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頁
王有宏不失時機的用力拿著驚堂木一陣猛拍,響亮的聲音總算是震懾住了議員。
「諸位,咱們搞憲政,講的是法制。這次出了這麼大的事情,該怎麼處理,我覺得大家不要意氣用事。咱們就定個規矩出來,以後怎麼辦,就按照定下的規矩走。大家都是體面人,覺得這麼辦如何?」
王有宏的喊聲剛落,張玉通已經喊起來,「王大人,現在這局面殺了這些人也沒用。到底怎麼解決此事,王大人你得給想個辦法。」
張玉通已經想明白了,到現在為止,始終不懈推動問題解決的只有王有宏一個人。平心而論,張玉通原本也不願意讓王有宏掌握太多的權力。可是就現在看,若沒有王有宏的操辦,單靠這議會,江蘇的事情不知道會糟糕到什麼程度。
有人帶頭,不少有著同樣想法的議員們也向王有宏表態,願意支持王有宏解決這些問題。
王有宏也不推辭,「諸位議員,若是讓我親自操辦此事,我自然是盡力而為。不過我話說頭裡,最後什麼結果大家都得認。若是大家不認,我就不去談了。」
江蘇議員心裡頭肯定不認,不過到了此事他們再也沒有能信得過的人來負責此事。張玉通忍不住喊道:「信得過信不過王大人,大家投票吧!」
這話在議員心中引發了一陣震動,是啊,議院是通過投票來達成決定的,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力就表現在這選票上。「投票!」「投票!」呼喊聲越來越多,很快就達成了共識。
投票結果是,不到七成的議員同意把桑蠶業的事情委託給王有宏領導的團隊來辦,剩下的議員則投了反對票。
王有宏見到在這等局面下還有如此之眾的議員反對自己,也不知道該為自己的成功高興,還是該為依舊有這麼多人旗幟鮮明的反對自己感到不安。
第七十一章 諸省之變(三)
1910年9月13日,人民黨談判代表謝明弦乘船到了南京。負責前去迎接的是江蘇議員張玉通等人。人民黨代表團給江蘇議員代表團留下最深刻的第一印象是「太年輕」。整個代表團裡頭連一個超過40歲的都沒有。為首的謝明弦雖然舉止穩重,談吐間很是文雅,看上去只有30歲的模樣。這已經是代表團裡頭最年長的一位。其他幾位代表都是年輕人。加上人民黨代表統統是剪到極短的頭髮,看上去就更加年輕。
看到人民黨代表團上下沒人拎著自己的行李,竟然沒有下人伺候。江蘇代表團就感到困惑不解。幾個人的穿著一模一樣,都是深藍色軍裝,軟軍帽,布鞋。往哪裡一站,很難分出誰是領頭的,誰是隨從。
人民黨的寒暄也很是簡單,謝明弦等人只是簡單的介紹了一下一共來了六人代表團,每個人都叫什麼。又禮貌的詢問了前來迎接的江蘇代表的名字。接著就什麼都不說了。
這架子也太大了吧?江蘇代表們真的沒見過這樣的作派。前來迎接的江蘇代表團平均年齡超過三十五。那還是因為六名跟班拉低了平均年齡的結果。懷著滿心的不快與不解,江蘇代表團帶著人民黨代表團上了黃包車,向江蘇巡撫衙門方向去了。
與謝明弦同車的是張玉通,看到謝明弦仔細的打量著路兩邊的風景,張玉通心裡頭有點得意。南京是古都,儘管經歷過太平天國的幾次禍患,城市依舊很有派頭。張玉通雖然不是南京人,可作為接待人員,見謝明弦如此認真的看風景,心裡頭也是頗為得意的。
張玉通忍不住問道:「聽說人民黨治下地方上頗為興旺,不知道謝先生看南京有何感想?」
謝明弦聽出了張玉通炫耀的意思,他對這種心態感到一陣膩歪,不過這麼久的黨員生涯讓謝明弦也有了足夠自我反省,他知道自己本心是看不起這些議員的。放眼中國其他勢力,人民黨幹部們真心沒有能看上眼的。江蘇現在還能存在,僅僅是因為人民黨現階段沒有能力解決他們。人民黨講究「實事求是」。在根據地為什麼不能再擴大的原因,各級黨組織徹底貫徹黨中央的態度,「我們沒有能力控制這些地區!」
擺事實講道理,人民黨各級黨組織好不容易承認了這個事實。在黨組織建設,政府組織建設非常不完善的現在,人民黨擴大根據地的時機遠沒有成熟。
不過即便如此,謝明弦還是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從心裡頭看不起張玉通的議員身份。聽張玉通這麼得意洋洋的話,謝明弦用儘可能禮貌的態度答道:「各有千秋吧。」
「怎麼講?」張玉通湊趣的答道。
「我們那邊地便宜,道路修的比較寬。」謝明弦邊說邊指了指南京只能並行四輛黃包車的「狹窄」的街道,「在武漢,最窄的街道也比這個寬。只要我們開始建設的縣城,最窄的街道也比這條路寬。」
這次輪到張玉通不吭聲了,道路的寬窄意味著城市的經濟實力,謝明弦這話裡頭的傲慢是顯而易見的。張玉通自然不知道陳克是個穿越者,對於街道的寬度與城市規劃自然有這個時代無法理解的態度。在城市規劃問題上,陳克給各地負責人都講述過未來城市的特點。同志們只是覺得陳主席氣量未免太大,沒人會在這種事情上對陳克提出質疑和反對的。
不過張玉通不是來和謝明弦慪氣的,即便這個話題持續不下去,他也乾笑著繼續說道:「這南京城還算熱鬧,若是有空,在下可以陪謝先生來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