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31頁

    這可真是天大的面子了!或許也算是給武好古的額外獎勵吧?

    武好古也不客氣,馬上就說:「下官想求個界河市舶司監官或管勾公事之職。」

    第二百八十五章 樞密院兵學司

    「好好好!好一個慕容先生!哈哈哈……」

    崇政殿中傳出了少有的爽朗笑聲,這是性格有些嚴肅的官家趙煦在開懷大笑,很少有的事情,不過殿中奏對的重臣們卻絲毫不感到意外,實際上他們也想要大笑。因為困擾他們的兩個難題——練兵和整頓河北東、西兩路,都被武好古從遼國請來的「再世張良」慕容忘憂用妙策化解了。

    看來這個遼國大儒和進士是真有學問的!可惜沒有投生在大宋,要不然西夏早就滅掉了,燕雲大約也已經收復了。

    不過還好,這樣的人物在遼國那邊居然投閒置散恁多年,否則這遼國可就要興旺強盛了。

    說起來,還是天佑大宋啊!

    趙煦這時已經收住了笑聲,對坐在杌子上的章惇說:「這位慕容先生千里來投,又獻了此等妙策,朕決不能虧待與他……章卿,你說該授何官職與他?」

    「陛下。」章惇回答道,「慕容先生乃是遼國進士,又是故昭懷太子伴讀,在遼國是赫赫有名的大儒,如今來投,應該先賜他一個正奏名進士出身。」  

    進士什麼的,對遼國的權貴而言更多是個榮譽,真的要做大官還得憑本事投胎。不過對宋朝的文人而言,則是夢寐以求的身份。所以賜進士出身(正奏名進士)是一種極大的恩寵——當然了,對於章惇這號考個進士和玩兒似的天才而言,這種恩寵是不需要的。

    案幾後的皇帝笑吟吟點頭道:「不錯,該賜他一個進士。而且他本來就是遼國的進士嘛,若是托生在我朝,肯定也能考上進士的。」

    章惇接著又道:「除了賜進士,臣建議陛下再賜慕容先生中太大夫的文散官。」

    中太大夫是從四品上的文散官,官階不小了。不過對慕容忘憂而言,就是一個領取俸祿的官銜而已。因為他雖然賜了進士出身,但畢竟是遼人南投,不可能真的給一個大權在握的差遣。

    「可也……」趙煦想了想,「再給封個開國子、食邑四百戶,授輕車都尉,贊治功臣。」

    開國子是個爵位,根據《元祐官品令》,屬於十等爵位中的第九等,只比開國男大一級。而食邑則是隨同爵位一起發放的,以戶數多少為等,不過沒有什麼實際的利益,就是個虛名。只有在「食邑」多少戶後加上的「實封」多少戶,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譬如「食邑四百戶,實封二百戶」中的二百戶是有點兒意義的。一戶實封,隨月俸增給二十五文錢,二百戶就是每個月能多領五千個銅錢,一年多拿六萬錢,大約八十緡的樣子。  

    至於「輕車都尉」則是一個從四品的勛名,也是一個虛銜,既無職事,又無俸錢。

    而贊治功臣則是一個功臣號,除了可以載入國史之外,也沒啥用處。

    「再賜個宅邸與他吧。」趙煦想了想,「就在城西廂尋個宅子給他。」

    賜宅邸到是個不錯的獎賞,一處和中太大夫的文散官位相稱的宅邸,哪怕在外城,沒有個十萬二十萬的也拿不下來的!在國初的時候,能夠得到賜第的功臣倒是不少,如今卻是很難了。

    「至於差遣……章卿,你說要不要給一個?」趙煦又問。

    章惇道:「應該給個差遣,慕容先生是大才,遼國不用,到了我朝豈能投閒置散?」

    趙煦點點頭,耶律洪基不用慕容忘憂是因為他昏庸無道,自己是明君啊,怎麼能讓慕容忘憂吃閒飯呢?這樣豈不是顯得自己和耶律洪基一樣昏庸了嗎?

    「該讓他去做甚事情?」

    章惇奏道:「臣以為該為慕容先生增設一職。」

    「增設何職?」

    章惇道:「增設判武學事。」

    武學在宋朝是個基本很低的衙門,屬於國子監的管轄之下,由武學博士管轄,根本沒有「判武學事」或「知武學事」這樣的差遣。  

    「判武學事?」趙煦一聽,就知道章惇想要改革武學了,「章卿是想改革武學嗎?」

    「正是。」章惇說,「欲練精兵,必先擇良將,而擇將不如育將。武學之設,本就是為朝廷選育良將,可是二十餘年來未聞有良將出自於武學,因而需大加改進方可成事。」

    趙煦輕輕點頭,慕容忘憂獻上的練兵之法的核心思路,就是「隊長小包幹」,而訓練隊正,同時總結一隊一部的組建訓練運用之法,又是核心中的核心。而最合適承擔訓練隊正使命的衙署,自然就是武學了。

    不過由國子監管著的武學開張二十多年快三十年了,可是卻沒有培養出一個有用的武官,完全是個尸位素餐的衙門。

    為此章惇早就想加以改革了,只是不知道該怎麼改革,於是就把武學撂一邊兒了。

    現在慕容忘憂(其實是武好古)給他出了個「學生教老師」的主意,一下子就解了武學教不出軍官的尷尬,武學的改革自然就要提上日程了。

    「章卿想如何改革武學?」趙煦感興趣地問。

    「陛下,臣以為首先應該由樞密院管轄武學。」章惇說,「否則一般西軍的悍將招入武學,國子監可管教不了。」

    武學是軍事學院,由相類於教育部的國子監管轄本就不妥當。做國子監祭酒或知國子監事的文官大多是飽學鴻儒,可是對軍事往往一竅不通,自然管不好武學。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3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