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頁
對那些胸懷大志的流民軍首領,像竇建德,李密等人來說,攻破城池雖然重要,如何安定民心也非比尋常,城池打下之後,也就變成了自己的地盤,當地的子民也就成為了自己的子民,如何將當地百姓綁在自己的戰車上?如何從當地收取錢糧為自己的戰爭服務?同時又不讓他們反感,甚至,自覺自愿地繳納賦稅,這是一個非常艱巨的問題。
打下歷亭後,高暢也遇見了這樣的問題。
為了和北上增援信都的楊善會爭奪時間,高暢這次攻打清河郡著重在一個快字,要想隊伍的進攻速度快,隊伍就不可能帶過多的糧草輜重。
七千人的隊伍,人數說不上多,然而,其中有一千五的騎兵,乾草就是必不可少的,必須帶上的,與此同時,一些必須的攻城器械也要帶上,畢竟,不是哪一座城池都會如同歷亭那樣被輕易攻下,這樣一來,就算再是壓縮,所帶的糧草輜重也不會少。
考慮再三,和徐公子商量一番後,高暢下了以戰養戰的決定,之所以這樣做,有下面幾個原因支持。
第一,平原的財賦不足,本來就不夠支持這樣一隻七千人的軍隊長期作戰,對平原的那些世家大族來說,能夠忍受這麼多次的盤剝已經到了極限了,在自己領軍出外作戰的時候,高暢不能再刺激他們。
第二,平原雖然和清河接壤,畢竟,從平原城到戰場還是有一段距離,要將糧草輜重運至清河,也必須動用大量的民夫,平原郡不愁沒有人力,經過幾年戰亂之後,雖然人口有所下降,但是,流民大量湧入之後,已經得到了一定的補充,不想從平原押送糧食的原因是,在押送途中會消耗大量的糧食。
第三,雖然,清河郡也經歷了幾次戰亂,但是,郡中的世家大族並沒有得到多大的消耗,反而通過戰亂得到了不少好處。他們從那些因為戰亂不得不淪為流民的百姓手裡奪得了大量的田地,同時,又將那些走投無路的流民選了不少精壯漢子收在自己的塢堡中,農忙時為自己耕種田地,農閒時就是本家的私兵,為本家與外族私鬥,爭奪田產,水源,流賊進犯時,則為保護本家的財產作戰。因此,就算攻下城池,也算不得真正掌握了當地,世家的力量必須像平原一樣得到控制,必須綁在自己的戰車上,否則,只能無情地剷除。
這就是高暢要以戰養戰的原因,通過清河郡搜集起來的錢糧來供應大軍的需求,不過,這種做法必須要掌握一個度,既能夠搜刮到大軍作戰所需,又不會引起民怨沸騰,特別是引起世家大族的反彈,以致團結起來共同對付他。
當然,高暢肯定強行派兵攻打大族們的塢堡,搶光他們的糧食,錢財,然後,把他們的土地分給那些佃戶,流民。
這樣做雖然簡單直接,見效快,後遺症卻非常嚴重,日後,當高暢軍進攻別的郡縣時,當地的豪強世家就會協助當地的政權全心全意來抵抗他,因為,他們知道,只要高暢當政,他們就不會有好日子過。
如今,關東各地的門閥的勢力雖然比不上北朝時期強大,卻也是一隻不容小視的力量,這樣一小撮人掌握的卻是大量的資源,他們底下一點也不缺少人力,物力,他們的力量不是現在的高暢可以輕易對付的,只要他們能保成一團,就算是爭奪天下也不是難事。
然而,這些門閥世家之間也有矛盾,和各個地方的宗族一樣,大家幾百年都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這麼長的時候,沒有一點衝突和仇恨那是完全不可能,所以,他們根本無法團結起來,有這樣想法的世家,也只能是痴人說夢而已!
高暢準備利用的就是這一點,利用世家之間的矛盾,拉攏一批,打倒一批,就像在平原所做的一樣,只是,這個場面之大和平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要想在清河郡推行自己的世家政策,歷亭是一個不錯的實驗田。
高暢進城的時候,打的就是這樣的主意,他之所以留在歷亭,就是為了替大軍籌集糧草,同時,穩定自己的後方。
跟在管小樓後面的是騰珏的本隊一千人,他押運了大量攻城的器械往武城方向緩緩行軍,武城位於運河邊,不過是個彈丸小城,這些器
派不上用場,然而,當大軍進攻清河時,這些東西卻少的。
經過好幾次戰亂,當地的豪強世家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將清河的城防重新修築了一遍,就算楊善會不在,肯定也會留下重兵駐紮在城中,守候城池。對清河人來說,高暢軍和劫掠如火的流賊沒有絲毫的不同,為了保護自己的親人和財產,他們肯定會拼死抵抗,要想攻下清河,高暢必須做最壞的打算,也許會經過一番苦戰吧?
管小樓在攻下歷亭之前,已經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守在歷亭通往武城的必經路上,不允許百姓通行,攻下歷亭後,他立刻下令緊閉四門,不准人進出,封鎖歷亭被破的消息,然後,留下五百人守城,自己率領其餘的一千五百人向武城疾行,想再玩一個出其不意。
東門被攻破之後,除了許天貴部進行了一些戰鬥,其他的守軍全部放下了刀槍,在歷亭令范唐的命令下,他們選擇了投降,當高暢率領大軍進入歷亭時,范唐率領著歷亭的大小官吏跪伏在城門迎接他大駕光臨。
高暢部軍紀嚴明,攻下歷亭後,並沒有大肆燒殺劫掠,而是迅速派兵在街上展開巡邏,防止城中的無賴趁火打劫,斬殺了十來個無賴子後,歷亭很快恢復了平靜,不過,也太平靜了,市民們都緊閉四門守在自己屋裡,沒有人敢於出門上街,除了巡邏士兵在大街上行走時鎧甲的叮噹聲外,整個歷亭城就像鬼域一般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