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5頁
「這些廉價勞動的大收購,同樣是作坊破產的重大原因之一。」陳克得出的這個結論讓大家又都訝異起來。
「私營作坊,歸根結底是要賺錢的。以學徒教手藝為理由,這些作坊裡面把工資這部分成本給壓縮到極限。但是咱們大量收購廉價的勞動力,導致勞動力價格普遍上升,其結果就是私營作坊遇到了勞動力供應不足的局面。他們自然無以為繼。」
這幾年根據地裡面的確有這種問題,群眾熱火朝天的給自己干,直接導致了很多原本只要提供些吃食就能大量招到人的工程變得很難找到勞動力參加。就算是來參加的,也都是些老頭老太太,他們與其說是來參加勞動,不如說是為了混口飯,給家裡省點。政府貨真價實是人民的大救星,沒有政府各種災害裡頭得多死多少人,又得有多少人傾家蕩產。即便如此,人民在能夠為自己謀取利益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將政府拋在一邊。對待政府尚且如此,對待私營企業自然更是如此。
這次同志們臉上可沒有什麼笑容了,根據地的一切都是勞動創造出來的,如果沒有足夠的勞動力投入到這公共領域的生產中去,不用說別的,光近期規模龐大的基礎水利建設工作就不可能及時完工。
「在第一次人口普查結束後,我說過,我們現在要面臨著一個勞動力極度匱乏的時期。根據地六千多萬人口,想建起一個工業化的根據地,我們會面臨艱苦的局面,需要我們人民黨人率先付出極大的努力。」陳克說道。
沉默中有幾聲稀稀拉拉的掌聲,卻沒有引起全體同志的熱烈鼓掌。陳克的解釋讓第一線的同志們沉默不語。
陳克很清楚,這些都是歷史上真實出現過的局面,而陳克自己敢號召人民黨的同志們跟著自己一起付出極大的努力,心在回想起來,陳克自己首先得付出極大的代價。如果按照正常的勞動與報酬,陳克現在應該是根據地的首富。不用說別的,諾貝爾獎每個單項的獎金為15萬瑞典克朗,當時相當於瑞典一個教授工作20年的薪金。因為是共同獲獎,陳克拿到了一半。那也是瑞典教授10年的薪金。這筆錢自然是成了購買機器設備的資金。至於按照外國法律,陳克應該得到的各種專利和股份收入,全部歸根據地財政所有。
唯一例外的一筆錢,就是陳克的老丈人何汝明給的五千兩,這是陳克夫人何穎的嫁妝錢兼給陳克女兒的見面禮。這筆錢陳克覺得有些不好確定。倒不是他很在乎這五千兩,而是陳克不敢輕易開這麼一個頭。如果人民黨自己親屬的饋贈一定要上交,倒不是好不好的問題,而是這一旦成了規定,那麼絕對會成為很多不好事情的開端。最後這件事在黨委會上經過討論後,最終推出了財產公開制度。
陳克捫心自問,他的確是把一切都獻給了黨。自己在財務上可以說是個大聖人了。不過這麼做的目的,只是為了提高陳克發言時候的說服力。不然下面把陳克的行動拿出來當擋箭牌,根據地現在資本極度匱乏的局面下,哪裡有那麼多錢來支付工資。
這可能就是無產階級覺悟吧?陳克想到。他之所以很輕鬆的接受這種做法,當時並不是心裏面有什麼特別的想法。而是想起以前聽到的話,「如果兩萬五千里長征的時候,領導幹部們坐著八抬大轎,一個個懷裡摟著小老婆,手裡拿著大煙槍。這兩萬五千里能走出去二十五里麼?」
想到這裡,陳克接著說道:「雖然現在咱們跑題了。但是我最後多說幾句。咱們人民黨現在執行的就是把昂貴的勞動力降下來,把原本很便宜都賣不出去的勞動力價格提高。這最終結果很可能會出現所謂的勞體倒掛,就是耍筆桿的掙錢比不過耍扁擔的。造原子彈的,收入比不上賣茶葉蛋的。咱們人民黨同志的收入,到時候很可能比不上很普通的勞動者。這種事情很可能會比較長期的存在。私營作坊的倒閉風潮當時我沒有進行仔細推導,但是這個收入問題,我這次可是推導了,希望同志們現在得有這個思想準備。」
「哈哈。」這次有比較多的同志乾笑幾聲。
討論結束之後,李壽顯找上了陳克。「陳主席,這種破產的風潮,會導致社會不穩定。」
「我聽說了有人想要你腦袋的事情。你是辛苦了。」陳克拍了拍李壽顯的肩頭。
「既然這種破產必然是大規模出現,以前咱們放過的地主士紳們,這次只怕真的要造反了。」李壽顯說道,「土改的時候咱們殺了多少人,這次……」
「呵呵。」陳克笑了笑。人民黨四省在土改期間殺掉的人不少於二十萬。這裡面完全不包括正規戰爭。如果地主士紳們這次真的造反,鎮壓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陳克卻想暫時採用更加溫和的手段試試看。
「李壽顯同志,我想把蕪湖闢為經濟開發區。不知道你覺得如何?」
「經濟開發區?」李壽顯很是不解。
1876年,中英簽訂的《煙臺條約》將蕪湖與浙江的溫州等四個城市闢為通商口岸,這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在給蕪湖民族經濟帶來巨大衝擊並造成畸形發展的同時,也從此打開了蕪湖對外開放的大門。1918年蕪湖海關進出口貨值就達當年全國對外貿易的3.5%,成為長江通商巨埠之一。以蕪湖和上海為起訖點的蕪申運河,更把蕪湖和蘇、錫、寧、杭的經濟、文化緊密地連在一起。蕪湖開放通商口岸後,大批外國洋行、公司進入蕪湖的同時,先進科學技術的傳播,也刺激了蕪湖近代工業的發展。安徽省最早的一批民族工業在蕪湖建立。1883年蕪湖架設了有線電報線路,為全省第一個使用電報的城市;1897年投產的益新(機磨)米麵公司,規模居當時全國同類工廠首位;30年代還曾開通民航,飛上海和武漢兩市。步入20世紀後,蕪湖工商業發展到百餘種,五、六千家,成為安徽現代工業的發祥地,長江流域經濟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