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頁
就在王玄應覺得王家已經毫無前途之時,王玄應和一個人暗中會面了,那個人就是魏王王弘烈。
徐世績率領的夏軍還沒有到達襄陽城下,王弘烈就已經派人向徐世績請降了。
襄陽落入夏國版圖之後,王弘烈自告奮勇,說是要進入東都勸說太子王玄應投降,高暢應許了他。
王弘烈向王玄應細說了一番利害關係,既然王家已經沒有翻身的餘地,要不投降唐王朝,要不投降高暢,要不就身死族滅,在這三條路中,走哪一條最好呢?
身死族滅也就算了,要想保住王家,投降唐,還是夏呢?
王家在唐王朝有著許多仇人,當初,有許多叛逃的大將和大臣,王世充都下令將他們留在東都的親族殺了,若是投唐,那些仇人難道會放過我們嗎?
若是投降夏?
的確,在夏國和鄭國交鋒時,也有許多鄭國大將投降夏國,他們的親族也在東都,可是,這個時候高暢已經率軍包圍了東都,大家害怕城破後被夏軍清算,也只是將那些叛將的親屬軟禁了起來,並沒有大開殺戒,因此,雙方並沒有什麼血海深仇。
再加上,蘇威現在也在東都,他是高暢的王妃的爺爺,又從小將高暢撫養大,就算如此,王世充對蘇威也是尊敬有加,有蘇威出面,就算投降夏國,王氏一族丟掉了富貴,命總是能保住的吧?
至於手下的那些大臣,那些洛陽豪族,他們和李唐的關係,大家心知肚明,怎麼能聽取他們的意見呢?
聽了王弘烈的一番話,王玄應深以為然。
正好,他控制的軍隊仍然掌握著城防,這也是唐軍無法進城的原因,要想打開城門放夏軍入城,對他來說還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不過,時間一久,就有些難說了,畢竟,夜長夢多啊!
八月下,王玄應打開洛陽東城,夏軍進入了洛陽。
洛陽失守,唐軍只好西返,只不過,高暢是斷不會容許唐軍從容後退的。
當初,他之所以將洛陽圍而不攻,就是想引李唐的大軍東進,一開始,他就沒有放這數萬唐軍西返關中的打算。
正因為如此,他才命令尉持恭不惜一切代價在河陽阻擊李世民,務必使南北兩路唐軍無法合攏,然後,分而擊之。
最初,他想先擊破李元吉率領的唐軍,然後再傾全力攻打東都,然而,他沒有想到洛陽居然不戰而降,這對他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消息。
九月初,夏軍通過洛陽,從洛陽西門出,襲擊唐軍大營,李元吉和屈突通沒有想到夏軍會突然從洛陽衝出,措手不及之下,臨近洛陽的幾處營寨皆被夏軍攻破。
屈突通率領精銳部隊阻擊夏軍,讓齊王李元吉率領主力向西撤退。
夏軍一路緊追不捨,咬住不放,屈突通戰死在了陣中,後軍崩潰,高暢親率主力向李元吉率領的唐軍大部發起了攻擊。
史萬寶率領本部人馬留下來斷後阻擊,在他的拼死阻擊下,高暢的行軍步伐慢了下來,李元吉率殘部退入弘農郡。
到達弘農郡之後,李元吉見後面沒有夏軍追擊,鬆了一口氣,準備重振兵鋒,收攏潰兵,徐徐退回關中。
他沒有想到的是原本南下攻擊襄陽的徐世績部在襄陽不戰而降之後,就已經北上,進入了弘農,在唐軍鬆懈下來之後,徐世績部向唐軍左翼發起了攻擊,唐軍戰陣再次崩潰,一潰千里,再也無法阻止起來。
這個時候,高暢率領主力部隊已經擊潰了史萬寶部進入了弘農,史萬寶被雄闊海在亂軍中斬首。
最後,李元吉只率領少量精騎逃回了河東,十萬唐軍死傷狼藉,大部被俘,黃君漢被殺,王君廓被夏軍生擒,李唐的關東戰事糜爛如斯,再無挽回的可能。
第一百二十八章 殘陽如血(全書完)
五鳳四年,十月十日,酉時。
長安東城城頭。
李世民站在城樓,向著東面眺望,城下,夏軍修築的大營連綿十餘里,這還僅僅是東面的夏軍大營,除此之外,在長安城的西面,南面,北面都修築著夏軍的大營,只是,這城東的大營乃是夏賊的頭領高暢的主營,因而,李世民才把注意力放在了長安城東。
一國的滅亡來得真快啊!
李世民發出了一聲長長的嘆息,自從晉陽起兵以來,占據關中建立政權之後,李唐也曾經消滅了許多政權,不是將那些王爺,皇帝斬於馬下,就是把他們抓到長安來囚禁,或在鬧市中斬首,不想,現在李唐也到了滅亡的時候了!
嗯!說起來,李唐王朝其實還沒有滅亡,唐皇李淵已經率領太子建成,齊王元吉還有文武百官以及關隴門閥的子弟們南下,越過秦嶺,進入漢中,在巴蜀建立了政權。
然而,李世民知道,這只是皇朝的苟延殘喘罷了,在高暢占據了大半個中國的情勢下,唐王朝的滅亡指日可待。
這也是李世民放棄入蜀,而是寧願留守長安的原因。
一向慣於隱忍的他這一次決定和對手轟轟烈烈地廝殺一番,最後的輝煌,是的,這個時候,他不再是大唐的秦王殿下,而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將軍,馬革裹屍,這難道不是武將最好的歸宿嗎?
人生無常啊!
站在長安城頭,李世民不由想起了當初自己率領大軍圍攻大興的情況,那個時候的唐軍不也是像現在的夏軍一般聲勢浩大,氣勢雄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