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九日,戰鬥打響,雙方炮兵均以猛烈炮火轟擊對方。步兵短兵相接,互有傷亡,戰鬥相持不下。
史迪威親自乘坐雙座炮兵觀測飛機從空中觀察了日軍陣地。他發現日軍把主力投入東西兩側,而後方縱深相當空虛,這說明田中新一隨時準備投入進攻。由於受地形限制,中國軍隊的正面進攻一旦受挫,日軍就可能乘機發動大規模反擊。
要打垮敵人,就一定要有一支堅強的突擊力量撕開敵人防線,並向縱深突破,直搗達羅。
日軍師團指揮部。田中師團長俯在一架炮兵觀測鏡上觀察敵情。
田中新一,陸軍中將,原任大本營參謀本部作戰部長。因與原陸軍大臣東條英機意見分歧,被藉故調往緬甸作戰。儘管他對東條內閣的獨斷專行和冒險戰略有相當看法,但是作為軍人,他還是毫無保留地服從命令,並隨時準備為天皇和帝國利益效忠捐軀。後來他因緬北的失利被軍事法庭追究罪責,判處死刑。
一連三天,觀測鏡里的盟軍陣地都出奇安靜,絲毫也沒有重新發動進攻的跡象。這一反常現象使師團長大大感到不安。
偵察分隊報告,盟軍工兵正在達羅以北山區日夜開闢公路,並沿途加固橋樑。
使團長頭腦里立刻鑽出一連串問號來。加固橋樑意味著什麼呢?或者說,出於什麼目的要加固橋樑呢?指揮部籠罩著一片不祥的沉寂。
參謀長瀨尾少將輕輕吐出兩個字:
“坦——克!”
“將軍,我們打過勃固之戰。“一個年輕的聯隊長提醒道。一九四二年三月,日軍在仰光附近的勃固曾大敗英軍第十七裝甲師,此役至今令人記憶猶新。
參謀長搖搖頭。
“你是說??????諾門坎?”師團長問。
空氣凝固了。
諾門坎,一個惡魔般的名字。它好像烙印一般給日本皇軍留下了永遠無法抹去的慘痛記憶。
一九三九年五月,野心勃勃的關東軍藉口蘇蒙紅軍侵犯“滿洲國”邊界,以三個精銳師團近十萬人越過哈拉哈河,向外蒙古大舉進攻。日軍還採取先發制人的手段,偷襲了蘇聯境內的塔穆斯克軍用機場,摧毀蘇聯飛機數十架。天皇為此下達敕諭稱:日軍戰略目標是“試探蘇聯反應,如可能就占領蒙古”。(《昭和天皇史》)
蘇聯派出當時任遠東第一集團軍司令的著名坦克兵專家朱可夫將軍指揮這場邊境戰爭。朱可夫把日軍放進遼闊的諾門坎大戈壁,然後集中了四個坦克旅,三百架飛機和二百五十門大炮突然對敵人進行毀滅性打擊。不可一世的日本官兵從未遇見過這樣強大的敵手:天上機群呼嘯,炸彈如雨點般傾瀉下來;地上大炮怒吼,戰場上硝煙瀰漫。炮擊之後,一幅更加讓日本人驚恐萬狀的雄壯場面出現了——
在無遮無攔的戈壁深處,在荒涼的河灘和沙丘的遠方,飛揚的塵土好像漫天的烏雲,氣勢洶洶席捲大地。數百輛蘇聯坦克擺出決戰姿態,好像一條十公里寬的鋼鐵洪流,轟隆隆地撲向日軍陣地,坦克履帶橫衝直闖,八五毫米坦克炮和七點六二毫米機槍把日軍陣地打成一片火海。儘管日本士兵進行了頑強抵抗,但是無濟於事,蘇聯坦克毫不留情地碾碎了日本士兵的精神和肉體,把日本帝國狂妄北進的野心埋葬在風沙茫茫一望無際的蒙古大戈壁上。
戰鬥只進行了一周。
五萬名日本士兵為這場戰爭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蘇軍總共傷亡不到三千人。諾門坎邊界戰爭的直接後果是平沼內閣總辭職,日本天皇被迫在《蘇日停戰協定》上簽字,並從此記取教訓,不敢輕舉妄動。
歷史總是無情地教訓那些頭腦發昏的戰爭狂人。天皇雖然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但是用白骨填平戰爭溝壑的卻全是那些來自普通老百姓的日本士兵。
我前面說過,我的不安分的父親到了印度後曾經有個雄心勃勃的願望,就是當一名坦克手,駕駛這種金屬製造的龐然大物向敵人衝鋒。然而宏願未遂,他只當上了一名炊事兵,天天駕駛一輛CMC大卡車東奔西跑,為前線輸送給養。由於他天生具有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性格優點,因此一到空餘閒暇就同坦克兵打得火熱,於是也就躍躍欲試地擺弄過幾回坦克,並從理論上弄清了坦克的構造原理以及關於坦克戰的許多戰術知識。
後來他同坦克的這種不解之緣果然使他在戰場上大顯身手,創造了一個終身難忘的奇蹟。我認為這是運氣,他說是緣分。
神氣活現的中國坦克兵駕駛的龐然大物全都是來自美國工廠的最新式產品。中國兵管圓炮塔長炮筒的大傢伙M4謝爾曼(射rmen)式叫“大老爺”。因為 “大老爺”戰鬥全重達三十五噸,像一座小山丘,且配七五毫米大炮一門,重機槍三挺。由於這種坦克火力強大,搭乘安全,中國步兵都願意同它配合或跟在它後面進攻。扁炮塔短炮管的輕型坦克叫M24霞飛(插ffie)式,暱稱“小乖乖”,戰鬥全重只有十五噸,乘員二人。這種坦克的優點是機動靈活,時速高達六十公里,配備四0毫米機關炮一門,機槍二挺。由於“小乖乖”隱蔽性強,機動性能好,常用於單獨執行任務和發起突然攻擊。
一月二十八日晨,濃霧剛剛散去,從新背洋起飛的大機群就開始對日軍達羅陣地實施猛烈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