徐州周邊出產的瓷器和中原其他地方出產的瓷器,又多半通過海州港和揚州港外運。
而和海州相比,揚州又距離中原太遠,不利於吸收中原的資金和技術。如果對大宋的經濟進行一番科學合理的規劃,經濟中心肯定應該擺在海州,而不是吃飯都是個問題的開封府。
武好古甚至認為可以把大宋的首都也從開封府遷到海州!
那些遷都洛陽或是遷都京兆府(長安)的說法,在武好古這個開封人看來都是瘋話。都城擺在開封,一百多萬開封人的吃飯問題已經讓運河系統難以負重了。要真去了洛陽、長安,那大傢伙都餓死算了。
由於北方的關中和中原地區土地日益貧瘠,因此建都之地必須要有成本較低的水運可以溝通巴蜀、江南和荊湖之地。所以在武好古看來,未來如果發生靖康之變,可以替代開封成為天下首善之都的中原城市,只要東臨滄海的海州和漢水邊上的襄陽(襄陽勉強也算中原吧)。而襄陽因為不是濱海城市,發展的潛力遠遠不如海州。
當然了,在和平安逸的情況下遷都去徐海之地或是襄陽都是不可能的。武好古現在能做的,就是默默布局。
可問題是,海州要怎麼發展呢?武好古也不可能去海州當知州啊,朐山縣令倒是可以去做一任。可他又離不開界河商市……
「憶之兄打算怎麼做?」武好古問。
紀憶笑道:「大郎該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吧?」
什麼意思?武好古一愣。
紀憶道:「想來再過幾個月,又該有不少新黨的官員黯然出京了吧?大郎覺得,官家和太后有沒有可能想緩和兩黨的矛盾?有沒有可能給黨爭被貶的官員設一個貶官的底線?」
宋朝的貶官其實分成兩種,一種是有實職可貶,一般是知州、知軍,還會加個學士的頭銜。在朝爭中失敗的大臣有時候會自請外放,稱為「請郡」。這是不失體面的「貶官」。還有一種就是給個什麼司馬,什麼團練副使的空頭,然後再來個某地安置。最後一種就是某地編管,那可就是流放了,只是比普通的犯人多個官身。
至於追奪出身以來文字,某地編管,這個可就是不是貶官了,而是沒得官做了。
不過「追奪出身以來文字,某地編管」的處罰用在當過七年宰相的章惇身上是不合適的,他最難看也就是按個空頭差遣,儋州編管。
「貶官的底線?」武好古有點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貶官止於海州?」
紀憶點點頭,道:「新舊二黨相爭至今,最惡劣的手法無疑就是把官往遠惡之地追貶了。這儋州路上,不知多少新仇舊恨啊。若是想要緩和,最好的辦法就是貶官貶得近一些。」
貶官其實是北宋對文官的一種處罰手段,這幫士大夫的腦袋是不能砍的,家好像也不能抄——新舊兩黨咬了咬去,也沒聽說誰家被抄了,妻妾閨女成官妓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