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1頁
到底是資本控制政治,還是政治控制資本,這還真的是個問題。王斌忍不住欽佩起陳克的先見之明了。他在此時也理解到自己的一些想法,王斌是真心希望在和外國資本打交道的時候,能夠作為主導局面的強勢一方。而不是想現在一樣左右為難。
王斌的煩惱是幸福的煩惱。構架貿易框架協議的兩大政治實體之一,北洋中央政府要面對的就不是這些熱情洋溢,態度積極的商業合作者。上門尋求北洋中央政府合作的也不是一家兩家,這些合作者們尋求的都是向北洋貸款的。
當然,因為有定額貿易協議撐腰,這次來放貸的遠沒有以前的條件那麼苛刻。不過即便如此,袁世凱也被氣壞了。如果不牽扯擴軍的話,北洋的財政問題終於緩過口氣。而且在陳克的建議下,東北的大豆被袁世凱試著推銷給外國商人,立刻引發了轟動,訂單紛沓而來。加上人民黨在北京天津等地建設的蜂窩煤等民生企業的稅收,袁世凱手裡沒什麼余錢,也不至於要借錢度日。不過這世界就是如此,缺錢的時候求爺爺告奶奶想借,那時候難死了。不缺錢的時候,想借錢給你吃利息的人大把的存在。
對這群人袁世凱也不想搭理,他的煩惱在於明明看著很好的出口拉動經濟的計劃,北洋卻無法發揮出這個計劃的優勢來。嚴復在最初提出計劃的時候倒也一度讓北洋內閣有些震動。到了具體執行方面,嚴復就展現出他在事務性工作方面的極大不足。「御下無能」四個字無疑是嚴復此時的寫照。袁世凱能理解北洋內閣成員對嚴復的牴觸,嚴復身為光杆司令,空頂著內閣總理的頭銜,實際上他無法讓任何一名閣僚服從他的命令。
對這樣的現狀,袁世凱心裏面有一種快感。人民黨主導局面的時間太久了,久到袁世凱都不願意直視這段時間。哪怕是當下嚴復的失敗實際上並不符合袁世凱的利益,袁世凱也樂於看到嚴復的窘態。
直到嚴復提出要出國訪問,英國方面已經邀請嚴復訪問英國。袁世凱才覺得自己袖手旁觀的做法或許不太合適。即便如此,也沒有下定決心否決這件事。嚴復畢竟是人民黨的人,他因為出訪而離開內閣之後,北洋內閣才會重新變成一個真正的北洋內閣。考慮了好一陣,袁世凱終於同意了嚴復的出訪請求。1912年1月,內閣總理嚴復在天津乘上了出訪的遊輪。
送走了北洋內閣最大心病,以副總理行總理職位的徐世昌再次恢復了活力,「我認為應該大力推動對外貿易。」徐世昌拿出了自己的計劃,內閣成員一面聽,一面心中暗笑。整個計劃完全是抄襲嚴復提出的計劃,甚至連字都沒怎麼改。徐世昌根本不在乎閣僚的想法,他已經決定自己要在這件事情上展現出自己的實力來。
第一四十九章 劃地和份額(四)
「徐總理,這不行。」工商民部大臣張謇是第一個起來發難的。
徐世昌既然想創立屬於自己的政績,就得有功績。在徐世昌看來,把原本的京張鐵路延伸到包頭,就是一個重要的政績。北洋手裡有著中國一流的鐵路工程隊伍,總設計師詹天佑負責修建京張線大獲成功之後,他始終玩命的遊說北洋政府修建從張家口到包頭的線路,甚至準備修建從包頭到綏遠的鐵路線。
修鐵路是好事,所謂火車一響,黃金萬兩。只是賺到萬兩黃金之前得先期投入萬兩黃金。徐世昌策劃的這筆鐵路資金來源讓北洋內閣相當成員很不滿意。袁世凱允許人民黨在張家口建立羊毛收購企業,成效不錯。自打鐵路修成之後,張家口就是草原上的牧民們銷售商品的目的地,窮苦的牧民不要錢,他們缺乏工業品。人民黨依託了京漢線,把大量茶葉,布匹,運去了張家口,與牧民直接進行交易。各種貿易加起來,北洋一年就收了七十萬兩的稅銀。
徐世昌要把這筆錢投入到鐵路建設中去,這可是動了不少人的奶酪。張謇負責工商民部,商稅就是他的政績。張謇是「空降幹部」,嚴復只是被內閣厭惡,好歹嚴復出身還是北洋集團。張謇前清狀元出身,名聲雖然響亮,根基卻是在江蘇,在北洋內閣裡頭更是勢單力孤。
北洋地盤裡面其他稅收早就被各勢力控制,新開闢的稅收完全靠人民黨開辦的生意,徐世昌不動別人的錢,直接要拿張謇好不容易籠到手中的利益,他自然不肯讓步。
不過徐世昌可不是嚴復,北洋內閣能夠逼嚴復出國,卻動彈不得徐世昌。
「張公,詹天佑先生談起張家口到包頭的鐵路,大概三年就可以完工。鐵路一通,商貿就更加興旺,何必只管眼前呢?」
張謇針鋒相對,「當下中央財政很是艱難,修建鐵路投入甚大。就算是拿了新開辦的諸多企業的稅收,只怕也不夠。到時候商貿稅收還沒收上來,倒先把國庫掏空了。那時候光守著鐵路又有何用?不若發行鐵路債券吧。」
徐世昌怎麼肯讓張謇擋住了自己的路,他立刻答道:「鐵路債券從發行到賣出去,至少也得大半年。現在只要先緊緊,鐵路就可以立刻開工。而且鐵路一旦開工,先修好的路段上也能通行火車,這羊毛生意還能做的更大,稅收也能上來的更多。有些時候可以從長計議,有些時候就必須得立刻干。」
爭執持續了到中午,吃飯的時候徐世昌找到了袁世凱,「大總統,我覺得修建鐵路之事不能再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