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965頁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是夏軍地鐵律,在神官們的宣傳下,夏軍仁義之師的聲名已經以河北為中心,慢慢朝四面八方傳了過去。

    由於夏軍出現非常突然,彭城外的老百姓根本就來不及逃進城裡去,最初,他們還帶著糧食和子女向更偏僻地鄉村逃去,害怕遭到夏軍的劫掠,後來,神官們發動彭城籍的士卒下鄉宣傳,保證軍隊絕不擾民,當然,老百姓們對此難免會有懷疑,不過,事實證明一切,當有些百姓無法忍受流離失所的滋味,壯著膽子回到家鄉後,他們發現村中地一切仍然保持著離去時的模樣,於是以一傳十,以十傳百,夏軍乃仁義之師的聲名就傳播了開去,百姓們紛紛回到了自己地家鄉,和平時一樣展開了生活和勞作。

    李靖沒有強行攻城地打算,他之所以不怕糧食消耗殆盡,而是慢慢等待,除了等待士兵們恢復戰鬥力之外,還想等彭城地援軍慢慢匯聚起來,隨後,在城頭守軍的觀望之下,一舉將其擊潰,使其膽寒,失去最後一分抵抗地勇氣。

    九月中,李靖率領夏軍在彭城城下和敵軍展開了一場會戰。

    李靖出動了兩千戰兵和兩千輜重兵,這四千人又有五百人由劉黑率領,他們出現在彭城的北門,監視守軍的動向,使其不敢出城來增援友軍,所以,他實際投入戰鬥的兵力只有三千五百人,而他的對手,卻足有一萬多人,相比之下,夏軍似乎處在了下風,然而,實際的情況卻並非如此。  

    敵軍這一萬多人,大部分人都是強征入伍的青壯,這些傢伙,若是為了自己的家鄉憑藉高大的城牆和敵軍作戰,到也能夠發揮出百分之百的戰鬥力,可惜,彭城並不是藤縣,豐縣,或是沛縣,在普通士兵的心目中,彭城的存亡和他們沒有半毛錢的關係,所謂的戰鬥意志可想而知,並且,他們並沒有經過嚴格的軍旅訓練,就連武器和盔甲也是自帶,在這一萬多人裡面,真正具有戰鬥力的部隊也不過一兩千人而已。

    兩軍一交鋒,立刻看出了差距,當羅士信率領三百敢死隊突入到援軍的中軍之後,戰局就非常明朗化了,夏軍大獲全勝,斬首不多,只有一百多人,一萬多敵軍大部分都做了俘虜。

    實際的戰鬥時間半個時辰不到,這個時候,城頭的守軍還在為要不要出城接應友軍而爭辯,他們還沒有作出決定時,城下的友軍已經崩潰了。

    三日之後,守軍打開城門,出城投降。

    隨後,藤縣,留縣,豐縣,沛縣等彭城郡的大小城池也紛紛派出使者前來李靖軍中,他們在城樓汗打出了夏國的旗號。

    攻占彭城之後,李靖並沒有像原定計劃那樣立刻出兵攻打下,他停下了前進的步伐,開始在彭城展開了一系列的整軍行動。

    這一戰打下來,李靖得出了一個教訓,那就是南方的水土和氣候比強悍地敵人還要可怕,它們是夏軍最大的敵人。所以,要想經略江南,最好還是多利用江南人,江東本多豪傑,彭城乃當初楚霸王項羽的家鄉,其實並不缺少良好的兵源,當初,大隋帝國赫赫有名的短矛兵就出自彭城,所以。李靖決定暫緩南下的步伐,而是在得到高暢的同意之後,徵集了不少彭城人進入軍中,採取典型的一老帶一新的做法。訓練出一隻上萬人地軍隊,以此作為攻伐江南的根本。  

    就在他展開大練兵之際,他得到了高暢的旨意,讓羅士信留守彭城。命他和劉黑等將領北上,務必在三月前趕到濟陰,三月一號,高暢要在濟陰召開全軍總動員。展開新一年的春季攻勢。

    現在是二月二十八日,李靖一行已經進入了濟陰郡,距離濟陰城只有一天地路程。算起來。應該能在規定的時間內趕到濟陰。不過,李靖和劉黑等人依然不惜馬力。疾馳趕路,他們想早點到達濟陰城,他們迫切地想要知道下一步的行動計劃,既然高暢沒有派信使前來彭城宣旨,而是讓他們前往濟陰,接下來的春季攻勢恐怕不是什么小兒科吧?

    就在李靖一行向濟陰方向打馬狂奔之際,遠在千里之遙地黃河以北,在河內和汲郡相交的群山峻岭之間,一隻軍隊正沿著一條蜿蜒的山路小徑在群山中艱難跋涉。

    風很大,山風從兩處山頭相連的山谷穿了過來,吹在懸崖峭壁之上,將士兵們地衣甲上的甲片吹得叮噹作響,隊伍前頭打著的軍旗被吹得獵獵作響,旗幟被風扯起來,扛旗地士卒乃是少有地大力士,扛著軍旗向前行進也覺得非常辛苦,常常隔不了多久就需要換一個旗手。

    山道之下是陡峭地岩壁,岩壁下是深不見底的山谷,谷底,隱隱傳來一陣奔雷之聲,那是山澗在谷底奔行地聲音,就在昨天,這隻軍隊還在與那條山澗同行,今日他們卻在山澗之上百丈乃高的峭壁上行進。

    士兵們大多面色蒼白,狹窄的山道,陡峭的岩壁,凜冽的山風,腳下濕滑的地面,稍有一失足,就有可能掉落山澗,死無葬身之地,士兵們雖然驍勇善戰,始終還是普通人,一路行來,又怎能不小心翼翼,心驚膽戰呢?若不是他們有著嚴明的軍紀,有著熾熱的信仰,恐怕也不能走到此地吧?

    不過,不管如何的小心,終究還是免不了出現危險,就在剛才,一匹載滿貨物的驢子失足打滑,不慎滾落山崖,在他身邊的某個士卒極其的不幸,驢子摔下山崖時,他正好踩在一條繩索上,繩索的另一頭偏偏系在那頭驢子身上,於是,他隨著那頭驢子一起滾下了山崖。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96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