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0頁

    長長的運兵車隊開過來,面貌一新的中國士兵依次登車,他們將依照總指揮史迪威將軍的命令,被送入一座正規化的軍營接受專門訓練,然後投入收復緬甸的戰鬥。

    這個軍營就是後來常常被我父親提到的那個著名的盟軍大本營——蘭姆伽訓練基地。

    3

    蘭姆伽原來只是印度東北部比哈爾邦的一座偏僻小鎮,小鎮四周除了乾旱的河灘和荒涼的山谷,還有一座上次世界大戰時期遺留的戰俘營。一九四一年英國人還在這裡關押過兩萬名從北非戰場俘虜的義大利戰俘。後來盟軍在緬甸遭到失敗,亞歷山大將軍根據英美兩國達成的協議,將蘭姆伽及其周圍數百公里山區劃出來供美軍使用。中國遠征軍先期入印的孫立人新三十八師及其隨後敗退的杜聿明第五軍殘部共約兩萬人在這裡整訓了一年,後來從國內空運來的三個整編師和大批從軍學生也陸續開到這裡接受裝備和訓練。

    美國人在蘭姆伽開設了許多軍事技術學校,比如戰車學校、汽車學校、通訊學校、工兵學校、指揮學校等等,還有專門訓練炊事兵的後勤保障學校。步兵訓練主要是通過各種訓練場地來進行。在蘭姆伽,所有教官都是美國人,翻譯由學生擔任。中國官兵分開受訓,訓練內容按照美國西點軍校的軍事教程來進行。由於美國教官執教嚴格,不徇私情,中國軍官往往難以接受,因此怨言頗多。這就是鄭洞國將軍在回憶錄《中國駐印軍始末》中所說“受盡美國人的氣”的重要原因。但是據我父親回憶,士兵卻較少類似的感情包袱,他們認為美國教官似乎更通情達理,不似中國長官來得粗暴和作威作福。  

    步兵受訓的主要內容包括:隊列操練、體格訓練、戰術理論、武器操作、單兵射擊、格鬥術、叢林作戰、夜間作戰、偵察捕俘、反坦克戰鬥等。軍官受訓內容有:隊列操練、體格訓練、單兵射擊、戰術指揮、沙盤演練、無線電聯絡、步炮坦協同、地空協同、反空降等等。通過受訓,中國官兵不僅對武器戰術有了系統學習,同時也逐步接受了現代作戰的理論和觀念,這對於他們在今後的戰鬥中打敗強大的敵人無疑補上了最重要的一課。

    還應該指出的是,大批從軍學生的到來不僅充實了中國駐印軍的數量,而且大大提高了軍隊的質量。事實證明,只有同時擁有現代武器和現代文化的軍隊,才能日臻強大和立於不敗之地。

    中國駐印軍的武器裝備和經費開支全部由美國政府提供,其標準略低於美國作戰部隊。史料記載:“??????每師步兵三團,炮兵兩營,工兵、輜重兵、通訊兵各一營,衛生隊一部和一個特務連,作戰開始配屬一個戰車營。每團步兵三營,迫擊炮、平射跑各一連,另有通訊連、衛生隊和特務排,全團約三千人。每營三個步兵連,一個機槍連;每排三個步兵班,一個輕迫擊炮班。總指揮部直屬部隊計有:炮兵五個團,每團重炮三十六門。汽車兵團有載重汽車四百輛。工兵、化學兵和重迫擊炮兵各兩團,騾馬輜重兵一個團,另有戰車七個營,每營坦克裝甲車若干??????”(鄭洞國、覃異之《中國駐印軍始末》)  

    中國士兵在這裡頭次扔掉老式“漢陽造”,換上美制“M4湯姆式”衝鋒鎗,頭戴防彈鋼盔,配發進攻型手榴彈。每個步兵班配發輕機槍若干。同時,步兵在未來的戰爭中還將得到來自空中的強大火力支援和後勤補給。這樣,中國駐印軍在武器裝備和機動能力上已經達到當時發達國家軍隊的A級標準,步炮比例達到三比二,第一次從武器和火力上壓倒日本人,從而使打敗和消滅這些不可一世的東方強盜成為可能。

    截至一九四四年末,在蘭姆伽基地服役的美國軍人累計已達七千人之多,而先後在該基地受訓的中國士兵則有十萬人,國內師以上高級軍官有三分之一在這裡進行過短期輪訓或者合成訓練。

    我父親和龔壯丁,還有博學中學一位姓盧的同學一起被分到特種兵Z部隊。那時候所謂特種兵,大約除了步槍連,其餘都可以算作特種兵。將從軍學生優先編入特種兵,這也可以看作重慶政府對知識分子寄予的某種厚望吧。

    Z部隊是一支重炮部隊,直屬總指揮部。該部隊擁有當時世界上口徑最大的火炮——155榴彈炮,因此部隊的團徽很兇,“┌55—”,形象地傳達出該團擁有 155榴彈炮這一充滿自豪感的主題。我父親就滿懷希望地走進這樣一支威武雄壯的Z部隊。不幸的是,他的自豪感沒能維持多久就煙消雲散了,他被分配當一名炊事兵。這個打擊曾使他一度一蹶不振。龔壯丁交了好運,分去當瞄準手。姓盧的同學因為父親是重慶的兵役署長,權力很大,不久就調到軍醫隊,過了幾個月又扛上一塊中尉的肩章。學生兵分到部隊,先要經過團部軍士隊新兵訓練一個月,然後進入美國人開辦的特種兵學校,畢業方可授予軍銜,正式編入戰鬥序列。“軍士”英文縮寫為“N?C?O?”意思是未授銜的軍官。軍士制度源於英美軍事操典,與俄國或日本的士官生相似,中國國內尚無先例,因此只好在駐印軍中實行。新兵每十人編一班,每班有一名老兵當班長(軍士長),軍士隊長則由團長擔任。對於所有初出茅廬的學生兵來說,軍士隊的生活才意味著殘酷的軍營生活的開始。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