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頁
李秀寧雖然心有不甘,然而,她不得不認同屬下的看法,那就是韋澤關現在已經不可守了,隊伍必須拉出去,就地進食,要不在後方打游擊,襲擾定楊軍地糧道,要不就向關中進發,運氣好,說不定能躲開定楊軍主力的侵襲。
最後,李秀寧決定留在并州打游擊,補給糧草靠襲擊定楊軍的糧道獲得。
在這之前,她決定將韋澤關讓給夏軍,韋澤關被夏軍占領,定楊軍必定心有不甘,相
,必定會有所衝突,對李唐來說,這是最好的結局。
九月二十四日,李秀寧率領七千唐軍離開了韋澤關,不知所蹤,韋澤關被夏軍占領,三日後,定楊軍趕到了韋澤關城下,在關門外紮下了營寨,大戰一觸即發!
(祝各位看官中秋快樂,合家團圓,身心健康,心想事成!梧桐這廂有禮了!)
太原能夠堅守下去嗎?李元吉很是懷疑。
九月十六日,李元吉召見行軍司馬劉德威,告訴他,讓他率領老弱守城,自己率領精銳出城迎敵,為此,他還特意讓人把牢中的宇文放了出來,讓他將功補過,協助劉德威守城。
當天晚上,李元吉攜帶他的夫人以及眾多小老婆,再將早就打好包的家財裝載在數十輛馬車,在一萬唐軍精銳的護送下,和竇誕一道,放棄了太原,往長安方向星夜疾行。
沿途,李元吉一行也曾遇見定楊軍的阻擊,每每這時,李元吉並沒有指揮部隊抵抗反擊,而是採取了斷尾求生的戰術,分出一部分唐軍去抵擋,自己則悶著腦袋往長安逃跑,當他逃回長安時,一萬唐軍只剩下了一千餘人,其他的不是戰死,就是逃散,或是投降了!
就在李元吉逃跑的第二天,劉武周率領定楊軍進抵太原,當地大豪薛深事先早就和劉武周有所聯繫,他趁城中人心不穩,軍心散漫之際,率領家族子弟和遊俠兒打開了太原的城門,迎接劉武周軍進城,臨時擔任守將的宇文倉皇出逃,直奔長安,至此,李唐立國的根基,有著精銳部隊數萬,存糧足以支持十年的太原陷落。
太原陷落,長安的李淵甚為驚恐和憤怒,他召集臣下議事,面色鐵青,憤怒地咆哮。
“元吉年幼(本年十九歲),不懂政務時事,朕特意讓竇誕和宇文輔助於他,太原乃開創盛世基業的聖地,一天的時間,就被攻破,當時負責守城的是宇文,我要殺了他,滅他的三族!”
群臣凜然,不敢回話應答。
這時,禮部尚書,時任太子詹事的老臣李綱站了出來,說了一句公道話。
“齊王年少輕狂,喜愛玩樂,性情驕傲,竇誕並無一句規勸的話,反而處處為他掩飾,與之同流合污,激起了士子,豪族和當地百姓的憤怒,太原之失,罪過當在竇誕身上,又怎麼能怪罪宇文呢?宇文曾經多次規勸齊王,這些一一記錄在案,只是齊王並不接受,他是一個忠臣,又豈能殺他呢?”
李淵無語了。
丟棄太原是重罪,李元吉是他的兒子,竇誕是他的女婿,自然不能按照軍法來處置,只能把這個罪責推到和他關係不是很親密的宇文身上了,然而,面對李綱的辯解,李淵也不能不管不顧,任意行事。
他嘆了嘆氣,對李綱說道。
“元吉一個人不學好,又豈是其他人可以阻止的,多虧愛卿提醒,朕這才沒有濫殺無辜啊!”
於是,他借坡下驢,連竇誕也順便因此而免除了罪責。
當時,衛尉少卿劉政會也在太原,定楊軍進城之後,他被劉武周俘獲了,他假意投降,混跡在定楊軍中,將定楊軍的情報通過李唐的情報人員秘密送到了長安,李淵和臣下連日集會,商議應對之策。
劉武周遷都太原,宋金剛攻打晉州,數日即下,唐將劉弘基被俘獲,後劉弘基殺了守衛,逃回了李唐,宋金剛進逼絳州,攻克了龍門,這時,李淵有了放棄河東的打算了。
在朝議的時候,大臣們認為定楊軍兵鋒如此之盛,乃是因為他的背後有突厥支持,只要能搞定突厥人,使其不再支持劉武周,大局並不是無法挽回。
當時,西突厥可汗阿史那達曼身在長安,當初,楊廣徵討西域時,他隨楊廣一道到了中原,後來,江都政變,他隨宇文化及北上,於途中脫離,投奔了李淵,李淵待他甚厚,一直禮待有加。
東突厥和西突厥有仇,處羅可汗派使節前來長安,要求李淵斬殺阿史那達曼,為了討取處羅可汗的歡心,使東突厥不再支持劉武周,李淵讓阿史那達曼到皇宮歡宴,命人將他灌醉,然後交給了東突厥的使節,任由他們將其格殺。
就在長安面對定楊軍的攻勢無計可施之際,韋澤關守將李秀寧部陷入了危機之中。
第八十五章 濟陰攻防戰
個人的有自己的人生,命運各不相同,而所謂命運,而已!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如是而已!
現在,孟海公就處在人生最關鍵的時刻,該何去何從,將決定他的生命,他的權位,他的家財是否能保全和延續下去的關鍵,選擇稍有差錯,就有可能萬劫不復,沉入谷底。
濟陰城下的攻防戰已經進行半月有餘了,夏軍的攻勢雖然凌厲,孟海公暫且還抵擋得住,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勝利的希望越發渺茫了吧?
最初,定陶被夏軍襲破後,劉蘭成和徐世績合兵一處,兵臨城下,孟海公的那時的心情還沒有現在這般沮喪,雖然,定陶城的陷落對他來說,相當於當頭一棒,只不過,他仍然相信自己能渡過眼下這個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