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頁
其中,有影響力地詔書有那麼幾道。
首先,是法令的施行,高暢沿襲了楊廣制訂的一些大隋律,畢竟,楊廣制訂的法令比起他的父親文帝楊堅來要寬仁了許多,隋王朝之所以變成如今這個殘破的局面,和大隋律的關係不大。
比如說連坐的法令,楊廣斷然廢除了謀反就要誅其九族的連坐法令,並且,將其父楊堅晚年制訂的一些酷刑也廢除了,高暢在這個基礎上只是略微做了一些改變,就將楊廣制訂的大隋律沿襲了下來。
他之所以沒有制訂新的法令,比如,照抄像他在後世的人生經歷中見識過的那些法令,推行民主,自由什麼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不是一個蠢蛋。
在什麼土壤上,就該種適合該土壤特性的莊稼,就算是將別的土壤上畝產萬斤的糧食移植到這塊土地上來,也不見得能夠豐收,這和江南的桔子移植到江北來種植是一個道理。
後世的那些法令只適合於後世,是由其經濟,政治,科技,民生,環境所決定的,將其照搬來這個時空,只能得不償失。
最好的東西不見得就是最適合的,這其實是一個簡單的道理。
就像楊廣一樣,當初他還不是胸有壯志,想打造一個大大的帝國來,繼位之後,修訂法令,建立學校,進行科舉,打壓門閥世家的勢力,開鑿大運河,修建東都,建造巨船,巡視四方,然後,就是出邊塞,征高麗,一系列的大事在大隋帝國的史書上轟轟烈烈地上演。而,這些本著良好願望去做的事情最終卻造成了壞的後
雄主變成了一個頹廢的男人,終日在醇酒和美人中麻以求忘掉自己的失敗,成為了那些別有居心的人嘴裡的無道昏君,天下大亂的發起人。
所以,有好心思卻不見得能做成好事情,有好法令卻不見得能夠合適的施行。
高暢所要做的就是掌握好自己腳下這艘名為夏國的大船的航行速度和方向,在某些時候,需要扯起風帆,迎風破浪,快速前行,在某些時候,卻需要謹小慎微,如履薄冰,慢慢行駛,希望能安全地將這艘大船駛向自己心目中的那片港灣。
除了施行法令之外,高暢還在治下的郡縣內興辦學校,重新恢復科舉,雖然,現在的科舉有點名存實亡,但是,調子還是要高唱的,這是吸引那些寒門士子加入到自己集團的好辦法,或許,還能吸引某些關東門閥的子弟加入也說不一定。
在整個大業十三年八月,在高暢的夏國里,最重要,影響最深遠,引起的動盪最為巨大的事情另有其事,並不是制定法令,恢復科舉,重視教育這些事情。
稱王的當天,高暢正式成立了靈寶神教,教主自然由神君轉生的他擔任,至於負責具體教務的則是首席神官金球得和聖女荷花仙子。
在民間的傳說中,金球得和荷花仙子前世乃是靈寶神君座前的金童玉女。當靈寶神君在九重天之外瞧見下界百姓困苦,民不聊生,因此發下大慈悲,降世為大夥斬妖除魔之際,他座前地金童玉女也下到凡間來,輔佐神君為百姓解除困苦,恢復太平盛世。
之所以,高暢直到現在才正式成立神教。第一個原因當然是想借日全食這個所謂的天兆來為神教造勢,另一個原因是他為神教培養的一批神官這時才剛剛能夠派上用場。
在這批神官中,有許多被高暢收養的孤兒,他們在高暢幫助下習文學武,生活無憂,自然對高暢衷心愛戴。將高暢奉為神明,若是能為高暢做事情,自然心甘情願,就算是犧牲自己的只是向普通人傳達教義,歌頌他們的恩公。
這些孤兒目前還派不上大的用場,他們的年歲畢竟小了點,是高暢為日後地發展打下的基礎,現在。暫時只能在樂壽,平原。清河等大地方的神廟學習備用,不過。在高暢軍中,有一批粗通文墨且對高暢盲目崇拜的年輕人,高暢就是將他們從軍中抽調了出來,去協助荷花仙子在治下各地郡縣去修建神廟。
這些神廟並沒有建立得華美無比,也沒有大肆侵占土地,甚至,在某些窮鄉僻壤,那神廟僅僅只是幾間茅房而已。除了一尊高暢的雕像外就空無一物了。
每一個被派出去的神官都粗通文墨,並且。他們都必須學習一些醫藥常識,為此,高暢專門編纂了一部醫典讓他們學習,還專門請來了有名地大夫授課,這些神官建立神廟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得信徒們的供奉,而是要建立免費學堂,教當地的適齡孩子學習,也為那些看不起醫生的貧民百姓贈醫施藥。
實際上,他們有些像佛門的苦行僧,不過,縱然生活得非常困苦,有時候,還會受到當地宗族的責難,或者被那些佛門信徒,道門子弟斥為邪教,他們仍然甘之如飴,在他們心中,有著對高暢以及高暢所代表的神君的無上信仰,這就足以克服所有地一切困難了。
神教有一部神典,神典出自神君的語錄,是那些神官每天必須閱讀方才可以入睡地典籍,他們要做的就是向那些普通大眾宣讀神地旨意,讓他們成為神君的信徒。
神典的第一句話就是,神君愛世人,人則生而平等,無論貧富貴賤,地位高低,只要信神,愛神,則都是兄弟姐妹!
高暢知道這句話放在神典的第一頁或許有些不妥,對那些自以為血統高貴的門閥世家來說,或許不能接受這樣的語錄,將他們和那些賤民相提並論,這是他們無法忍受的,不過,高暢相信,這樣的人並不多,更多地世家子弟由於受到良好的教育,雖然自認為是精英分子,然而,他們不會因為這件事就認為自己受到了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