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頁
然而,事情比趙仁成想像中的更為嚴重,在他率領軍隊朝武城急行軍之時,武城也已落入了楊善會的手中。
楊善會並沒有在攻打歷亭的軍中,而是親自率領大軍攻打武城,說是攻打,倒不如說是進入為好。
同樣是裡應外合,和攻占歷亭如出一轍,在城內世家豪強們的支持下,楊善會沒有損失多少兵力就進入了武城。
郭鋒的反應沒有趙仁成及時,他選擇了抵抗,然而,他的部隊一開始就被楊善會的軍隊分割開來,利用優勢的兵力一點一點地蠶食,最後,只有一少部分士兵逃出了武城,郭鋒本人甚至選擇了投降,他手下的那些士兵們一鬨而散,跟隨他投降的人並不多。
至此,楊善會事先的作戰計劃全部完成,事先的作戰目標全部攻克,他扼守在高暢的後路,將高暢的主力軍隊包圍在清河城和武城之間,進退不得。
第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
來,要想正面強行攻下清河這樣的堅城,攻城的軍隊城的軍隊三倍以上,保險一點,甚至需要更多兵力。
高暢的軍隊只有五千來人,這些是他的全部家當,卻只與守城的兵力相當而已,當然,這些士兵全是精銳的戰兵,裡面只有很少一部分輜重兵,至於輔兵以及民夫的數量更是稀少,然而,要想攻城,只是戰兵,沒有輔兵和民夫運送攻城物資那是不可想像的。
最初,他打的是突襲的主意,講究兵貴神速,從平原出發時,為了避免清河的楊善會察覺自己有攻打清河的意圖,故而,沒有徵集民夫,大軍隨身所帶的那點糧草也是管平通過別的渠道事先安排的,然而,他的這一系列的安排,終究還是沒有瞞過楊善會。
之所以沒有徵集民夫,還有另外一個因素,那就是成本太大,幾千大軍再加上數量不在大軍之下的民夫,一天所消耗的糧草是非常大的,只要戰事不順,時間稍有拖延,新生的平原政權根本負擔不起這種消耗,那時,高暢就只能下令軍隊在當地劫掠,以充作軍資,這樣做的話,就算攻下了清河,清河人的民心卻已散了。
如果沒有民夫幫忙,只靠這五千人強行進攻清河這樣的堅城,無疑是在找死,最終,這些精銳的軍隊只能在堅固的城牆下流干自己不多的一點血液,高暢肯定是不會這樣做的。
他不慌不忙按照攻城的步驟慢慢行動,給旁人的感覺,似乎一切都盡在掌握中。
清河位於清水邊,建城的時候,通過從清河開挖溝渠,然後圍繞城池挖了一道壕溝,將清水引來,形成了護城河。
高暢到達清河城下之後,並沒有急著攻城,而是派出軍隊四處搜尋,將附近幾十里地未曾遠離的精壯集中了起來,形成了兩三千人的規模,然後在刀槍的威逼之下,那些民夫通過兩天的勞作,挖斷了引水的溝渠,放幹了護城河裡面的水。
這個時候,在輜重營工匠兵的努力下,各種攻城的器械,雲梯,撞車,投石車已然準備齊全,大戰一觸即發。
高暢並不是一個莽撞的人,他之所以率領五千來人就敢強攻守軍眾多的堅城,這是因為他暗藏著殺手鐧,那就是他所準備的那些攻城器械要比這個時代同類型的攻城器械來得先進。
科技決定生產力,這句話同樣適合於戰場,當一支軍隊比敵軍的裝備更加精良,武器更加銳利,並且具有更多先進的器械和戰術時,無疑要占有不小的優勢。
就拿投石車來說吧,它是利用槓桿原理拋射石彈的大型人力遠射兵器,在春秋戰國時就已經開始運用在攻城戰中了。
最初的投石車結構很簡單,一根巨大的槓桿,長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裝載的石塊,短端系上幾十根繩索,當命令下達時,數十人同時拉動繩索,利用槓桿原理將石塊拋出。
在隋朝,投石車成為了攻守城池的重要武器,比起春秋戰國時期那種簡陋的投石車無疑要先進許多,種類也分為了好幾種,其中最大的一種甚至需要上百人來操作,高達十來尺,可發射石彈達到五六十斤,射程達到一百多步,在清河城中,就裝備著幾具這樣的投石車。
高暢軍中的投石車的構造來自於他過往的記憶,比起這個時代的投石車來說,無疑要先進了許多。
它需要的人手不多,一具投石車只需要十來人就可以了,而且也沒有這個時代的投石車那般笨重,要輕巧了許多。
幾個士兵可先用絞車將重物升起,裝上炮石後,再釋放重物,將炮石投出,這種方法除了大幅減少操作的人員,減少操作所需的空間外,對於投擲的準確度也大為提升,可以調整重物來控制射程,若是以人力拉擲則無法控制,而且人員必須訓練才能順利的投擲出炮石(試想讓上百人同時精確發力拉動繩索,是需要很長時間磨合的)。
除了投石車之外,高暢軍中的雲梯,攻城車這些都比這個時代的同類產品要先進一些,這些器械的核心零件事先已經準備齊全,隨軍一起運到了前線,然後,再砍伐當地的樹木,將它們組裝起來。
高暢軍中的輜重兵大多是工匠出身,在高暢軍中,他們比主力的戰兵還要精貴,除非到了最後的關頭,否則他們不會上戰場的。
高暢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就算這些輜重兵被俘虜,他也不會擔心這些攻城器械的秘密流露出去,因為,製造核心零件的並不是這些人,那些工匠不會隨軍前來,他們全部留在了平原的軍械製造所,營中的這些輜重兵只是負責組裝而已。