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75頁

    楊玄感反隋時,朱、管崇於江南起兵響應,王世充募江都萬餘人破之。齊郡農民義軍孟讓率十萬眾至:<設計襲破之。大業十二年(616)遷江都通守,鎮壓河北格謙餘部及南陽盧明月。

    正因為他屢立戰功,又深得楊廣寵信,所以,當薛世雄敗亡之後,楊廣讓他擔任了主將,將大隋的命運寄托在了他地身上。

    對王世充來說,皇上的這份知遇之恩讓他受寵若驚,這也是他地一個機會,若是,他能為皇上擊敗瓦崗叛賊,讓天下重回盛世之象,那將是何等的榮耀啊!

    這個時候的王世充還對楊廣忠心耿耿,立誓要為皇上掃蕩叛賊,使得宇內清平,然後,率軍替皇上出征,征伐高麗,威加宇內,讓大隋的旗幟在大江南北四處飄揚。

    他沒有想到的是一年之後的他,將是另一種心情。

    第二章 夏國的八月

    三年,八月五日。

    高暢在樂壽登壇稱王,立國為夏,時逢天現異像,天下震動。

    一個國家的建立,並非簡單的祭告了蒼天就萬事大吉的,它不是小孩子過家家,隨隨便便就能成功。

    建立一個國家,需要政體,制度,典章,禮樂,法律,以及各種各樣瑣碎的事情,整整一個八月,高暢都在忙這些事情,解決內部問題,沒有餘力大肆向外擴展。  

    首先,當然是大封百官,讓那些跟隨他一起的人分享勝利果實,讓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更具信心,更加堅定地跟隨高暢走下去,要不魚躍成龍,要不就粉身碎骨。

    大業十三年,天下具有高暢一般勢力的各路豪強還有不少,這些勢力集團,基本上都沿用了隋王朝的法律和制度,自稱大將軍的李淵集團也是如此,還有瓦剛的翟讓和李密集團,至於像魏刀兒,朱粲這樣的流民集團,卻是連基本的政治制度都沒有。

    和所有的這些豪強不同的是,高暢的夏國所建立的官制沿襲了大隋的一部分官制,卻也和大隋有著許多不同。

    楊堅竊取北周的政權建立大隋之後,立即採納了大臣崔仲方的建議,廢除北周模仿《周禮》在中央設立的“六官”制度,“依漢魏之舊”建立中央機構。

    皇帝是最高的主宰。握有軍政地絕對大權。輔佐皇帝處理全國軍政機要的主要有三省,即尚書省、內史省、門下省。三省長官都是宰相。

    隋代的尚書省地位很高,管理全國政務。尚書省的總官署名叫尚書都省,置尚書令、左右僕射各一人,總領吏部、禮部、兵部、都官(開皇三年改刑部)、度支(開皇三年改民部)、工部等六部。六部長官是尚書,與尚書令、左右僕射合稱“八座”。  

    門下省在隋初是侍奉諫議機關,掌審查政令及封駁諸事。其長官有納言二人(正三品),它本是侍奉內廷。以備皇帝之顧問。

    隋初,門下省還掌皇帝衣食供奉等日常生活事務,統城門、尚食、尚藥、符璽、御府、殿內等六局,並且,有諫官數名,只因楊廣不喜歡納諫。故而將諫官一職廢除。

    與尚書省、門下省鼎足而立的是內史省。內史省後來改為內書省,為中樞的制令機關,專司起草皇帝詔令。

    內書令,本稱中書令,在漢代本是掌禁中書記的,所以稱“中書”,楊廣繼位之後,內書令已不常置,往往以其次官內書侍郎行其職。

    高暢的夏國將尚書省改為政事堂,在政事堂之下。再分吏,禮。兵,工。刑,民六部,宋正本,崔無傷,秋長天,顧旦,管平,還有慕名前來投靠高暢地會籍人孔德紹等人皆是政事堂學士。孔德紹為孔子三十四代孫,在沒有多少士子投奔的高暢部。一來就登上了高位。

    這六人輔佐高暢掌管夏國政事,不僅如此,他們還兼管六部,其中,孔德紹為禮部尚書,顧旦為刑部尚書,崔無傷為吏部尚書,管平為民部尚書,宋正本為工部尚書,秋長天為兵部尚書。

    除了政事堂,高暢又設立了軍機處,軍機處執掌軍事,與執掌政事的政事堂出於同一位置,徐勝治,凌敬這兩人為軍機處大臣,與宋正本等人同為學士,地位相當。  

    高暢廢棄了門下省和內史省,而以內務部將其功能所代替。

    至於向君王進諫的機關,高暢則設立了專門的御史台,他們專門向君王進諫,以及監督百官,不過,現在的御史台並沒有合適地人選主持,還是虛位以待賢才。

    這只是明面上的監督機關而已,高暢真正用來監督百官和那些武將的乃是他設立的秘密機構監察司,監察司的頭目乃是白斯文,他只向高暢一個人負責,直接向高暢匯報百官的情況,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在監察司探子的監視之中。

    不過,監察司並沒有隨便逮捕官員的權力,他們查明了官員的罪責之後,形成文書交給高暢,再有專門的執行機構去執行逮捕任務,對武將執行逮捕命令地是軍法司的人,對文官執行逮捕任務地則是大理寺的人,大理寺是專門審查官員地瀆職和犯罪的機構,在這個時代,也只有高暢的集團才有這個機構。

    除了百官談虎色變的監察司之外,高暢還有另外的秘密機關,那就是專門針對敵對勢力的敵情司,其負責人是崔安瀾,敵情司不僅要向高暢負責,他們探取的情報還必須分一份交給徐勝治主持的軍機處。

    高暢每天都要和政事堂地幾位學士開會,決定平原,河間,清河,信都四郡之地的民生經濟,以及制定法令,發布詔書。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7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