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國》)
一九四二年五月,美國人約瑟夫?W?史迪威中將在緬甸的失敗途中
度過了他人生中第六十個誕生日。
第七章孤旅
… … 中國遠征軍慘敗的原因,歸結起來有三點:
一、 中英戰略矛盾,英方別有陰謀。(略)
二、 中國遷就英美,放棄指揮權,蔣介石應負最大責任。(略)
三、 中國遠征軍將領的失職。羅卓英和我都有責任,羅卓英的責任更
大……我的最大責任是未與史迪威、羅卓英徹底鬧翻,未能獨斷專行……—
—摘自杜聿明回憶錄 《中國遠征軍入緬對日作戰述略》
1
緬北的五月,烈日當空。
在曼德勒通往緬北密支那的公路上,瀝青被太陽烤化了,車輪碾過,
路面泛起許多深深淺淺和許多凌亂不堪的車轍印。對於大勢已去的中國遠征
軍來說,只有回國才能使他們感到安全。士兵頭頂烈日,背負沉重的武器,
隊伍好像一條精疲力竭的灰色河流,沿著河谷公路緩緩行進。
起初,中國大軍每天都能遇上一兩次向西轉進的機會,例如 “IND
IAIMPHAL(印度英帕爾)——215KM”,“INDIAKOHI
MA(印度科西瑪)——278KM”,等等。越往北進,三岔路口便越少,
類似的路標牌也越稀落,但是默默行進的中國大軍對這樣的機會仿佛視而不
見。士兵們全都步履蹣跚表情冷漠,他們毫不停留地越過這些路口繼續北進。
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止中國人回國的步伐。促使中國人鋌而走險的精
神動力不僅源於傳統的民族向心力,還來自某個強大的長官意志。此刻,驅
動這條灰色河流洶湧北進的長官正埋在吉普車的后座上昏昏欲睡。
對遠征軍副總司令兼第五軍長杜聿明來說,在他已經度過的二十年戎
馬生涯中,再沒有比此刻心境更加複雜、更加悽惶的時候了。同古之戰坐失
良機,曼德勒會戰化為泡影,臘戌失守,史迪威又屢屢電令遠征軍撤往印度。
一九四二年四月三十日,蔣介石又電詢杜聿明,撤回國門有無把握?杜答,
已令第五軍主力搶占密支那,可望成功。
其實,杜長官並非不知道形勢的險惡,他之所以這樣報告委員長,是
因為他明白,委員長能夠容忍打敗仗的將軍,卻不能容忍部下對他有哪怕一
絲一毫的不忠誠。在去向問題上,只要他表現出一絲猶豫或者不堅定,那麼
第二天坐在就不在是他而是別的什麼人了。
但是,如果日本人搶占密支那,他將往何處立足?或者真的只有到印
度去,做英國人的難民?他一想到亞歷山大和史迪威盛氣凌人的臉,一股不
甘寄人籬下之感便油然而生……
突然,空襲警報響了。
吉普車猛地轉向路邊一片叢林,杜長官的頭撞在車窗上,痛得直咧嘴。
很快空中傳來飛機呼嘯和機槍的掃射聲。三架“零式”飛機在公路上空追逐
車輛和人群,來不及隱蔽的士兵好像割禾一樣紛紛栽倒。受驚的騾馬四處狂
奔,好幾輛汽車翻下山溝,燃起大火來。
公路上一片混亂。
當隊伍重新聚攏來,公路上已經增加了許多橫七豎八的死屍和打壞的
車輛。人們小心地繞開障礙物前進。士兵的眼睛直直地瞪著吉普車裡的長官,
仿佛警告他此路不通。
隊伍默默行進,人們表情麻木,臉色沮喪。杜聿明突然大光其火。他
派人找來九十六師師長余韶,命令他立即清除路障,掩埋所有的屍體。杜長
官討厭死人,他從死者灰白的眼睛裡分明看見許多凝固的嘲笑和怨怒。
前方出現一個小鎮。
參謀長余又倫輕輕提醒他:“長官,溫佐到了。”
杜聿明睜開沉重的眼皮,茫然四顧。車窗外,夕陽西下,一片濃雲正
從山背後湧出來。公路前方,山坡上矗立著一些高高低低的紅磚牆,樹林背
後露出教堂的尖頂。吉普車停下來,一塊紅白相間的路標牌醒目地立在路邊,
上面那些英文不用翻譯他也知道,溫佐,這是緬甸同往印度的最後一條岔路
口。
空中又傳來飛機馬達聲,一架塗了紅膏藥的偵察機盤旋幾圈就飛走了。
這說明日本人每時每刻都在監視著中國大軍的動向。與此相比,中國人對敵
人的動靜卻知之甚少,難怪杜長官心中老是感到不踏實和恐慌。
一輛摩托車飛快趕來,把一份電報送給杜長官。電報是盟軍總部拍來
的,通報日軍今晨已經占領八莫,並且繼續向北開進。杜聿明一震,打了個
哆嗦。
“今晚長官部在溫佐宿營。”他命令參謀長:“通知所有師、團長馬上來
司令部見我。”夜色覆蓋著緬中盆地,也籠罩著死氣沉沉的溫佐小鎮。遠征
軍緊急會議在教堂召開。
參謀們點亮防風燈,桌子上鋪開軍用地圖。出席會議的軍官個個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